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文言...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
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文本二:
六国论(节选)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B.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C.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D.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
B.先祖父,先,常用于已故去的尊长称呼之前,如先考、先妣,即指已逝的父母。
文中的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先祖父,指已故的祖父。
C.卿,古代指官阶名、爵位名,秦汉三公以下设九卿;也指对男子的敬称。文中的荆卿是对荆轲敬称。
D.郡,古代行政区域名。邯郸为郡指秦灭赵,把赵国都城邯郸一带改为秦的邯郸郡,是赵国灭亡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六国论》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史论观,因赂秦而致六国灭亡,进而展开议论。
B.苏洵《六国论》语言精练含蓄,极尽铺排,论述逻辑层层推进,气势充沛,富有感染力。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苏辙不因袭其父苏洵的观点,勇于提出新的见解,旧题翻新意,展现了独到的创新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2)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4分)
14.对于六国各自对秦国采取的策略,苏洵分别持何种态度?请根据文本一的内容加以概括。(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
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因等。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界定有效阅读区域,筛选出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