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
二十四节气—秋分
今天是2020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六,庚子鼠年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此时进入仲秋时节,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梨柿荸荠,百果收仓,满树石榴一夕熟,山间野柿一朝红,正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里边对秋分时节的特点有着十分到位的认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金风送爽,雁字横秋。草木染黄,凉蟾光满。落花听雨,折桂香远。石榴满坼,木樨清露,别有微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冒。
秋分· 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已旺,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降雨量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开始干涸。
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因为秋分这天经常不是满月,于是就移到了八月十五。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皇帝年间为祭月修造的,在此地祭月的礼制,明清均沿袭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仿照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
有中秋祭月之风。
吃秋菜
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品秋蟹
秋分时节南方的大闸蟹、北方的梭子蟹都到了最是肥美的季节,最适合细细品味蟹肥菊黄、体会丹桂飘香的季节之美。
吃蟹方法也很讲究。蟹八件始于明代,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下文饮食养生会详细论述秋蟹)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民间还有秋分竖蛋的习俗,一些地方在秋分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
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希望避免麻雀等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图
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
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一、  起居养生
(1)早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睡眠上也应注意迎合时宜,具体来讲,入秋特别是秋分以后,人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由夏天的晚睡早起,过度到早睡早起,并且为冬天的早睡晚起打下基础。
(2)不可贪凉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天气转凉,要防止凉燥。
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添衣,切勿盲目贪凉。
特别是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3)重要部位注意保暖
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除了注意及时添加衣物,还要注意保护这几个最易受寒的身体部位!
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带条围巾,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后项处的大椎,是手足三及督脉的交汇处,可以说全身的阳气都聚集在这里了,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大椎免受风寒。
暖腰——肾喜暖怕寒
暖腰可以搓手按摩肾俞穴(俗称的“腰眼”),来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
暖脚——扶助正气抵御寒邪
做好足部按摩也能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可在泡脚之后,对足部进行点压式按摩。
此时起,脚祼是一定不可再露了,穿上高帮的袜子,保护好我们的三阴交。
尤其对于女性来讲,三阴交非常重要性,它是身体三条阴经的交汇处,是女人的“不老穴”。
二、饮食养生
(1)养阴润燥以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相对于其他季节,秋季最显著的特点是燥,主要外邪为燥邪,故秋季宜生津养阴、润肺祛燥。
燥邪对人体的伤害,以肺为最,肺位于胸腔,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
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秋季当养肺。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
“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秋分时节吃什么可以润燥呢?以下选取几个当令的可以润燥的食物。
竖蛋是什么节气的风俗
梨子是秋天的当令水果,也是非常好的润肺食物。梨子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热咳、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等症。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食,也可以蒸食,或切片煮汤,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效果极佳。
秋燥咳嗽有桑杏汤,其中即用到梨子。其方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其方:冬桑叶10,杏仁(打碎)10,浙贝(打碎)6,沙参10,栀子10,淡豆豉20,新鲜梨一个(切开),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下同)
甘蔗
甘蔗味甘性寒,有解热、润燥、生津之功,对于口舌干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燥、高烧、烦渴、虚热咳嗽等症状都有效果。
甘蔗可以生吃,也可以榨汁服,或者,切碎入药同煎。
大枣
秋天正是大枣成熟之时,大枣不仅是食品,还是中药。其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能补气益血,健运脾气。临床上常用大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
大枣可以生吃,也可以切开入药同煎,或做与姜枣茶,味道甚是甘美。医圣仲景和甘麦大枣汤,能养心安神,补脾和中,主治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诸症。其方:炙甘草20,小麦60,大枣30克(切开),水煎服,日一剂。
南瓜
南瓜是极好的食物,也有平喘、消肿作用。常吃南瓜可以预防哮喘、支气管炎等秋季多发病。
可以将南瓜做成小米南瓜粥,或直接蒸南瓜,或做成八宝饭,或者南瓜饼,吃法众多,且味道甚佳。
百合
百合白,正合于秋令。百合能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兼有镇咳、平喘、安神等作用。
可煮熟,与冰糖同食。也可入药煎服。仲景有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补益心肺,是百合病之心肺阴虚内热证的常用方。其方:百合30,生地30,水煎服,日一剂。此方常可加大枣,或酸枣仁,可增安神补虚之效。
银耳
银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肾经,乃药食同源之物,药性平和,有扶正固本、滋肺阴、养胃生津、补肾益精、强心健脑之功,对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有效。
银耳莲子粥是秋令时节清热去燥、滋阴养胃的佳品。另外,银耳八宝粥亦甚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