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历史及感想
一、简介
人民币的历史
第一套人民币(12枚)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16枚)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元等于1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成为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套人民币(13枚)
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众使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11枚)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陆续发行第四套
人民币。
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8枚)
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一次公布、陆续发行的,各面额纸币年版号均为“1999年”。因此,通常称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众识别。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6枚)
2005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保持了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主图案、主调、规格不变,从构成货币的基本要素来说,不是发行一套新的人民币。但由于在印制生产工
艺、防伪措施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并将年版号改为“2005年”。所以把改进印制生产工艺、技术后的第五套人民币称为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二、感想
1、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翻开了新中国货币发行的新篇章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统一了各根据地的货币,对支持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对稳定物价和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该套人民币突出反映了以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为主的经济建设。尤其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五年,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
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但这期间新的生产关系才刚刚建立,生产力水平尚不高,人民币的主图多数再现的是牛耕、马拉、驼队运和放牧的场面,可以说这时期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相应的本套人民币在票额种类、票面设计、印刷质量、防伪技术等尚存在缺陷。但本套人民币的发行毕竟翻开了我国货币发行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货币发行史上的里程碑。
2、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促进了新中国货币制度建设
第二套人民币从图案上分析,主币主图有革命老区、天安门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共产
党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主币图案还有飞机、轮船、火车和水电站等,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开始向工业化方向迈进。本套人民币制作工艺也大有提高,打破了原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整个图案精密、美观。印制工艺的进步还体现在胶凹套印和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采用上。该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本套人民币的发行,开始了主币和辅币之分,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进一步稳定物价,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时期,新中国银行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承担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中国银行则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恢复了营业,成为了外汇专业银行。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管理好巨额建设资金,国家于1954年10月1日又成立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主要支持国家的基本建设。
3、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进一步稳定了币值,完善了货币制度
第三套人民币反映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十分明确,尤其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1角券正面均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反映了文化教育新改革;2角券正面为武汉长江大桥图,反映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新成就;5角券正面为纺织车间图,反映了轻工业的发展。三种面额角券背面分别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组成的图案,象征社会主义文化、科学、艺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1元券正面为女拖拉机手图,象征农业为基础,背面的羊象征发展畜牧业;2元券正面为车床工人图,象征工业为主导;5元券正面为炼钢工人图,象征工业以钢为纲;2
、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象征发展能源工业;10元券正面为 "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人,背面以国天香的丹花和彩带衬托天安门,象征伟大祖国的富强和团结。且女性人物已上主币主图,反映了新中国妇女翻身解放,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从人性解放的一面反映了生产力的释放。
本套人民币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我国自己研制的印钞专用设备印制的,是我国印制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本套人民币自60年代发行以来,一直流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这期间,银行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了扶持和加强农村经济建设,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分设出了中国农业银行。为了支持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又于1984年分设出了中国工商银行。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便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现代银行业的框架基本形成。
4、第四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分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工农、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人物头像。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
一致,推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
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尤显重要,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又分设出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司监管职能。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则在90年代中叶成功转轨成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5、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新的飞跃,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这说明我国货币的设计印制体系与技术已经成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人民币的设计、印制任务,此套人民币的印制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特点:一是本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二是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尤其是突出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面额,这样便于公众识别;三是人民币在票幅尺寸上进行了调整,票幅宽度未变,长度缩小。四是人民币的面额结构在前四套人民币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交易中2元券和2角券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取消这两个券种不但对流通无碍,而且还能节省印制费用。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商品交易中10元面额的主币逐步承担起零的角,相对其他面额的货币来讲,10元面额票券的使用量较多,致使客观上需要一种介于50元与10元面额之间的票券
担当重任,以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因此,为了调整人民币流通结构,完善币制,而增加了20元。第三套人民币的价值
另外,香港和澳门在上世纪末回归祖国后,我国又新添两种特区货币。
以上纪念币的发行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纪念币的发行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的大事,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纪念币的发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法定货币的品种。其次,纪念币的发行是我国货币发行质的飞跃,它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货币发行,满足的是人们收藏、鉴赏、投资、纪念意义上的需要。第三,纪念币的发行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劳动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太空拓展、文艺繁荣、科技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等等翻天覆地变化的有力证明。第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有富裕的资金和货币去满足自己在收藏、艺术鉴赏和投资方面的需要。第五,纪念币的发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金融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反映出了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商业银行从成立到股改上市所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将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货币发行面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脉搏将会跳动得更加强而有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