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的思考-兼析金融私有化、自由化的几个观 ...
   
 
   
构建中国特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的思考
兼析金融私有化、自由化的几个观点
 
   
 
 
 
 
 
 
 
     
 
 
 
 
 
什么是金融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命脉的血液和心脏。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金融发展方向和基本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来了不少现代金融理论和运作方法,使我们打开了思路,对于中国金融创新、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不可忽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观点的传播,使人们的认识陷入迷茫。现在很有必要总结国内外金融业运作和发展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之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金融体制。现在的讨论应当将基本制度、体制架构同经营管理层面的
具体方式、方法区别开来。本文着眼于研究它的制度特征和发展方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金融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毫无疑问,全世界的金融业有其运行和发展的共同规律,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依托发达的市场经济平台构建了相当完备的金融体系,经过多年各式各样的风风雨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运营、监管和创新的经验,并且形成了多家学派的金融理论。而中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基本模式是从苏联学来的,虽然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曾经起到重要作用,但缺少应有的活力,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不适应,也存在同国际金融接轨的多种障碍,不利于规避金融风险。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应当像所说的那样,“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吸取国际金融的有益经验,认真克服原有的弊端,加快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然而,在借鉴国外金融经验的时候切不可忘记自己的特殊性,最重要的一点是突出中国特社会主义宗旨,实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晚年说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于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在改革的同时,搞好四个坚持”[1]。这个基本要求,完全适用于金融体制改革。这些年把大量西方金融理论引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讲技术层面的多了,讲金融的社会性质和服务方向的少了,有的学者强调淡化“意识形态”,好像金融业没有为谁服务的问题,“金融就是金融,没有‘姓氏’的区别”,没有必要划分资本主义金融和社会主义金融。恐怕将来金融中的一切病症都会发端于兹。
当年强调:“共同点与特殊点都是要紧的,而特点尤要。”[2]这个道理今天仍然适用于现今的金融体制改革。就中国特社会主义金融业的基本方向来说,有两个基本特点必须坚持:一是要在改革中突出“四个坚持”,特别是坚持共产党对金融业的领导,特别是作为“银行的银行”的央行要服从党的绝对领导(与“党指挥”有同等意义),金融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的一大经济工具,而不能是瓦解社会主义、助长两极分化的手段和渠道。像所要求的那样,要“突出抓金融”,“什么时候政府都要管住金融”[3]。二是要为广大众根本利益和国家宏观调控服务,而不能仅仅为资本增殖服务,比如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盈利是必要的,但不能像“经济人”假定所要求的那样,只强调实现银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只强调“嫌贫爱富”,而不顾广大人民特别是弱势体的利益(现在讲为广大农民和失业职工排忧解难就少多了),
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当然,具体的服务职责、路子、办法可以选择(不能等同于慈善机构和公共事业机关),但是服务的基本方向和宗旨不能动摇。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二 发展多种成分的金融业一定要保持国有金融的主体地位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学者认为国有银行机制不活,不良资产太多,风险大,效率低,主张放开私人金融,建立私人银行,甚至认为私有银行应成为金融的主体,说这是搞活经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有人提出,只要有央行控制住金融政策,管住金融秩序,商业银行私有化有利于克服官银体制和经济协调发展,这是西方的成功经验。有的还主张无条件地把私人钱庄公开化、合法化,从地下转到地上,有利于扩大和活跃资本市场,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主要是非公有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些见解不无道理,其合理成分在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扩大民间融资渠道。问题在于,私人的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占多大比例、在哪个范围内起作用,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放开。这也关系到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国经济基本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其中,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金融更有特殊性,它是经济命脉的命脉,它的运行影响着整个经济的质量、结构、速度和发展方向。如果公有制在金融体系中不占主体地位,国有银行不起主导作用,国家就失去了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能力,无法左右整个经济的运行。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在商品经济发达形态中经济的运行呈现“头足倒置”的状态,即金融本来依赖于经济而存在,而在运行中却是金融对经济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虚拟资本支配产业资本。列宁则把金融称之为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其基本原理就是价值运动支配着使用价值运动。因为“货币是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最高产物”,“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金融资本是财富的“流体”,它的流动性、组合性特别强。谁控制了金融,谁就决定整个经济的性质和命运。我们要保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牢牢保持和不断增强公有制在金融中的主体地位和国有银行的主导作用,否则等于放弃了整个经济的控制权,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就会改变性质。
就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说,国有银行在中国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现在,中国有国有银行4家,基本上由国家控股或控制的股份制银行有13家,公有制的商业银行有111家,还有758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农村信用社、70多家信托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
金融租赁公司、126家证券公司、25家基金管理公司、189家期货经纪公司、58家保险公司等。截至2003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总额14.2亿元,其中各项贷款9亿元,占银行资产和货款的比重均为70%,对国家重点企业货款中,国有商业银行占90%左右;国家重点建设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占75%左右。试想,如果没有中国强大的国有银行支持,中国保持改革以来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多次宏观调控的实施(特别是2004年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也是不可能的。事实表明,真正执行国家宏观政策还是要依靠国有银行。这是抹杀不了的铁一般的历史事实。也可以反向思维: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大国不可能有这样持续发展的高速度和整个经济相对协调的发展?它们没有这样强大的国有银行,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从整体上证明,社会主义银行还是优越的,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容动摇。
或许有人认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比重很大,潜伏着重大风险,机制不活,弊端很多,必须改革。这也是事实。我们要坚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且使之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但是,改革不等于改掉,这属于自我完善层面的问题,实质上是有关金融体制改革争论的焦点。这里应当探究:第一,“孩子”身上脏了是给“孩子”洗好澡,还是连脏水带“孩子”一起倒掉?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原理就是给“孩子”洗好澡,使之更好地成长;而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则是借洗澡(改革)之名,扔掉“孩子”(公有制,包括公有制银行)。这是两种截
然不同的改革路线。第二,在看到缺陷的同时,也不可全盘否定国有银行的优点,比如信誉度高,抗风险的能力强,中国的老百姓信得过,不担心还不了款,并承担着许多政策性任务,还有一支忠于职守、素质较高的队伍。第三,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是改什么?新自由主义主张改变根本的经济制度,借产权改革改变所有制性质,把国有银行变为私人银行或外资银行。我们则主张优化公有制,包括改革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消化不良资产、加强监管、提高人员素质、选择有利于发展和提升控制力的实现形式(如国家控制的股份制),而不能动摇国有银行的主体地位。至于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工架构、经营模式、机构的具体设置,这些多属于经营层面的问题,属于量变或部分质变的内容,不属于根本性质的改变。相反,金融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正是为了增强国有银行的控制力、竞争力。
要不要发展私营银行?根据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和从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应当发展一些。但必须有两条限制:一是前提条件成熟,比如,外部金融法规健全,金融秩序规范,诚信环境形成,国家有能力加以控制和管理;内部要有充足的资本,有素质高、善经营的人员,遵守信用规则等,而不是有钱就可以随意办银行。这也有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二是数量不能太多,规模不能太大,而是办中小型银行,一般不设分支(美国就是如此),更不能取代国有银行的主体地位,只能起补充作用。就这一点而言,私人银行还不能与私营工商
业企业相提并论,因为金融业业务道德风险大、信用要求高,如果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便会丢弃信用的基本准则。有人说:美国不是私人银行占多数吗?照样管得好。这是由于国情不同。首先,美国的私人银行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更有利于富人(美国的两极分化是相当严重的)。其次,那里的银行发展了二百多年,法规比较健全,也没有外国人插手。中国则不同,管理达不到那种程度,况且往往有外国人作祟,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社会危害银大。再次,还要看到,即使在美国,由此引起的金融破产也是相当严重的。据美国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银行15000多家,其中小型银行占80%,每年都有1000多家破产,同时新生1000多家,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法律纠纷。这个办法我们不能照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