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学案例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学案例

《农业经济学》案例目录
农业生产力
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平菇生产2
一个日益兴旺的集约经营体3
靠生态农业致富4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河北华龙面集团5
由昆明市一个小花卉场的成功之路谈起6
黄冈“一县一特农业支柱产业”构建方略及经营绩效探究8
关于我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9
由国营农场走向社区农业11
让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动力13
发挥优势  开展技术服务14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瓜协会15
科技进山  军城巨变16
管理科技助龙都公司腾飞及分析17
依靠科技发展农业18
广西河池宜州:特农业惠及新农村试点农家19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富兴苹果协会20
兴业:低碳农业实现经济生态双赢21
农业生产关系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农村股份股份制的考察与分析22
南街村的经济发展24
鹅公岭村的股份合作制:从封闭走向开放26
张家口地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27
农业产业之路2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1
农业产业化实现路径探讨——来自塞飞亚公司的经验32
论河南科迪食品集团发展模式——承租返包34
荆州的兴旺之路35
1979—2000年的西部农业37
梧州长洲镇: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着实让农民受益38
农业与外部经济
上海农村工业发展研究39
“飞地”型城镇的研究40
打工造福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41
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救活一厂,致富万家43
选点阳谷庄,建立试验区44
广东中山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45
农村劳动力流向——乡镇势差小于城乡势差48
寻访农民增收路49
民工荒根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难50
生态土鸡农家乐大胆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51

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平菇生产
唐县的食用菌栽培,从1980年起步,经过二年的试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河北农大老师及省微生物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地面栽培,1982年400平方米,1983年发展到4万平方米。1983年秋季开始推广塑料袋栽培技术,到1984年秋,全县普及了塑料袋栽培法。1985年春季栽培数量达140多万袋,产鲜菇100多万斤,产值40多万元,秋季400万袋,成功率90%以上。产品的销路打破了单靠外贸的局面,使平菇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由无销路变成了畅销。
1986年全县栽培平菇数量猛增到2000万袋,约产鲜菇1600万斤,组织出口加工盐渍平菇5000吨,创汇35万美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农业致富项目
1983年唐县承担太行山开发研究食用菌课题后,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但通过努力使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广泛进行技术培训;(2)扶持和充分发挥蘑菇专业户,重点户的作用;(3)多种渠道打开国内市场,解决平菇销路;(4)提供原料信息,组织原料供应。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广大农民看到发展食用菌生产,特别是平菇栽培是是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的致富门路,因而栽培户越来越多,由1982年的一户,1983年春发展到400多户,遍及全县10个乡,单户或联户规模越来越大。栽培万袋至10万袋的有十几户,收入万元以上的有6户,1986年栽培数量增加到15倍,出现全村80%以上的户种植平菇的专业村8个。目前平菇栽培不但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促进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蘑菇罐头厂3个,年加工蘑菇达千吨以上。大规模的蘑菇生产致使栽培原料——棉籽皮供不应求。
唐县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因为它正确确定了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构筑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农业大学、省研究机构实现了主体多元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坚持了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和发挥“科技户”的作用,在推广过程中,经过了典型示范,由点到面,由小面积到大面积,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之一。
1.大力普及农村文化教育。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其次,要用各种形式,在农村广泛开展扫盲运动,逐步提高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
2.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向农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的重要渠道。
3.切实加强高等农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农业科技人才。

一个日益兴旺的集约经营体
——河北省山西技术开发中心怀安珍贵毛皮动物综合试验场调查
河北省山区技术开发中心怀安珍贵毛皮动物综合试验场,是由怀安县科技人员李柱联合养殖专业户和农民,集资入股创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现在总场下设几个分场,3个联营场,1个全价颗粒,饲料加工厂,共有职工240人,固定资产200多万元,貂,貉饲养量达3万多只。4年来出口裘皮为国创汇100万美元。1985、1986和1987年,该场纯收入分别为3万元,17
万元和84万元被张家口地区名为“明星企业”。
从专业户到股份制,他们到了创办合作制大企业的适宜形式,近几年来,养殖业在怀安县发展较快,但是,一家一户由于资金、技术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难以扩大养殖规模。影响效益的发挥和市场竞争,县农业局干部、河北师范大学系毕业生李柱,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停薪留职,联合柴沟堡镇11户农民和2个集体单位,于1984年10月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创办了一个股份制合作企业,集股10个,共10万元,他们用这笔钱,建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商业门市部,办起了20吨位的运输队。1986年和1987年,以5000元为一股,集起了22.4股,筹款13万元,购回种貉40万只,养貂发展到1.5万只,1988年股东发展到120户,集股180股,发展起8个水貂场,饲养水貂3万只。
股份制使劳动者技术意识,风险意识大为增强,责任心大大提高,劳动体组合不断优化,由于劳动者多有股本在企业内,都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几年来,他们努力学习技术,在提高毓成活率和养殖出栏率上下力气,在降低消耗成本上做文章。
从经商失败到养殖成功他们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增值途径。
这个股份企业成立之初,叫华夏实业公司,80%的精力放在百货、副食、土产、肉菜、饮食、运才经营上,经营2年亏损4万多元,而仅用20%精力办的貂场、猪场,1985年动盈利6万多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