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山西省运城市044200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的美术教学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堂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升。为了上好小学美术课,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这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
一、引言
小学美术是一门与美有关的课程,欣赏课更是在小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幅优美的经典画卷,通过欣赏课的教育引导,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审美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之中,所以,小学美术课教师要借助欣赏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标准,审美倾向等进行适当的引导,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作用与价值分析
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当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美术欣赏课程通过经典美术作品、常见美术现象、基本美术图像等内容的展示、分析与评述,引导学生形成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学生形成图像识读素养
学生对美术作品等的识别与解读能力属于图像识读素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频繁出现。电视广告、电影海报、景区标志等均属于图像范畴,人们在观看这些图像的同时也要获取其中蕴藏的信息并进行有效解读。图像识读能力不仅体现于美术学科之中,而且体现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环节,图像与语言文字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必备工具。视觉特征是美术学科的基本属性,视觉形象对于思想表达、情感传递、审美塑造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小学生视觉思维与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图像识读素养,而美术欣赏课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形成图像识读素养。如,在动漫作品鉴赏中围绕不同内容与主题的动漫作品和学生展开深度交流,通过师生、生生共同讨论,挖掘动漫作品美术风格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2.推动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美术教育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及美术素养的优秀人才。审美能力在塑造人格与发展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元文化持续发展的当下,学生能否准确认识真、善、美,将影响他们的成长。美术欣赏课重点围绕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影像、图片及其他美术符号等展开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进而对上述美术元素进行评价、分析与判断,从审美与文化角度挖掘美术作品的核心要素。笔者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对审美判断与文化素养的培养保持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多幅经典名画。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利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美景,笔者带领学生对此展开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描绘自然美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审美判断能力。深入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对美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不断推动学生形成文化素养。
3.推动学生形成美术表现与创新素养
美术表现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之一,而创新素养则是学生深入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与创新素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表
现与创意实践能力,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得到充分激发,从而使其更有效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小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中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运用的视觉艺术语言,认识美术形象的构建与创作过程。美术欣赏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意思维与素材积累,让他们在课程中收获知识与想法,进而用自己的画笔将个人的思想呈现出来。如,笔者在抽象画欣赏课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画家的抽象画作品,通过作品展示和语言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画的特征及其不同特点。学生通过欣赏课获得了基本的图像识读能力,进而形成了审美判断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为学习抽象画奠定了基础,也充分激发了学习抽象画的热情。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实践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及针对性能够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实践。
1.围绕课程内容展开重组与延伸
美术的诞生源自生活与文化,美术欣赏无法脱离社会与文化而独立存在。在美术欣赏课《认识抽象画》中,教师要将作品置于世界文化之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在美术欣赏课《中国龙》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全方位掌握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美术欣赏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的表象,而要通过深层次的拓展、延伸强化学生的认知,将教学内容有效重组。美术欣赏课涉及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而且要关注美术欣赏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美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美术元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描绘身边的物品,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2.持续优化教学技能与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文字、图像、声音开始应用于教学活动。这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的局限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如,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能够带给学生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使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变得更加直观。笔者在教学之前会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相
关的教学资料并制作演示文稿,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美术欣赏课也因此充满了欢声笑语。课后,学生通过、QQ等工具与教师交流,提升美术欣赏课的覆盖范围。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围绕不同学生的特点综合考量教学设计方案,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欣赏活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程活动。
3.实施多元参与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教学现状,使美术欣赏课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很少有机会成为评价主体,这也导致学生往往并不喜欢这个环节。因此,小学美术欣赏课要实现多元参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感受进行评价,而学生同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多元参与的评价包括作品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面。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最常见的教学评价就是对美术作品或者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多元参与的评价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开展小学美术学科的欣赏课程的教学而言,美术课教师要从学生目前的审美经验和生活
经验入手,结合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的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能够在欣赏的方法和技能方面得以有效提升。所以,美术欣赏课程不仅开阔了小学生对于美术世界的认识视野,同时也能在审美,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适当的熏陶和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参考文献
[1]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4):72-77.
[2]席智慧.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72-7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