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齐白石
    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中文名: 齐白石
别名: 齐璜、白石山人、寄萍堂主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湖南湘潭白石镇杏子坞星斗塘
出生日期: 1864年1月1日(甲子年)
逝世日期: 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
职业: 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 诗人
主要成就: 人民艺术家
国际和平奖
世界文化名人
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代表作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牧牛图》《白石诗草》
生平
    齐白石[1],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镇杏子坞星斗塘,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
    白石乃长子,派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25岁时(1889年)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2]
    齐白石[3]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画、印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
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于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等相过从。珍贵图集:齐白石1948年的一天(组图)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神犬小七演员表
齐白石晚年老照片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作品图册(52张)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6]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良末)三女。1943年胡宝珠病殁。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
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7]
编辑本段名号由来齐白石是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3个历史时期,饱经坎坷,历尽沧桑,细究起来,齐白石的名字也很有来历.[1] 
  在齐白石27岁的时候,教他画画的老师胡沁园,有一天仔细观察了他画的许多画,便说: “你怎么没有别号呢?画画题款,总得有个别号,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他对老师说: “学生无别号,就请老师给取一个吧。”胡老师想了想,说:“在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然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就叫白石山人吧!”旁边的人都说好。但这四个字的别号不论是写起来,还是叫起来都有些罗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于是,齐白石便成了他驰名中外的名字。
家庭成员夫人
    齐白石的第一位夫人是12岁时家里娶的童养媳陈春君;
    第二任夫人是齐白石57岁来北京后陈春君给物的侧室胡宝珠,陈春君病故后扶正。
    第三位夫人夏文珠。胡宝珠因难产过世后,齐白石又了一位夏文珠小,但子女反对,于是以护士的名义留在身边,7年后离开。
    第四位夫人伍德萱女士。
子女现在开什么店好
齐白石的子女有:
长子齐良元
次子齐良黼
三子齐良琨
四子齐良迟
五子齐良已
六子齐良年
七子齐良末
长女齐菊如
送老师的祝福语次女齐阿梅
三女齐良怜
四女齐良欢
五女齐良芷
杀伐果断艺术特
    齐白石作品(14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蔚为大家[8]。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据齐白石的孙子齐可来回忆,当年为了画出紫藤的神韵,爷爷齐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园写生。有一次,爷爷问他的学生:“你们跟我学画虾这么久了,你们知道虾应该在第几节开始打弯吗?”见没有人回答,爷爷接着说:“应该在第三节开始打弯。”正是齐白石细心观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创立了笔墨简练、高度概括的齐派艺术风格。齐白石的高徒娄师白的再传弟子,当代女国画家王米感叹齐老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为后辈提供了绘画技艺的广阔天空。
排比句大全 优美    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但对平民百姓‘贡献’最大的东西。齐白石画虾,画萝卜,虽然受到当时所谓正统画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艺术魅力。[9]
注册外资公司流程主要弟子
    齐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王铸九、许麟庐、陈大羽、孙复文、李立、娄师白、张德文、王漱石、董长青[1]等,其三子齐子如、戏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名家新凤霞也是齐白石的弟子。
李立
    李立(1925.3.22-),湖南湘潭县小花石(今属株洲)人。字石庵,号立翁。
    李立于1925年出生于湘潭市城内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原属湘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先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师从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李立先后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顾问、湖南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现为湖南高等轻工业专科学校教授、中南工业大学和株洲工学院客座教授,政协长沙市委常委、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冷印社的成员。1996年4月,李立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祖父李遏非公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曾任湖南省高等法院民事庭长和推事,公余喜爱诗
、书、画。父亲李伯元公系北京朝阳大学高材生,不幸英年早逝。母亲文泽清家教优娴,乐善好施。李立原名心挚,因自幼爱石成痴,自号石庵,在求学期间,因欲求自立,遂更名李立,号立翁。
    李立研习金石书画已逾半个世纪,18岁时曾将其初生牛犊之作寄呈白石老人,后经白石大师点拨,李立走上了法古师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造门户的道路,形成了章法严谨,结体合度,刚劲简练,古朴雄奇的风格。在书法上,李立擅长甲骨、钟鼎、小篆、铁线、竹简。用笔遒劲,风格古雅浑朴,苍老挺拔独具匠心。李立的花鸟画,不但发扬了"以形写神"的传统,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画水仙、红梅、荷花、杜鹃均飘逸脱俗。80年代以来,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文化名流以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刻印。由于他不画印稿,以刀代笔,刻削如泥,顷刻而成,故有“神刀”之美誉。其作品与王福庵、齐白石、邓散木等前辈一并被选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著名印人三十二家》。力作《诗词印谱选》、《李立金石书画集》、《文天祥正气歌》先后在国内和香港出版。作品饮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和传记已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三本文献:《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国际名人传记辞典》、《成就卓著名人辞典》。 为此,中央电视台1995年5月11日在《东方之子》专栏对李立作了专题报
道。其作品相继在香港、台湾、日本、泰国举办个人展览,深获好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