台风分类有哪些?_关于台风由来
台风分类有哪些?_关于台风由来
台风来了,浑浊的天空灰蒙蒙的,像⼀只巨⼤的⼿遮住了天空。想要了解台风有哪些分类吗?下⾯是⼩编为⼤家带来的有关台风分类有哪些?_关于台风由来,希望⼤家喜欢。
台风分类
在台湾岛附近出现的⼀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风暴称为台风或来⾃台湾的风有相联系的。过去我国习惯称海温⾼于26℃的热带洋⾯上发展的热带⽓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热带⽓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国际热带⽓旋名称和等级标准。
台风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附近最⼤风⼒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风速10 ~11 级,(24.5 ~32.6m/s);
台风(Ty-phoon),最⼤风速12 ~13级,(32.7m/s~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风速14~15级(41.5m/s~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风速≥16级(≥51.0m/s)。
台风由来
“台风”⼀词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中论及“台风⼀词的历史沿⾰”,作者认为:在古代,⼈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风或⾮台风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类是“转⾳说”,包括三种:⼀是由⼴东话“⼤风”演变⽽来;⼆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来;三是荷兰⼈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物泰丰Typhoon⽽命名。第⼆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陆的。“台风”是⾳译词,英⽂中typhoon是根据中⽂粤语发⾳toi fong⾳译⾄英⽂,再进⼊普通话词汇中。
台风,英⽂叫typhoon,希腊语、阿拉伯语叫tufan,发⾳都和中⽂特别相似,在阿拉伯语和英语中都是风神的意思。
台风⼀词源⾃希腊神话中⼤地之母盖亚之⼦Typhon,它是⼀头长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
的孩⼦们就是可怕的⼤风。后来,这个字词传⼊中国,与⼴东话Toi Fung融合在⼀起,就成为Typhoon⼀词了。
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是⼀种强热带⽓旋。
台风和飓风都是⼀种风,只是发⽣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期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在⼤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本⼀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
(1)指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旋。例:约瑟夫·康拉德⼩说中描述的“台风”。
(2)台风(或飓风)是产⽣于热带洋⾯上的⼀种强烈热带⽓旋。
(3)随着发⽣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①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的热带⽓旋称为“台风”;⽐如在东亚、东南亚⼀带就称为“台风”。
②⽽在⼤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带称“飓风”。
③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④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旋性风暴”。
⑤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旋”。
⑥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⑦在墨西哥⼈则称之为“鞭打”。
⑧在南半球则称“旋风”。
(4)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风和暴⾬或特⼤暴⾬等强对流天⽓。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向)。在天⽓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组同⼼圆。台风中⼼为低压中⼼,以⽓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区,风⼤⾬⼤。
穷叉叉歌词有史以来强度最⾼、中⼼附近⽓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本1979年的⼤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华为军团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是意
一见倾心大结局
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阿拉伯语⼀样,那时,阿拉伯⼈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到了印度⼈使⽤的语⾔,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从印度语⾔进⼊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台风特点有哪些?
台风源地
台风的源地,是指经常发⽣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62个台风,⼤洋西部发⽣的台风⽐⼤洋东部发⽣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南⼤西洋和东南太平洋⾄今尚未发现有台风⽣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关岛附近洋⾯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带影响重⼤。
台风⼤多数发⽣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发⽣了65%。⽽在20°以外的较⾼纬度发⽣的台风只占13%,发⽣在5°以内⾚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象台就发现1970~197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在5°N以南区域。据近⼗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好⼏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多数产⽣在⼤洋的中部,⽽有⼈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台风的扰动起源于⾮洲⼤陆。这些扰动⼀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他们沿东风⽓流向西移动,到达北⼤西洋中部和加勒⽐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台风级别
在热带洋⾯上⽣成发展的低⽓压系统称为热带⽓旋,国际上以其中⼼附近的最⼤风⼒来确定强度并进⾏分类:
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套独特的分级⽅式):
Low表⽰差;Medium表⽰⼀般;High表⽰好。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以及发展成热带⽓旋的前景。⼀旦可能将加强成热带低压。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JTWC)亦会发出热带⽓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
尼康d8000
关于科学的名言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本⽓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个强⼤⽽深厚的⽓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流速度⼤⼩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称为⼤风区,⾃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急增,风⼒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称涡旋区,从⼤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最强烈区域,破坏⼒最⼤。③内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象要素和天⽓现象的⽔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层(⼤约在1公⾥以下)、⾼空流出层(⼤致在10公⾥以上)和中间上升⽓流层(1公⾥到10公⾥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流卷⼊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带。卷⼊⽓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在离台风中⼼的⼀定距离处,⽓流不再旋进,于是⼤量的潮湿空⽓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的⾼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云顶可⾼达19公⾥,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风速发⽣在云墙的内侧,最⼤暴⾬发⽣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流到达⾼空后,由于⽓压梯度的减弱,⼤量空⽓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部分空⽓向内流⼊台风中⼼,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这就是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之间,平均约25公⾥。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个暖⼼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流。由于⾓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很强的风速,在⾼层是反⽓旋的流出⽓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风速值半径的⼤⼩随⾼度变化甚⼩,并位于眼壁之中。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天⽓尺度的台风是⼤⽓中很强的动能源,因⽽从能量上台风对⼤⽓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有⼈还指出,⾓动量的⽔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眼
qq排行榜
台风中⼼叫台风眼,以其为同⼼圆由内向外分别是旋涡风⾬区和外围⼤风区。台风眼的形成,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向吹动,使中⼼空⽓发⽣旋转,⽽旋转时所造成之离⼼⼒,与向中⼼旋转吹⼊之风⼒互相平衡抵消,⽽使强风不能再向中⼼聚合,因此形成台风中⼼数⼗公⾥范围内的⽆风现象,⽽且因为有空⽓下沉增温现象,导致云消⾬散⽽成为台风眼。
⽣命周期
孕育阶段
太阳经过⼀天照射,海⾯上形成了很强盛的积⾬云,这些积⾬云⾥的热空⽓上升,周围较冷空⽓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的空⽓热,下⽅空⽓冷,上⽅的热空⽓⾥的⽔汽蒸发扩⼤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旋,热带⽓旋⾥旋转的空⽓产⽣的离⼼⼒把空⽓都往外甩,中⼼的空⽓越来越稀薄,空⽓压⼒不断变⼩,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压⽐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
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空⽓旋转更厉害,中⼼最⼤风⼒升⾼,中⼼⽓压进⼀步降低。等到中⼼最⼤风⼒达到⼀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的⼀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与输出⽐决定,输⼊能量⼤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摩擦和能量供应不⾜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第⼆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本海变性为温带⽓旋,变性为温带⽓旋后,消亡较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