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有关汉字结构的传统学说
(-)“六书”说
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转往、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
1、象形
象形是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象形字。例如 (牛)像一头牛, (羊)像一只羊, (山)像峰峦起伏的山, (人)像侧身而立的人, (燕)像燕子的形状, (鸟)像鸟的形状, (雨)像下雨的样子。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它们都像实物的形象,有的笔画简单,只画出物体轮廓或特征,有的则和图画很相近。不过,它们不是图画而是文字,因为它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每个字都有一定的读音。
象形字是汉字中最古老的字,是其他造字方式的基础。象形字像实物之形这个特点也是它的弱点,因为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可以造出一个形象的符号。那些代表抽象意义的语素更不能象形,于是人们只好用另外的办法来表示。
2.指事
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征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例如 (本)、 (末),是在象形字“ ”,上面增加的符号“-”而成的。在“木”下加“-”表示树根,在“木”上加“-”表示树梢,这一横有指事的作用。 (“亦”即腋的初文), 像人的正面形,是象形字,在“大”的两旁加两点表示两腋的所在,这两点有“指事”的作用。 (刃),是“刀”的象形,刀上一点是增加的符号,表示刀口之所在。另一类是用纯粹的“指事”符号来表意。例如。 (上)、(下),一条横线代表位置的界限,一点在线以上表示方位“上”,在线以下则表示方位“下”,这“-”与“.”都是纯粹的符号。又如数字 (一)、 (二)、(三)、(四)也是纯符号。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指事字是补充象形之不足的一种造字方式,它使无法象形的事物和概念用某种特定的方法表示了出来。
在两类指事字中,第一类因有象形作基础,较第二类容易创造, 所以指事字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尽管指事比象形造字前进了一步,但字数仍比较少,因为靠简单的符号表示各种复杂的事物是很困难的。
3.会意
会意是合字表义的方式,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例如 (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的光明,来表示“明亮”的意思。(见)由“目”“人”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人看东西要用眼睛,表示“看见”的意思。(从)由两个“人”组合而成,借两个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的意思。此外,如两手中分为“掰”,上下心,为“忐忑”,不上不下为“卡”,则是后起的会意字。
会意以象形为基础,但远比象形能产。为什么呢?因为会意是合体成字,采用自身复合法,就可以造出不同的会意字。如: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三日为“晶”,三人为“众”,三水为“淼”,三火为“焱”,三直为“矗”,三石为“磊”,三毛为“毳”,三口为“品”等等。会意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复杂抽象的语素义它无法表示,而且有些字让人去琢磨它所会之意,就难免见仁见智了。
4.形声
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因此,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
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也叫形旁、形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也叫声旁、声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例如“赏”(尚+贝)字,“贝”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尚”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浇(氵[水]+尧)字,“水”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水有关,“尧”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又如“恭”(共+心)字,从心,共声,恭敬义。问(口+门)字,从口,门声,询问义。“颖”从禾,顷声,指禾本植物果实带芒的外壳,引申为某些小而细的东西的尖端,所以有成语“脱颖而出”。
5.转注
转注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古人一开始就没有讲清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明为转注的字很少很少。一般认为,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如“老”可以训“考”,“考”可以训“老”。再比如“迎”和“逆”、“顶”和“颠”、“空”和“窍”等也都是转注关系的字。转注只在于说明词与词之间的词义关系,因此,有人认为转注只是用字的一种方法。
6.假借
假借是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例如秦汉时设郡县,县的长官称“令”、“长”(万户以上称令,不足万户称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为假借。”(段玉裁《说文解字·序》注)另外有一类假借字,与意义全然无关。例如“来”(甲骨文作 )本是麦穗,借作往来的“来”;“朋”(金文作 )本来是货币,借作朋友之“朋”。这被借用的字,实际被当作表音的符号来使用,它和原来的字义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上面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表示语素的结构方式,也就是造字的方式;转注和假借可以说只是用字之法。
(二)独体和合体
独体是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独体字是由笔画构成的,合体字是由部件,也就是偏旁构成的。独体字是的基础,合体字是汉字的主体。
古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也就是说“字”是“文”孳乳出来的。按“六书”归纳的汉字结构方式来看,象形、指事是独体字,会意、形声是合体字。在汉字中,独体字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量的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三)偏旁
人们在分析汉字时常常用到“偏旁”这一名称。按传统的汉字结构学说,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总把合体字里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汉字的基本构件,无论是左右还是上下,统称为偏旁。例如“取”的偏旁是“耳”和“又”,“砍”的偏旁是“石”和“欠”。用“偏旁”这一概念来解释“独体”、“合体”就是:分不出偏旁来的是独体字,由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是合体字。
在汉字的字书中,还常常可以见到“部首”这个概念。部首是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检的标目。部首和偏旁有一定的联系,字典里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如“磨”属“石”部,“蛀”属“虫”部。但是部首和偏旁毕竟不是一回事,形声字中有表音作用的偏旁,一般不作部首,如上面例字“磨”中的“麻”、“蛀”中的“主”;有一些字分不出偏旁的,就把它们起笔的笔形用作部首,如“下”、“凹”、“年”、“主”分别归入“一”“丨”“丿”“
丶”四个部首。
(四)笔画
长期来,谈到汉字的结构,还少不了涉及“笔画”这一概念。笔画就是构成字形的点和线,它是字形结构的最小单位。
1.笔形
不同的笔画有不同的线条形状,每一种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各种文字的笔形不尽相同。拉丁字母系统的文字,其印刷体笔形有点、直线和弧线等等。例如:d 由弧线(C)和直线(丨)构成。汉字的笔形除了点以外,都是直线,没有弧线。横笔(一)、竖笔(丨)、提笔( )是直线,撇笔(丿)、捺笔( )有小的弧度,但基本形式是直线,钩笔( )、折笔( )都是直线的变形。汉字的点笔也不同于拉丁字母的圆点(O),不论斜点(丶)、撇点( )实际上都有一定的斜度。了解不同文字的笔形特点,有助于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汉字的笔画有多少种呢?一般认为基本笔画有五种:横(一)。竖(丨)、撇(丿)、点(、)、捺( ),由于受笔画间组合关系的影响,又形成了一些变形笔画。
对所有的汉字加以分析,所用笔画大致就是这些基本笔画和变形笔画。那么,掌握这些笔画有什么用处呢?
丛的部首 准确地辨认和掌握笔画,便于指导书写,便于汉字教学,便于检索、便于计算机编码等,用途很广。例如编字典词典有笔画检字、笔画索引,人名排列等也往往要按姓名首字的笔画排列。如果不熟悉笔形,就有可能数错字的笔画,如把“女”字数为4画,就是把撇点( )数成了两画;把“杨”字数成7画,就是把横折折钩( )数成了两画;把“及”字数成4画,是把横折折撇( )数成了两画。
这十几种笔画看起来很繁琐,但不是人人都必须去记它,得看各人的需要。教学汉字和练习书法当然必须记住,但对一般人来说,掌握笔画的用处更多的是用于字典词典的查检。由于字典的笔画检字是按起笔笔形安排的,而起笔笔形不多,一般分为丶、一、丨、丿、乛 ”五类,因此查字典时,只要记住丶、一、丨、丿、乛 以及起笔用到的几种折笔笔形就行了,并不用全记。
2笔顺
一个字只要不止一笔,写的时候就有先有后,写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就叫笔顺。笔顺受字形结构的制约,是在长期书写实践的基础上约定俗成的,按笔顺写字比较顺手,也便于字典词典的正确查检。汉字的一般笔顺是:
先上后下——多主 先左后右——时休
先横后坚——十干 先撇后捺——人令
先外后内——同问 先中后边——小办
先进后封——日囚
以上是最基本的笔顺规则,实际上还有不少汉字并非按此顺序书写,另有笔顺规则。例如包围结构形式多样,起笔笔顺也就不可能只有“先外后内”、“先进后封”两种。同是左下包围,“连”类字的笔顺是先里后边,而“毯”类字则是先边后里。下包围的字,如“凶”类字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左包围的字,如“区”类字则是先写上部横笔,再写中间,最后写外部,这更是超出以上笔顺规则的写法了,它既不是先上后下,也不是先内后外。
弄清一个字的起笔是十分重要的,而有的字不易掌握起笔笔顺,如果弄错了,查字典就很不方便。例如“匕”字起笔是撇笔,不是竖折钩,“比”字起笔是横笔,不是竖提。
二、现代汉字的结构
(-)汉字在结构上的传承与变异
古今汉字在结构上存在着传承的关系。隶书、楷书是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楷书出现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和结构趋于稳定。一千多年来的楷书汉字,结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其结构关系无非是上下、左右、内外三种情况;其结构成分,包括偏旁的种类、笔画的种类,是古今基本相同或大致相似;传统的关于汉字结构方式的学说在今天还有一定的解释力。另外,在字形结构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这一点也是古今汉字毫无二致的。
但是从古到今,汉字的字形和不少字的结构还是有所变化的,看下面几种情况:
1.古字为独体,现在看起来是合体,例如:
阜 燕 泉 它
原本是象形字,但是楷化以后字形看上去是可以分出偏旁的合体字了。
2.古字为合体,现在看起来是独体,例如:
史,从又(手)持中,会意字;年,从禾千声,形声字。
3.有些字按现代的字形结构来切分,不能和原本的构字意图一致起来,例如:
重,从壬东声; 贼,从戈则声;
倏,从犬攸声; 至,像箭射至地,会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