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构建情况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在表达。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为了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和经验,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基本规格的要求,考虑教学活动与行业活动规律的结合,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标准的管理和质量标准为内容,以校内、外规模企业为主要教学场地,优化组合、调整结构、突出特和优势,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起了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总学时为2944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为1784学时,实践总学时为1160学时,毕业学分160分。学生在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从第5学期起,由学生自主选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同时开设有一定深度的专业选修课程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度,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开设情况
所开设的课程能到达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检测与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既能从事食品工程高级技术的研发开发,又能熟练掌握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工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创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共开设公共基础课12门,专业必修课16门,专业选修课7~9门,公共选修课5~6门。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见下表:
名称 | 学时 |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 学分 | 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
公共基础课 | 992 | 33.70 | 55 | 34.38 |
学科基础课 | 680 | 23.10 | 37 | 23.13 |
专业必修课 | 672 | 22.83 | 33 | 20.63 |
专业选修课 | 400 | 13.59 | 20 | 12.5 |
合计 | 2744 | 93.21 | 145 | 90.63 |
公共选修课 | 200 | 6.79 | 15 | 9.37 |
合计 | 2744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00 | 166.5 | 100 |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广阔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专业进修和学历提高,稳定课程教学队伍,保障教学质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实验师1名,助教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3人,本科3人。
包括专业基础课在内的食品专业主干课程,基本上能按课程性质与教师专业方向匹配到人,每门课程确定1个负责人,配备1~3位主讲教师,,既有利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持续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兼顾各专任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检验技术、发酵工程等主要课程的教师队伍稳定,是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
2、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为了有力推动课程建设工作,成立学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执行和催促。
3、以社会需求指导课程体系的优化。关注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与国家方针政策,主动调研
收集食品企业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适时优化课程体系,满足社会需求,拓宽就业范围。根据我校所处胶东半岛蓝经济带具有的水产及水果资源优势,专门开设了《水产品加工工艺技术》、《果蔬加工工艺技术》等课程,针对地方特资源的开发应用。将学校教师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如《现代食品科学进展》课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旨在介绍食品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和高新技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4、保持相关课程间的联系与交流,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随着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逐步完善,充分考虑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与衔接。我们将《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并不断协调和完善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体系,适时选用配套教材;《微生物学》中部分内容与《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部分内容相同,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协商,选用国内先进教材,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以到达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协调衔接,防止重复,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5、教材建设
一是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部级推荐的优秀专业教材;二是对含实践教学要求的课程,选用与本校课程教学大纲相近的实验教材,已形成自成体系的实验指导书,并根据课程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
6、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1〕校内整合相关课程实验的内容〔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食品检验技术实验等〕,防止重复。开设了食品生化综合室、微生物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理化检测室四大综合实验实训中心,集中进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各专业课程实验按基础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等不同层次设置,循序渐进,使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2〕校外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指导,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现有“烟台东方海洋公司”、“山东喜旺食品”、“太平洋恩利食品”、 “山东鲁花集团”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6、鼓励广阔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工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课程教学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中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比例较小。
2.目前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大型课题缺乏。
3.专业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因材施教,注重创新”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面和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课程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学研究,加强具有创新思维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执行并完善学校的课程教学制度和教学质量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计划在3~5年时间内,建成2-3门校级优质、精品课程,力争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1、 优化组合,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教师队伍人数并不缺乏,但真正具有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多。我们将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人才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加强 “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引进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青年老师的管理与培养力度,通过培训、进修、升学、晋职,为其创造良好条件,逐步一支形成年龄、职称、学历、学缘、专业方向分布合理、人员稳定、素质高、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求每位教师都能承担2~3门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讲任务,能辅导3~5门专业课程,以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改革。
同时,加大聘请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的力度,帮助带学科、带队伍、带科研,促使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特,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适时了解食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方向,如食品检测方向、食品营养方向、水产品加工技术与葡萄酒酿造等专业方向。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知识点为线索,以能力培养为向度,精选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构建综合性课程,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切实加强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划、更新、补充和完善工作、试题(卷)库建设、习题集编写、教材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设等,从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熟练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课件质量,力求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能较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合作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