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5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案_百度文 ...
课题5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建立。
古代官员等级(2)政治: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
(1)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内容。
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特征。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4.商周时期的原始民主传统:
(1)特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3)对后世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背景:
(1)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
(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
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
(1)汉。
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时期,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2)隋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
(4):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5)明。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 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
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6):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地方行政制度:
(1)汉。
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
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3)隋唐。
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
唐把全国划分为10,后增至15,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4):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三级制。
(5):实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6)明清。
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形成省、、县三级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萌芽时期、秦朝确立时期、汉至元发展时期、明清强化时期。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需要,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至关重要。
探究点一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史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
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思维交互】:(1)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微点拨】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关键信息
由画线处可知宗法制被破坏
由画线处可知实现了到官僚政治的嬗变
提示: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实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史料二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维交互】:(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关键信息
由画线处可知促进了国家的稳定
由画线处可知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提示:历史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一、秦朝官僚政治取代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产生
特点
是与分封制相伴而生的,是适应父权家长制扩大化的结果
以皇权为核心,以郡县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
概念
内涵
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服从的政治体系
政治
体制
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使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
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演变
趋势
先秦尚未完全使得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官吏任命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
  二、宋代官僚制度的完善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
1.完备的首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宋代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并辅之以搜身、糊名、誊录、锁院等措施,尽可能体现公平竞争和高素质选拔(王安石变法中尤其注重唯才用人)
2.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复杂。在“制衡”原则下,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是指担任的实际职务,以“所任之事”为中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务实彩。
3.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
4.士大夫集团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士大夫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通过经筵、台谏制度,牵制皇权。士大夫在思想上鼓吹无条件的忠君观念,皇帝对臣下的基本人格和尊严也保留了一份尊重。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 
史料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①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②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关键信息
由画线处①②可知,元代行省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提示:特点:行省划分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省官互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对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