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20篇)
故事是在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1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2
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
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3
魏文侯在与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4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5
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
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6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季扎开始出使的时候,北上途中拜访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喜爱季扎的宝剑,口里不敢说。季扎心里知道他的意思,但因为要出使中原诸国,没有将剑献给他。完成使命后,季扎回到徐国,徐国国君已死,于是季扎就解下他的宝剑,把它挂在徐君坟墓的树上,随从的人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还送给谁呢?”季扎说:“不能这么说。我当初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怎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心愿呢?’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7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画作。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8
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了一则‘“贾人重财”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不守信用,结果丧失了性命。故事大意是:
济阴地方有个商人渡河时翻了船,攀附在浮动着的于枯树木上,大声哭叫。有个打鱼的人划船去救他,还没到跟前,商人急着喊:’‘我是济阴地方的富家大族,如果能救我,我将酬谢你百金。”打鱼的人救他上了岸,他只给了十金。打鱼的人说:‘,你原先答应给百金,而现在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商人发怒变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人,一天能收入几个钱?现在,你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渔人默不作声,没精打采地走了。过了些日子,商人通过吕梁山的龙门而下,船撞在大石上,又翻了,而且又被那个打负的人碰见了。有人问打鱼人:“何不去救他呢?”渔人回答说:‘,这个家伙不守信用:次救他,他答应给我钱,完了就赖账。”他船靠岸边袖手旁观,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9
如果你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有个民间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来了,狼来户’“山下的大人闻声赶来,才知道是个玩笑。后来他又如此再三,人们就有点生气了。有一天狼果真来了,孩子又拼命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谁也没有来,孩子被狠吃掉了。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10
东汉时,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干人世,希望我死后你能对我的妻子儿女多多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取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两人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要子儿女生活得很贫困,便亲自前去探望,送给他们很多财物。以后的口子里也很关心他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二朱晖的儿子朱领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没有太多的交往、他死之后怎么忽然对他家里人这样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曾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这样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朱晖对张堪的嘱托,在没有任何许诺的情况下,后来自觉地去履行了,这可以说是朋友之间守信用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所以,后来,“情同朱张”一词一直被人们视为朋友间感情执著、讲究信用的代称。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11
一五一十道来打一成语
刘庭式字得之,齐州人,考取进士,苏轼做密州太守时,刘庭式做通判。当初刘庭式未中进士时,商议娶一个家乡人的女儿。约定婚姻后,还没有送彩礼。后来刘庭式中举了,那女孩
因病而双目失明。女方家中自耕自种,非常贫穷,不敢再谈论结婚的事。有人劝刘庭式娶女家的小女儿为妻,刘庭式笑着说:“我心里已应允她了,怎么可以背弃我最初的心意呢竺”最终娶了那失明的女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