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还原历史游牧民族不是简单和野蛮在民族乐器上看他们厚重的文化积淀...
6、还原历史游牧民族不是简单和野蛮在民族乐器上看他们厚重的文化积淀
文化革命的时候,我进了中学就停课了。我有胃病,就整天待在家里成了逍遥派。除了看书、那时候就《八个样板戏》。邻居刘叔拉二胡,我很羡慕.但是家里穷买不起;我就了一个竹筒,蒙上一块猪皮,同学给我一个京胡的弓子,我又去房产段马圈,偷着剪了一绺马尾巴,做出了一个胡琴。我就开始学琴了。这是什么?胡琴,那个民族发明的,胡人。当然就是蒙古人。蒙古人的马头琴,四胡,都是游牧民族乐器。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高潮时期,我在指挥部文艺宣传队担任指导员,兼搞创作,也在乐队拉二胡,认识了中阮、月琴、高胡等等民乐器。
我这会研究游牧民族想看看他们为中华文明做了哪些新贡献,忽然想到民族乐器很多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查资料“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地区,自古以来生息繁衍着鲜卑、蒙古、达斡尔、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游牧渔猎民族的先民。数千年来,他们在这片神奇、丰饶,充满北国壮丽的土地上,辛勤劳动、彼此借鉴、互相学习,以其聪明的才智,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耀眼的北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为丰富华夏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做出了不朽贡献。
以下文字都是网上摘录的,你可以看,可以不看。大家理解这样一个意义就可以:?我国北方游牧渔猎民族乐器千姿百态、琳琅满目。这些散发着浓郁民族特的乐器,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生活及各种民间风俗活动,是他们表达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这些乐器的代代流传,使游牧民族的娱乐文化流传下来。我们不能说,游牧民族?是蛮夷了,游牧民族的其它文化我们还缺少发掘。或者说,我们中原民族和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也有游牧民族的影响。游牧民族能够战胜中原统治阶级。夺取政权,不仅仅他们骁勇善战,他们也有聪明和智慧和文化底蕴。?
由此我想到的是,游牧民族在成长发育为军事集团、政治集团之前,必然首先形成知识分子阶层。看到一些资料,就是游牧民族贵族,也是把子女送到中原“留学?的?。我坚定的认为他们也是经常有文化、贸易、旅游活动进入中原。
以下为网上的一篇文章  ? 
一、独具特的游牧民族乐器。?
这些乐器按照音乐的属性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旋律型乐器
1.弦鸣乐器。如马头琴、四胡(擦奏弦鸣乐器);蒙古筝、火不思、三弦、琵琶(拨奏弦鸣乐器)等。马头琴为蒙古族代表性乐器,因琴头上有马头型雕饰,故称马头琴。其独特的外形,以及引人入胜、给人以遐想的音调彩,深受本民族热爱。其音柔和浑厚,悠扬婉转,整个琴身由共鸣箱、琴杆、弦轴及弓子等部分构成。演奏时,将共鸣箱放入两膝之间,琴头左倾,左手扶琴按弦,右手运弓,近似拉弦乐器。除运用于民歌演唱和说唱艺术伴奏外,还用于独奏。三弦为满族民间乐器。其历史悠久,为唐代渤海国拨奏弦鸣乐器。后世有的称锨琴、锹琴、渤海琴等。其最先用于满族说唱八角鼓伴奏,后成为单弦牌子曲(原为八角鼓表演形式之一)及各种北方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等)的主要伴奏乐器。16世纪末,此乐器传入日本,今日本之乐器三味线,就是三弦的衍变样式。
2.气鸣乐器。如鹧鸪、鹿哨、龙笛等。鹧鸪为金代女真族气鸣乐器,因其奏《鹧鸪》一曲而得名。该曲为女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模拟大森林中鹧鸪鸟如歌唱的鸣叫而逐渐形成的曲调。鹿哨又称鹿笛,以吸气发声。与之相配的还有以吹气发声的犭罕笛,为鄂伦春族的一种乐器,同时也是用于诱捕猎物的狩猎工具,为角制,现以木制(多为桦树皮)为多。每逢金秋季节,
正是各种鹿的发情与交配期,此时,猎人用鹿哨模拟各种公鹿的叫声,以引鹿循声而来,将其最肥胖者捕杀之。鹿哨音尖细,筒音约在f3—a3之间,且吹奏省力。
(二)节奏型乐器
1.膜鸣乐器。如手鼓、单鼓、抬鼓、八角鼓等。手鼓,民间称抓鼓,满族语称“伊姆钦”,为抓型单面鼓,是北方少数民族萨满祭祀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凡信仰萨满教之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都流行此种乐器。其鼓形有椭圆形、蛋卵形和正圆形之分,以前两种为常见。演奏,以单点为基础构成鼓套,并根据萨满表演的快、慢、力度等变化,使节奏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手鼓之演奏,并非完全器乐化,而是伴之以舞蹈,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其演奏方法,与舞蹈的动作、姿态密不可分。
2.体鸣乐器。如腰铃、晃铃、铃杆、铜铃、铜镜、响刀、拍板、花棍、口衔琴、节等。腰铃又称摇铃,满族语称“西沙”,是萨满祭祀音乐中另一种重要乐器,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部分组成。大的腰铃演奏,除围在腰间外,还可拿在手中演奏;小的腰铃则只拿在手中演奏。腰铃常与手鼓与其它乐器合奏,主要演奏技巧有甩、摆、顿、颤等,其富于节律式的音响,与变化多端的鼓声(点)相合,给萨满以无穷的力量与勇气,以驱赶、惊吓妖魔鬼蜮。口衔琴又称口弦,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
是一种拨奏体鸣乐器,其称谓因民族而异:鄂伦春族称“朋努化”、鄂温克族称“崩龙刻”、达斡尔族称“木库莲”、赫哲族称“空康吉”,有竹质和金属两种,以钳形为常见。演奏方法为左手执琴,将有簧一端轻咬于齿间,簧尖露出唇外;右手食指向左右拨动簧尖而发音。其音细腻、秀美,似金属声,可吹出欢乐和悲伤的简单曲调。
二、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的基本特征。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文化内涵丰富,民族及地域特鲜明,其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乐器本体属性的多重性
1.演奏。演奏是乐器第一也是最本质的属性。这些乐器,以弦鸣乐器体现其演奏属性最为典型,其它则是一些膜鸣、体鸣乐器。一般多为单一地进行演奏,但也有一个人同时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如萨满祭祀中,手鼓与腰铃(由萨满)同时演奏。其富有节奏感的似金属撞击的腰铃音响,与震耳欲聋、变换多样的鼓声融为一体,为萨满的舞蹈表演助节,强化气氛。
2.表演。一些乐器并非只是用于演奏,有的本身也是作为表演和舞蹈的道具而存在的。如响刀(亦称神刀,满族语称“哈尔马力”),除在演唱随其节奏双手摇动(上下点《三点》)外,它还另做手
持道具,就如戏曲武将手中的大刀、长矛一样。如野祭中丰富多彩的歌舞嬉戏表演:一些大神抡刀飞叉,以及祭后萨满击鼓舞刀净宅、驱邪,都需有此高超的技巧,体现了响刀作为体鸣乐器的多重性特征。
3.饰物。即装饰之物,有美化之意。如腰铃,是由腰带、衬裙等部件组成,其形制是把其中的锥铃直接拴结在腰间演奏。但从外观上,腰铃及其整体,对于萨满的艺术造型上,则有其美化的作用。它与身穿的绣花长袍,头戴钿子,足蹬花厚底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换言之,其演奏时是乐器,不演奏时是装饰之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