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以“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
摘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本文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从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意义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进行阐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加”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思想赋能
0 前言
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教育指导纲要》,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工作就是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完善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全程、全面、全员的育人格局,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1]。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思维方式,课程思政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原本性
质,而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2]。通过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内涵,并且把道德意义贯穿于实践当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人的培养。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准则,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2课程思政的意义
大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课程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功能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它们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通过“春风化雨”的引领,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经过思想政治课的指导,学生们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学生在就职岗位中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能够坚持公共道德、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
3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在教学顶层设计中有意、有机、有效地把人的思政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本项目以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以及效果进行探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其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和专业融合架构
3.1人文立课,以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思政教育不是单纯的填鸭式宣传、灌输、注入,对现代青年学生来说“说教”的方式收效微乎其微,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启发,通过渗透使学生能动的去认知、认同并内化于心。在思政与
专业相结合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本项目以数据传输的数据形式——进制为例,以成语的形式展开课程教学:“屈指可数”是十进制;“掐指一算”是六十进制;“半斤八两”是十六进制……并继续为学生讲解我国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十进制、地支十二进制和我国易经中的二进制。从而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通过课程教学,深入挖掘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中的道德观念、优秀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理念融入到思政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并增强他们的行业自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
3.2寓德于课,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侧重将理论和现实的联系,并且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况和科技发展趋势,调整和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3]。任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和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通过RFID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还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调整,旨在将通过教授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工程思考、
创造性、团队合作等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场风气,使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与法律。
3.3价值引领,以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在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中,有效的纪律管控、积极的指导和有力的劝告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采取有效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论证、客观公允的分析,让学生清晰地判断对错,增强对社会现象的了解,从而培养出健康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世界眼光[4]。本项目课程思政融入点选择了网络安全,以中国红客联盟为例,作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切入点。通过深入探究和推广法治思想,使学生更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加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并积极参与到日常的司法行政中,以此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4 课程思政实施为人才培养赋能
(1)建立一支专业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师团队,以提升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而且还能够深入地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责任感,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提
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2)完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与思政的交叉融合,对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理论思政与实践思政相结合,形成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方法以及教学体系,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夯实专业建设。
(3)通过引领和示范,逐渐打造出独具特的思想政治课程。
本项目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行业特、专业特、课程特、教师特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利用超星、智慧树以及国家智慧教育等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形成具备特的优秀教学案例,为实施、推广奠定基础。
(4)通过思政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职能力。
课程思政的建设中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涵,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通过实验、实践、实习、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企业、国家培养优质人才。
5 总结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思政,重点在于课堂,实施在于教师。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并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以期达到深入浅出地传播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精心研究并实施一套全面的评估机制,以期最终培育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熟练掌握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贵友,“五位一体” 促进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报[N],2022.12.22第12版
[2]管秀兰,“课程思政”建设论纲,新山青[N],2020.10.31,第3版
[3]王学俭,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涵、核心要义及实践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20.4,P50-58
[4]李怀杰,思政课如何讲好道理,光明网-党建频道[N],2023.4.19,第1版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Taking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u Yan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nxi Liaoning 117004,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can be seen as a means to better cultivate dual high talents with high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stro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ptitudes.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to illustrate the implications and effects of such i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op-notch talents.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