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施农业
什么是现代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个综合概念,首先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其次还必须能产生效益。这就要求设施设备、选用的品种和管理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它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分类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设施农业圆了村民致富梦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灯塔市沈旦堡镇周官堡村,在村民张林家的大棚里,看到前来帮忙的农民们正紧张有序忙碌着。葡萄架下,村民们正在植株间为下茬种植的小菜进行松土、翻地,汗水浇灌的地方,重新燃起了丰收的希望。
  周官堡村过去长期种植玉米,效益不高,村民致富无望。去年春天,该村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即充分利用地域条件,借助与沈阳市农业经济园区相临的优势,在原有种玉米的千亩良田上集中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果蔬大棚生产。
  这一想法,得到了众多村民的拥护。该村两委班子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帮助村民修路,通水通电,帮着跑贷款,协调信用社为农户提供贷款,并给予放长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村民的热情更高了。短短几天时间,该村里就有50多户报名参与。选好了路子,加之周到细致的服务,还吸引了一些原本在外地发展的好把式回乡创业。为解决广大种植户遇到的技术方面难题,沈旦堡镇及时与沈阳的农业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到村里为农户讲授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目前,周官堡村已在300亩土地上建成葡萄大棚140个,每个大棚仅在葡萄植株间种菜的收益就达上万元。余下700亩地也全都种上了各类蔬菜,一年两茬,亩效益达2000多元。综合计算,这千亩地的效益在300万元以上,是从前种玉米的10倍。村民们也因此圆了多年的致富梦。在周官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其周边的沈旦、北台子、马狼、韭菜河、小树子、小堡等村已划出5000余亩地作为设施农业区,沈旦堡镇已建大棚600多个。 
西马峰镇:设施农业撑起农民钱袋子
隆冬的一天,卖完最后一批西红柿,菜农张兆胜终于可以坐下来算算入冬以来的收成了。他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冬种了一栋西红柿套种草莓,仅上茬西红柿就能收入1万多元。据西马峰镇领导介绍:目前,全镇有温室大棚达4700栋、设施农业小区37处,播种面积达1.6万亩,全镇1.14万农户中,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达6500户,年蔬菜产量近10万吨,产值1.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3%。去年该镇的大纸房、野老滩村又新建一处千亩连片的农业示范小区。设施农业已成为西马峰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成功模式。
  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西马峰镇温室大棚生产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该镇岳家堡、大纸房村村民在房前屋后建简易的小温室,搞反季的黄瓜、西红柿生产,经济效益可观。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为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大力支持温室大棚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工作来抓。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镇的温室大棚已遍地开花,单栋温室面积由几分扩大到一亩,由庭院扩展到农户的承包田,有些农户一家就有两到
三栋温室,温室蔬菜的亩效益是种粮的十几倍,成了全镇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进入新世纪,在市委、市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西马峰镇破除保守思想,鼓励农民大胆突破,创新经营模式,温室大棚大规模向村外耕地集中发展。温室建设也由竹木结构向耐久的水泥柱砖砌结构转化,耕作品种由当初的西红柿、黄瓜发展到芸豆、草莓等20多个品种,温室大棚生产由最初的几个村扩展到该镇南片所有旱田村,市场销路也由沈辽鞍等周边城市扩展到黑龙江、吉林两省。1995年落成的岳家堡村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地菜贩来上门采购,更推动了温室大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推广先进技术 富裕千家万户
  近几年,西马峰镇党委、政府把设施农业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目光规划全镇的设施农业,做到高起点、大规模,逐步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去年新建的2000余亩大棚,各村全部实施小区化布局,温室采用钢架无立柱结构,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光照、灌溉等新技术、新材料。电动卷帘机、小型园艺机、微耕机械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温室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为把温室大棚建成优质
高效的设施农业,该镇定期聘请专家现场传授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选择优良品种,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料,不施或少施有残留的化肥,产品经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绿标准,深受市场欢迎,农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培育经纪人队伍 开拓市场赚大钱
  西马峰镇的温室大棚蔬菜年产量达农业致富项目10万吨,卖菜难问题成了镇政府思考的大课题。为解决农户最关注的销售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手抓生产服务,一手抓经纪人队伍建设。目前,该镇已建立了一支有350人的经纪人队伍,这些经纪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蔬菜批发市场来采购的人员。他们根据南北方时令季节的变化,总结出了冬春向北,秋季向南的销售方式,即冬春两季,蔬菜主要销往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秋季,则主要向北京、上海等地贩运,上海市的江桥蔬菜批发大市场就是该镇蔬菜销售的中心。为密切产销关系,镇里每年都召开由农户、经纪人参加的座谈会,大家互通信息、预测研究市场,农户按经纪人提供的信息确定栽培品种。产销关系的密切,使设施农业的生产、销售、包装、运输都日趋专业化、工厂化、社会化,有效解决了设施农业销售难的问题。据村干部介绍,只要你棚子里有菜,就有人主动来上门联系收购,不怕卖不出去,只怕生产不出来,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是推动设施农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辽阳县打赢设施农业建设攻坚战
今年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辽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措施,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坚决打赢全年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攻坚战。
  为全面完成今年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辽阳县重点抓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实行包乡镇制度,各乡、镇成立了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自上而下,上下联动,为设施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县里抽调县、乡、村有关人员进村入户,做好宣传工作,搞好土地流转,全县1.5万亩建设用地已经全部调整结束。三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行5天调度制度,同时积极协调电业部门,保证设施农业小区的电力配套,确保农户进行正常生产。四是积极协调信贷部门,落实县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做好农户贷款工作,简化银行贷款手续,确保贷款及时到位。五是出台奖励政策,激发各乡镇、村发展社会司农业的热情。六是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调作用,搞好科技培训工作。辽阳县共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185家,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已初见规模,基本形成了基地+农户+经纪人+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户的建后生产环节吃上定心丸,确保农民增收。
唐马寨镇打造万亩设施农业基地
辽阳县唐马寨镇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集中连片开发,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档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到年底力争建成设施农业小区20个、标准温室500栋、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00亩,使全镇设施农业达到近万亩。
  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镇政府和各村都相应成立了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本镇、本村实际的建设方案,签订了镇村二级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镇党政领导包片,亲临设施农业建设一线,检查、指导、督促工作落实,分管领导、机关干部包村,及时解决众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镇政府还把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定村干部全年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形成了镇、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多次进行宣传发动,组织部分农民到发展设施农业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请外地菜农讲课,并利用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活动宣传温室建造及其配套栽培等实用技术,现场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提高村干部和农户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在引导农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镇涉
农各站所相互配合,强化服务,解决了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问题,农产品销售难题,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3个方面的难题。资金问题是设施农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瓶颈,唐马寨镇坚持众自筹为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通过村里补助、镇里投入、向省市争取等办法,千方百计落实项目资金,对于自筹资金有困难的部分农户,镇主要领导与农村信用社协调资金,帮助解决众想建大棚致富却缺乏资金的困难。
  在集中利用土地,开发建设设施农业小区工作中,唐马寨镇充分尊重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和土地适度集中,目前已有500亩土地进行了调整置换。同时,镇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发展温室和连片大棚的农民,按照市政府的有关政策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了对村发展设施农业小区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使广大农民对设施农业发展有信心,生产中放心。
设施农业铺就增收路
日前,记者来到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虽然天气骤然降温,强劲的寒风穿透衣裳,但随处可见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一栋栋食用菌冷棚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今年以来,吉洞峪满族乡立足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广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广泛提高广大众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市场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品牌化经营,不断增加产业效益。目前,全乡已完成设施农业小区8,占地800,建冷棚600,种植食用菌900万棒。到今年年底前,全乡还将新建7个设施农业小区,全乡今年可完成设施农业小区15个,可种植食用菌1500万棒,使食用菌这一产业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设施农业在全乡真正形成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该乡把服务放在首位。从镇机关抽调5名懂政策、会管理的技术骨干,成立了设施农业办公室。并从沈阳、丹东农科所聘请了多名专家作为全乡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顾问,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乡里还制定了符合本乡实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同时,在全乡进行广泛宣传,把设施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党委、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宣传到户,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了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发展,该乡在兴隆、杨家、刚家、赵家等村分别成立了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把全乡的食用菌种植户全部吸纳为社员,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经营体。在经营中,无论是产前项目引进、资金调动、材料购买,还是在产中管理服务,技术指导、产后销售,全部实行。并在赵家、大安、刚家三个村新建了3座冷库,对农户生产的食用菌及时进行收购储藏,拉长了食用菌产业的链条,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