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语法上的错误练习题
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1、无时无刻
常用为“无时无刻不”,意思为没有一时一刻不是这样,表示永远、不间断;常用于否定句。例如: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生活中不可缺少空气一样。”  
2、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常说成不可(能)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例如: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走的道路不能同日而语。
3、一蹴而就
指一抬脚便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多用于否定句中。例如:学习要持之以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4、青红皂白
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常用于否定句,常说不分(问)青红皂白。例如:老王的儿子回来晚了,老王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鞭子就打。”  
5、鹿死谁手
鹿,猎物,比喻政权;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例如:若使江南人主,也能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未知鹿死谁手。”  
6、天高地厚
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常用于否定句中。例如:他被校长夸奖以后,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7、一概而论
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常说不能(可)一概而论。例如:学校的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也应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抽空去看看打一成语”  
8、等闲视之:
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多用于否定句。例如:这件事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9、望其项背:
此成语1998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10.吹灰之力
通常比喻极微小的力量。一般说“不费吹灰之力”。
11.等量齐观
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一般说“不可(怎可)等量齐观”。
12.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般说“不能(怎能)混为一谈”。
13.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放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一般说“不能(怎能)相提并论”。
 
14、善罢甘休
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一般说“岂(怎,不)肯善罢甘休。   
15、尽如人意
尽: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一般说“不(岂能)尽如人意”。
16、妄自菲薄: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用于否定句,一般说,“不可妄自菲薄。”)
17、万应灵丹: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多用于否定句。如“赏识并非万应灵丹。(与“灵丹妙药”近义,有时含嘲讽意味;多用于否定句。一般作主语、宾语。[例句]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非成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忘怀、置疑、捉摸、消受等,也只能用于否定句中:无法(难以)忘怀,毋庸(不容)置疑,难以(无法)捉摸(不定)。
一、与句中的词语语义重复
例1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例2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受人推崇,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
例1中的“遍体鳞伤”和“浑身”语义重复;例2中“相形见绌”的“见”就有“显示”“显现”的意思,和句中的“显得”语义重复。
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当
例1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众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
“漠不关心”一词指“态度冷淡,不关心人民疾苦”,它一般只作谓语,而在本句中却作定语来修饰“官员”,使用不当。
例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生动活泼,是一个形容词性的短语,而句中却误将它当做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了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签名”。实际上它应该是对“签名”的补充修饰,可以说成“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
三、选用的句式不当
有很多的成语一般只能用在否定句中,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用在肯定句中就是误用。
例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但它一般用于否定句,不能用在肯定句中。
例2尊敬的朋友,亲爱的同学,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们。
“无时无刻”其意义虽然是“时时刻刻”,但用在这个肯定句,就要说成“时时刻刻”,而用在否定句中,则应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
经常用在否定句中的成语还有一概而论、一蹴而就、同日而语、等闲视之、混为一谈、等量齐观、相提并论、鹿死谁手等。
四、不当拆分造成误用
成语的意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随意地拆分,会造成运用的错误。
例1他在学校里整天不学无术,学习成绩当然一塌糊涂。
“不学无术”指“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领”。其中的“学”是指“学术”,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学习”。句中将它理解为动词“学习”,还在前面加上“整天”来修饰,意义变为“整天不学习”,从而
割裂了成语的整体意义,造成误用。
还有一种成语是一词两面,即一个词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我们用的时候,要两面照应,防止单面理解。
例2陈水扁在台湾搞渐进式的台独,引起岛内民众人心向背,说明搞台独不得人心。
“人心向背”是一个两面意义的词语,“向”是“向往,赞同”义,“背”是“背离,反对”义。“人心向背”是说有赞同的,有反对的,而该句却只使用了其中的“反对”义,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意义,造成误用。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
“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例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