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苏轼译文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苏轼译文
苏轼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译文如下:
古时认为冬至阳气生而百虫不扰,因此天下安宁。唐宋时冬至为国家大庆之日,预卜阳气的消长,冬至日皇帝必亲到太庙举行郊祭,吉时开启紫殿宴会,赐宴臣。此诗正写于冬至日。
我虽被贬低居于人下,毕竟是江东名流,这时在众人簇拥之下,扬眉吐气,高谈阔论,指指点点,不胜快意。酒酣耳热,偶遇一黄冠老道,那就更是他谈上一谈。王注的诗意,就集中表现在与道人的对话中。老道眼中有道,心中有人,苏轼眼中无道,心中无人。所以老道用“子知子之所以乐”来回答“吾知吾之所以不笑”是不奇怪的。王注对苏轼的心态看得相当透辟。
但苏轼在这首诗中自嘲“不笑”的原因,还远非如此。当时有人认为冬至不是吉日。其实冬至是祭天的日子,古代的这一天天子要率万民祀于南郊,祈求丰收。苏轼在另外一首诗中说:“士人一出为名僵,小人或重相持禄。清平时节万事好,九衢尘里添白发。”尽管这天“朝野多欢民同乐”,但苏轼却以为“非其好也”。何则?在作者看来,“今日何日乐,天章炯然还议狱。北人归欲尽,南冗灾未还。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由起居舍人而贬为团练副使,政治上、经济上
都给苏轼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诗人这时候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为自己素愿终老田园、归隐山林、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彻底破灭而感到悲愤不平;另一方面,对元老重臣的不满尚未消尽,同时由于个性倔强,恃才傲物,又遭此大祸,“见说身安总未稳”,心情还很不平静,“人扶醉起欲归难”,因而觉得与人聚饮更是不胜杯酌,“不笑非全阙”,因而自慰自嘲,“酒如清露鱠如霜”,这种场面是不再会招致是非议了。但,“绮陌高楼化为窑”“谷林逸民犹惨然”,身居高处的时候虽然已过去,“世事一场大梦”,自己仍处在个人荣辱的圈子里,“莫负东篱菊蕊黄”,在东篱下喝着菊花酒,“醉倒自颓放”,显示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诗中“我”的这种种心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扶醉起”,“欲归难”,“独游”吉祥寺。“独游”本也是一件值得难堪的事;但这里妙在心与“道人”俱忘形神俱适的遨游之中。而且这时万众欢会,“醉僧满街泥滑滑”,而唯我不笑,“酒酣耳热忘头鬓”,眼前只有一个狂放的我。
全诗通过写诗人冬至日的活动和感受,抒发了他仕途坎坷、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首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首四句写宦海浮沉之叹,五、六两句写酬酢应接之欢,七、八两句写自我排遣之愁思,最后用俗语直出心曲。通篇语言风趣而不乏讽刺,“人不笑”、“都不笑”、“不笑”可又不是“全无笑”,“大笑”、“微笑”只是“未得其笑”,所以就有点类似俗语说的“难
冬至的古诗四句
得糊涂”那种味道了。如果当作写实一类的作品来看待未尝不可,但是若按照苏轼性格的一贯描写去理解则更为合符逻辑。虽然这首诗不一定合符作者创作时内心具体思想的原貌,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侧面也是不无道理的。
以上是译文的大致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提供完整的1200字译文,如需获取完整内容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