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
 
  学习方法
  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
  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从背景分析原因)
  背景:
  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紧接着请
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4、然后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一句话,过渡到对遵义会议内容的学习上。请第二位历史学家讲述一下遵义会议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5、以“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一句话转到分析困难上。提示学生看书上的小字和观察图片。请红军战士给我们讲述一下当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①敌人的围追堵截;
  ②恶劣的自然环境;
  ③缺少粮食给养。
  6、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转到了对长征胜利原因的理解。请红军战士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将士的英勇战斗;
  ③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的支持。
  7、以“在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一句话过渡到对长征历史意义的学习上。请第三位历史学家阐述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教师讲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无名的`红军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战士们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搏斗,与摆在他们面前的重重困难抗争,战士们就是克服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身上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随军记者表达一下对红军战士精神的评价:“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高尚品德等。
 
  三、思维拓展
  长征精神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以结构图表的形式对本课知识总结,加深记忆梳理。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经过:瑞金出发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2
  一、设计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突出“活动”、“探究”、“生成”的新课改理念;从历史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出因果关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学生的电影片段,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的感官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谈体会、模拟导游等学生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等软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七律?长征》作搭配。同时,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
  [多媒体投影显示]FLASH课件“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
  反思:巧妙地将FLASH动画游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