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等级中国古建筑里大门口台阶有什么讲究?
我国古建筑对于每个细节都很有讲究,大的说从整体建筑的风水坐向,阴阳向背,山形地貌,小的讲门院厅堂、梁檐脊墙、门窗柱基,可以说处处都有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一花一草,随处能见到古人对于风水格局、儒家思想、艺术审美的追求和呈现。同时,基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古建筑在很多细微之处,禁锢几千年的礼仪规制也能看到它的影子。好的、科学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一些愚昧的东西,则要废弃。
台阶可以说随处可见,建筑门前,各大景点,到处都是,现代社会的台阶,一般来讲没有太多的约束,重点是因势而造,考虑的是人行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对于大门口(正屋门口)的台阶,古代则不同的诠释,台阶的型制和级数是有限制的。
踏跺,也叫踏步。汉族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宋称“踏道”,清代叫踏跺。它不仅有台阶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古代台阶的数量多为单数,单数为阳数,包括1、3、5、7、9,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在皇宫的正殿,台阶分为三路,中间的一路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间台阶的当中还有一条陛石,上面雕刻着龙风云纹,那是帝、后通行的红地毯——御路。有的高规格的殿堂,中间台阶也有设置这条“御路”,以示尊贵。这个御路踏跺/台阶,就是古代等级最高的台阶了,像故宫的太和殿,建筑下方是台基,也就是在整个空旷地,在建宫殿前先整好台基,然后在台基上建宫殿,光是台基就有三层,第一层台基的台阶有21级,第二第三层台基的台阶有9级,总共39级的三层台阶。因为9是阳数之最,最能代表帝王九五之尊的威仪。
御路踏跺:一般用于皇家宫殿与皇家寺庙建筑,这种台阶中的斜道又称辇道、御路、陛石,坡度缓,是用来行车、抬龙辇的坡道【古代帝王进出宫殿坐龙辇】,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
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
皇帝的龙辇,就像现代富豪的名车一样,不仅名贵异常,而且还有多个型号。清代乾隆年间,皇帝把原来的五辇改为五辂。去不同的场合,走不同的路,甚至不同的天气和季节,都有完全不一样的出行方式。在紫禁城内,皇帝出行就选择轻便的步舆;去郊区巡游就乘坐玉辇;去祭祀和太庙祭拜,就要乘坐金辇。
所以,为了满足皇帝出行的需求,宫殿正门口的踏跺/台阶,必须配合皇帝的出行代步工具,同时也是帝王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大清会典》中对于不同级别的官员的住宅家门口的台阶级数是有明确规定的,上述御路踏跺使用九级台阶,九级是只有皇帝家才可以使用,并且5尺左右的台基,远看高达威严。
一般用于宫殿与寺庙建筑,这种台阶中的斜道又称辇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缓,是用来行车的坡道,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用来铺设御路的石块就叫做“陛石”。既然是铺设御路,所以石块都是汉白玉或大理石之类比较珍贵的石料。石块表面还雕饰有各种精美的纹样,尤其是龙、云、山、海之类最多。
垂带踏跺:垂带是踏跺两侧由台基至地面斜置的条石。有垂带的台阶称为垂带踏跺,这种台阶须在下面放置一个称为砚窝石的较长的条石,以承托垂带,砚窝石(象眼石)上表面较地面略高或与地面齐平。垂带踏跺之下还铺有一层石板,叫“土衬石”。垂带踏跺一般位于屋子正中的阶下。但宋代以前,建有两座垂带踏跺,东边的叫东阶,供主人行走;西边的叫西阶,供客人行走。
根据官阶品级,垂带踏跺/台阶的级数也是根据住宅主人的官阶品级而定。
普通官员按以下规定:六品七品员住宅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
如意踏跺:台阶不做垂带,踏步条石沿左、中、右三个方向布置,人可沿三个方向上下,这种台阶称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较大的建筑,人流量较大的门口的踏步,也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方便人流从三个方向进出。
硬碴石踏跺:是一种不砌台阶,而用有板或砖头铺成的斜面。为了防滑,在斜石面上凿刻出水平的模纹,犹如搓衣板。一般用于室外高差较小的地方。
从等级上看,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跺,垂带踏跺高于如意踏跺。
现代建筑中,虽然也有基本的建筑设计通则,但没有特别的等级规定,因地制宜,包括台阶级数和形制不会拘泥于某种框架,舒适安全为主,台阶高低适度,不绊脚、不费劲是台阶建造的基础,台阶也是道路的一部分,只要风格不会与周边建筑物格格不入即可
看看农村乡下古建台阶,有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城市里生活久了,有空到乡下走走,看看那些古建,感受古人生活的淳朴和自然和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