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零点(或中点)法线。
2、地形测量: 根据规范和图示,将地貌、地物及其他地理要素测量并记录在某种载体上的过程。
3、测量平差:即是测量数据调整的意思,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4、真北方向:地面P点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交线称为真子午线,真子午线在P点的切线北方向称真北方向。
5、直线定线:用钢尺分段丈量直线长度时,使分段点位于待丈量直线上,有目测法与经纬仪法。
6、碎部测量:就是在每个控制点上,以较低的(当然也是保证必要的)精度施测其局部地形
碎部的点位。
7、测绘科学: 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造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
8、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9、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分为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将地面坐标和高程传递到地下(井下)的测量。
10、数字摄影测量: 从影像获取到过程数据处理、成果输出,均采用数字化形式的摄影测量技术。
11、竖盘指标差: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视准轴水平,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或竖盘指标补偿器工作正常),竖盘读数与标准值(一般为90°)之差为指标差。
测绘工程就业方向
12、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13、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4、水平角: 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15、变形测量:是利用各种测量方法和仪器来测定、查明建筑物(构)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重、外力作用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随时间而产生变形的测量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水准测量中,若水准尺向左倾斜,则观测值(B)。
A.不变
B.偏大
C.偏小
D.不能确定
1.2、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角度操作界面中字母HL代表什么意思(B)。
A.照准部顺时针旋转,水平盘读数增大
B.照准部顺时针旋转,水平盘读数减小
C.照准部顺时针旋转,水平盘读数不变
D.不知道
3、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C)的影响。
A.视差 B.视准轴误差
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D.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4、竖井联系测量的作用是(B)。
A.将地面点的坐标传递到井下
B.将地面点的坐标与方向传递到井下
C.将地面点的方向传递到井下
D.将地面点的高程传递到井下
5、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D)。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6、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产生的影响属于(B)。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7、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D)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8、高差与水平距离之(C)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
9、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D)m.。
A.-170.919 B.170.919 C.104.302 D.-104.302
10、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A)。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11、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12、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13、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一般方法是(A)。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 均不准确
14、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式中为( D )。
A.温度 B.光从仪器到目标传播的时间
C.光速 D.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传播的时间
15、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A )。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16、丈量一正方形的4条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2cm,则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C )cm。
A.0.5 B.2 C.4 D.8
17、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B点高程为16.84m,AB距离为279.50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C )。
A.6.8% B.1.5% C.-1.5% D.-6.8%
18、水准测量中A点的后视读数a小于B点前视读数b时,测A点和B点高程的关系是(B)。
A.HA>HB
B.HA<HB
C.HA=HB
D.不能比较
19、A点的高斯坐标为112240m,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20、进行水准仪角检验时,A,B两点相距80m,将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测得高差 0.125m,将水准仪安置在距离B点2~3m的地方,测得的高差为=0.186m,则水准仪的角为( A )
A 157″ B -157″ C 0.00076″ D –0.00076″
三、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数字化测图的作业过程,一般分为 数据采集 、 数据处理 和 图形输出 三个阶段。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6、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有 直接放样方法 和 回归法放样 。
7、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水准面 。
8、控制测量分为 平面控制测量 和 高程控制测量 。
9、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10、距离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直接丈量 、 间接视距测量 和 物理测距 。
11、测定碎部点就是要确定地形点在图上的 平面位置 和 高程 。
12、测设路线曲线的方法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
13、等高线一般分为 首曲线 、 计曲线 、间曲线和助曲线4种。
14、摄影测量成图方法有 模拟法立体 测图和 解析法 测图。
15、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
四、判断题
1、测绘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 (√)
2、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测绘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3、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4、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制作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数字化的基础测绘成果。 (√)
5、我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第三层文件)。 (√)
6、 我院质量手册:制定了我院“质量方案”和“质量措施”,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概括性的描述。 (×)
7、用水准仪测量地面点高程,在一个测站可以测量多个未知点的高程。(√)
8、控制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
9、对于测绘区面积大于15km2的,测绘首级控制不应低于三等。 (×)
10、影响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精度的主要误差是大气折光的影响。 (√)
11、导线点的横向误差主要是由水平角的观测误差引起的。 (√)
12、自由设站实质是一种前、后方交会的综合方法。 (×)
13、工程的变形监测可能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末。 (√)
14、GPS网的图形强度取决于卫星个数及其空中分布。 (×)
15、工程控制网的设计中,二类设计为图形设计。 (×)
16、地面网中的边长测量方法是相同的,所以边长的精度都相等。 (×)
17、在地面网中,如果每个方向的测量仪器和方法都相同,则平差中方向的精度都相等。 (√)
18、无定向导线的多余观测数为零。 (×)
19、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
20、双盘位观测某个方向的竖直角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21、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0,则其转角位500。 (√)
22、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不是一致的。 (√)
23、以GPS做控制测量时,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 (√)
24、不同大地坐标系间的变换包含7个参数。 (×)
25、高斯投影中的6度带中央子午线一定是3度带中央子午线,而3度带中央子午线不一定是6度带中央子午线。 (√)
五、简答题
1、视差是如何产生的?消除视差的步骤?
物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