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分古诗词(通用13篇)
关于春分古 篇1
春风
【唐】罗邺
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飏遍寰瀛。
暗添芳草池塘,远递高楼箫管声。
帘透骊宫偏带恨,花催上苑剩多情。
如何一瑞车书日,吹取青云道路平。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2
偷声木兰花
唐·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赏析:上阙写春景,天要下雨时,风吹乱了枝头花朵,举目看去,春山笼罩在烟雾之中,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3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4、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6、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____李白《清平调·其一》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1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4
《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5
春日田家
清·宋琬
关于春分的古诗四句野田黄雀自为,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赏析:诗人夜宿田家,和山野老人聊了一些旧闻,半夜时老人喂了牛,然后喊媳妇起来:“明天是春分了,咱们山上种树去。”读这首诗,一种田园情愫油然而生。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6
《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
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7
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现代] 陈寅恪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
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8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唐代:阴行先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关于春分古诗词 篇9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鉴赏
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迷人,是游人的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