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海洋气象(知识点)
1. 知识点: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又可称风暴增水” “风暴海啸” “气象海啸风潮。是海洋自然灾害的首位。
2. 知识点: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北欧地区出现的寒冷事,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约出现于12.5kaBP—11.5kaBP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3. 知识点: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已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中夏季风浪最大的海域位于北印度洋。
4. 知识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快,夏半年7~10月份海冰较少,其中9月份冰量最少,最适合船舶通航。
5. 知识点: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海洋、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信号最强的是大气-海洋。
6. 知识点:太阳辐射提供了驱动气候系统的几乎所有能量。
7. 知识点: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10级台风episode)。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厄尔尼诺相反的自然现象称为拉尼娜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使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其中最直接的现象是赤道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成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uthern OscillationSO)。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降低。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El Niño/La Niña-Southern Oscillation,简写ENSO)。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
8. 知识点:我国冬季盛行东北风,渤海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主要受偏北风影响。
9. 知识点: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之上,具有气旋性环流特征的天气系统,由水蒸气冷却凝结,释放潜热加热大气和天气系统的相互促进而形成暖心结构。
10. 知识点: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11. 知识点:热带气旋按照所处的海洋地理位置的不同叫法不同,在太平洋上称之为台风,在大西洋上叫飓风,在印度洋上称之为热带风暴。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的热带气旋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
12. 知识点: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对流层。
13. 知识点: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赤道复合带英文全称是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英文缩写是ITCZ
14. 知识点:低纬度海域气温和海水温度都较高,蒸发剧烈,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源地之一。
15. 知识点:日本暖流、黑潮属于西边界流,赤道逆流属于补偿流,南极绕极流属于风漂流。
16. 知识点:台风,指形成于热带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32. 7米至41. 4)的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17. 知识点:南极大陆德尼森角享有“世界冷极”“世界风极”和“世界旱极”的极端称号。尤其是它的气温,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50℃
18. 知识点:行星边界层又称大气边界层。旋转地球大气的湍流边界层,其厚度从几百米至1. 52. 0千米,平均为1千米。因其包围旋转的地球(行星)而得名。
19. 知识点:成山头有“雾窟”之称。据资料统计,黄海沿海能见度小于10km的平均雾日在10
0天以上,能见度小于等于500米的大雾平均日达到50天以上,成山头平均83天最甚。
20. 知识点:风向的定义是,以正北方为顺时针旋转,风吹来的方向记为风向角。
21. 知识点: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德雷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高纬上升,高空向
22. 知识点:南方涛动指数根据沃克的南方涛动理论,科学家选取塔希提站代表东南太平洋,选取达尔文站代表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两个测站的海平面气压差值进行处理后得到了一个用于衡量南方涛动强弱的指数,称为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用SOI来表示。这个指数有效地反映了太平洋东西两侧气压增强和减弱的演变情况。
23. 知识点:罗斯贝数(Rossby number,简称Ro)也称为罗士比数,得名自美国气象学家
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是一个有关流体流动的无因次量。罗斯贝数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惯性力及科里奥利力的比值。罗斯贝数可用来描述行星旋转过程中,科里奥利力的影响程度,常用在如海洋及地球大气等有关地球物理学的现象中。罗斯贝数也称为基贝尔数。
24. 知识点:风浪是指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
25. 知识点: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和气候的调节器,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淡水有450万立方千米,其中90%通过降雨返回海洋,10%变为雨雪落在大地上,然后顺河流又返回海洋。
26. 知识点: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 级;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27. 知识点: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
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陆地上的降水超过99%的水汽来自海洋。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能输送给大气。
28. 知识点: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是指在热带对流层中、下部经常处于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当低空出现气旋性环流时,因摩擦作用造成大气边界层内的摩擦辐合,使水汽通过边界层顶向上输送,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中心变暖。这时地面气压下降,气旋性环流加强促使摩擦辐合进一步加大,向上输送的水汽量增加,继续使对流层中、下部加热,致使地面气压继续下降,气旋性环流进一步加强。如此循环反复,就形成台风。
29. 知识点: 天气是指某指定地点的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国际气象组织(WMO)规定30年以上的平均称为气候。
30. 知识点: 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五个部分组成。太阳辐射
是这个系统的主要能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紧密地联结成一个开放系统。
31. 知识点: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发展强烈的暖性气旋性涡旋,是对流层中最大的风暴,被称为“风暴之王”。热带气旋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天气,海面产生巨浪和风暴潮,严重威胁海上船舶安全。国际上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对其进行分级,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的大小,把热带气旋划分成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或飓风4类。
(1) 热带低压:风速22—33kn(风力6—7级)
(2) 热带风暴:风速34—47kn(风力8—9级)
(3) 强热带风暴:风速48—63kn(风力10—11级)
(4) 台风或飓风:风速大于等于64kn(风力大于等于12级)
32. 知识点: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下垫面的冷却作用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发生凝
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海洋中冷、暖海流之间或海陆沿岸,只要风向适当,即空气从暖区吹向冷区,都可能在冷的下垫面上形成平流雾。平流雾是海上出现最多、对航海影响最大的一种雾,故又称为海雾。
33. 知识点:热带印度洋海盆增暖是发生在热带印度洋的一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的春、夏季。这种现象会对亚洲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南亚高压加强、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进而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形成洪涝灾害。
34. 知识点: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强梯度力。
35. 知识点:海冰是海水变冷时结成的冰。由于海水不是纯净的水,海水结冰的温度是零下1.8℃。海冰可以在海水中的任一个深度开始形成。在海水表面以下生成的海冰称为水下冰或潜冰,而在海底生成的海冰则称为锚冰。海冰生成以后,由于密度比海水小,会逐渐上升,和海面生成的海冰结合,使海面的海冰逐渐变厚。
36. 知识点:海市蜃楼是发生在海面、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的幻景,这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37. 知识点: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38. 知识点: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海面上风向观测的单位为度。
39. 知识点:气象观测场应设在四周空旷平坦、气流流通并避免局部地形和障碍物影响的地方。观测场的大小一般应为:25米×25米(海岛或平台上受条件影响可适当减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