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语教学模式转变
李文方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语言植根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关注的仍是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英语国家的文化却不受重视。因此,该文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因素差异影响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进行研究,旨在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英语教学模式文化差异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c)-0104-05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LI Wenfang
(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Province,650228China)
Abstract:Language,rooted in culture,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In recent years,culture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English teaching.Howeve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teachers still attach mu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English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stead of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facto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and studie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factors,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Language and culture;English teaching mode;Culture differences;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传承最为关键的工具[1]。由于我国与英语国家的地理环境与发展历程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产生的文化体系也各不相同。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增强英语学习效果。因此,在教习英语时,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让学生理解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意义。1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是各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总称,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英
DOI:10.16661/jki.1672-3791.2103-5042-9744
基金项目:2021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J0785)。
作者简介:李文方(198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语教学角度考虑,笔者按照功能划分标准将文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知识文化,另一种是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主要指各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成果,交际文化则主要指各地区人们的传统习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如果从交际沟通角度来看,语言也可分为广义的语言和狭义的语言。广义的语言主要包括:基于听觉的音乐语言;基于视觉的绘画语言、肢体语言、标识语言等;基于触觉的盲文,等等[2]。狭义的语言是指由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们交流沟通时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独特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地区文化的绝对影响。假如将语言比作树木,那么文化就是森林,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只专注于语言而忽略其背景文化,就相当于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会使
得学生难以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3]。
2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要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在深刻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后,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宗教信仰的不同
我国历史十分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宗教信仰也几经变更,最终形成了现在儒、佛、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因此人们的常用语言中会有中庸、忠孝、仁义、刹那、菩萨、修炼、养生、神仙等词汇[4];而说英语的国家大多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基督教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及深远影响,因此英语中会出现与基督教文化相关的表达,例如Devil(魔鬼)、Confession(忏悔)、Paradise(天堂)、Angel(天使)等词汇;Doubting Thomas(多疑的人,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Bear one's cross(重负,忍受苦难)、Before the Flood (很久以前,远古时代)等习语;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
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上帝赠食,恶魔赠厨)等谚语。
2.2生活环境的不同
中国的地理环境以陆地为主,与海上生活有关的词汇俗语并不多,但我国是竹子的主要产地,因此有许多与竹子有关的词语或俗语,如胸有成竹、青梅竹马、竹篮打水一场空等。而许多英语中的习语和谚语都与航海、海洋生物有关,如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If water is noisy,there are no fish in it (夸夸其谈者无真才实学);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等。中西方国家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双方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别。
2.3文化典故的不同
中西方语言文化典故的来源迥异,西方语言表达中的典故主要源于《圣经》、文学作品、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等,如Noah"s Ark(诺亚方舟)、Ivory tower(象牙塔)、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等;中文典故的来源则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一些历史名著、名篇,还包括一些史籍资料、民间传说等,如“风声鹤唳”“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从这些丰富的词汇可以看出悠久历史赋予我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2.4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念有较大差异,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主流是个人主义,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强调的是自由、民主的个人本位价值观[5],《牛津英语谚语词典》所收录谚语就明显地反映了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如“Every tub must stand on its own bottom(人贵自立)”“Every man for himself(人人为己)”“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uture(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等都强调了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自助观念和个人利益。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主,我们的文化强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自我奉献,讲究先人后己,拥有较强的大局观与全局观,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地体现出集体本位这种观念。
2.5风俗习惯的不同
中西方之间的风俗习惯也存在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节日来看,除New year's day(元旦)外,中西方的节日也各具特。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另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
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包括Christmas Day(圣诞节)、All Saints'Day(万圣节)、Val‐entine's Day(情人节)等。同时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大有不同。
从餐饮文化来看,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首先西方国家使用的餐具多为刀叉,而中国使用的是极具民族与地域特的餐具——筷子。中餐分为八大菜系,中国人在烹调菜肴时对“美味”这一标准推崇备至,民间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烹饪艺术的精要。而西方饮食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无论食物的香味是否俱全,一定要保证的是营养的均衡。
从对颜与动物的不同理解来看,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人们在过节时要挂红灯笼、贴红对联,在婚嫁时要贴红“喜”字,我们形容生活圆满为“红火”,形容女性美丽为“红颜”。红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贬义词,象征着灾难、鲜血、残忍,如red ruin意为“火灾”,see the red light意为“知道危险或灾难降临”,red in tooth and claw意为“残酷无情”。在此之外,许多动物在中西方的形象也多有不同,例如:龙在汉语中多含褒义,中国人形容“希望子孙成才”为“望子成龙”,而龙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邪恶的代表。
从亲属称谓来看,中国文化中的亲属称谓会根据血缘划分得极为细致,西方则较为简略,例如:堂(表)兄弟妹在汉语中有8个专门的称谓词汇,而西方则以“cousin”一言概之;在汉语中分得极为清楚的叔、伯、舅与姑、姨、婶在英语里则只分别统称为uncle和aunt。2.6社会礼仪的不同
中国人在交际时所谈话题多为家庭、工作、收入、婚姻,这些话题在西方人看来属于个人隐私,他们更偏向以天气、音乐、电影、汽车等为交流话题。中国人在家庭中很少会用到“谢谢你”“打扰了”之类的问候语和礼貌用语,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则几乎被运用于各类生活场景,即使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2.7教育观念的不同
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这种思想作用在教学上,表现出“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在传统的中国课堂上,教师是主体、是权威,课堂上学生是否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以及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而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会被认为扰乱课堂正常秩序。
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彩浓烈,西方人强调积极、反抗、活跃的生活态度,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视学生个人权利、提倡个性、推崇个人自由成长的特质[6]。教师在教学中崇尚以启发为主、以鼓励为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自由发展为准则,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独立个性的学生。
3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渗透的现况
Jespersen说过,语言教学的最高目的是学习另一个国家的文化。目前,我国的英语教材与以前的旧版本相比,已增加了较多的宗教、节日、习俗、经济、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西方文化渗透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足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4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
4.1正确看待文化差异,遵循利用客观规律
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映地只是不同种族思想文化形成和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没有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之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具备客观、冷静的态度,提倡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倡导文化宽容性和平等观念,寻求不同文化的共同之处,缓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与矛盾。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和反映出
来。很显然,英语与汉语这两种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会产生许多困惑,例如:欧美地区的四季划分与中国在具体时间上有所区别:欧美地区划分四季时使用的是气候统计法,因此他们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月至次年2月;而我国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为四季的开始。如果教师在教习关于月份季节的内容时不将此种文化差异向学生讲明,学生难免产生教材是否有问题、是否印错了的想法。因此,在教习英语时,教师应遵循利用“语言文化内涵存在差异”这一客观规律,在教习内容略显单调乏味的发音、语法时,适当引入文化差异相关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中西方关于问候的话语有很多,但问候的内容却大不相同,如按照中式礼仪问候外国人,易引起误解。比如中国人见面寒暄喜欢说:“吃饭了没?”“去哪里呀?”“去上班呀?”等,但如果像这样跟西方人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会使他们产生误解,他们会以为你想请他吃饭或干涉自己私事。西方人路遇熟人通常会说:“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或“How goes so far?”等。因此,讲问候语时就可以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4.2完善相关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对中西文化差异的
教育相当重视,穿插了很多西方人文习俗、地理文化、深化典故方面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优化选择,必要时准备更多的素材,寻中西文化的对接点。此外,教师需要对相关素材进行合理编排和取
舍,借助教学素材把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中西文化的不同,更好地进行文化间的差异教育,在差异对比之中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中西方对于动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讲解有关动物的词汇时,可以通过中西习语的引申,阐释中西方各类动物形象的文化意义。比如:猫头鹰在中国被视为“不祥之鸟”,古书中还称其为鬼车、魑魂,是死亡的象征,我国民间有俗语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7]。而在西方,猫头鹰却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意为“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在儿童读物中,小动物之间有纠纷也会请猫头鹰来裁决。类似的动物还有熊,熊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总是行动缓慢,常被小动物欺负,因此在中国文化里常有“窝囊、不争气、没本事”的含义,有轻微贬义,如“熊样!”“真熊!”等,多出于北方方言[8]。而在西方文化中,熊的形象多是“力大无穷,憨厚笨拙”,寓意偏向中性,英语中熊还可以形容有天赋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physics。”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与英文语境下“猫头鹰”寓意相同的中文动物词汇,寻与中文语境下“熊”寓意相同的英文动物词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中英文转换的能力。
4.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或多媒体直接为学生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多模态教学资料(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及文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对比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共性及差异,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增强本土文化认同。例如:谈到万圣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美国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展示美国家庭怎样过万圣节,与万圣节相关的食物、节日活动及历史渊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西方的万圣节与中国的中元节、清明节进行比较,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待死去灵魂的不同态度,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孝”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如“雨课堂”“U校园”)
上传学生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经典英语影片、电视节目或英文歌曲;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出发,筛选《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纽约时报》《读者文摘》等主要英美报刊或杂志上的原版文章供学生进行课下泛读;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英语短剧、电影配音、角扮演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递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或是让学生用实例讲述自己曾接触过的西方文化,如食物、日用品等。只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可以增强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层面的知识,还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知识的教学。只有真正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不同,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一门语言,才能准确无误地利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在与学生共同挖掘不同文化的精髓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感受东西方文化带来的理念碰撞,为他们今后适应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千雅,杨玉国.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语用词和交际
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9):92-94.
[2]肖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海外
英语,2017(1):49-50.
[3]林素容.论英语阅读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的协调[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7-89. [4]叶志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J].
好家长,2019(5):170.
[5]殷萍遥,刘景霞.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J].海外英语(下),2018(2):178-179.
[6]雷春华.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
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7]赵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英语课堂[J].课
程教育研究,2017(25):119.
[8]赵小雨.文化差异给跨文化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J].
科教导刊,2017(8):7-8.
(上接103页)
生针对全英文数学I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付承英.针对留学生的教学特点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
[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4):451-453.
[2]蔡晓丽,胡智喜.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留学生全英
文教学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4): 169-170,175.
[3]杨媛,金会艳,吕靖,等.MBBS留学生“生理学”全英文
期末试卷分析[J].山东化工,2020,49(1):181-182,184.
[4]武瑞勇,李世平,杨凤萍,等.留学生动物学全英文教
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54-255.
[5]何蕊,高岱,栾英艳.留学生工程图学课程全英文授
课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0-212.
[6]黄雄飞,陈丽红,陈淑勤,等.来华留学生病理学英语
教学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1(1):41-44.
[7]刘永涛.浅析来华留学生本科流体力学全英语课程
建设[J].新课程研究,2020(6):38-40.
2021万圣节是几月几日[8]凌思涛,王海军,陈兴同,等.来华留学生《计算方法》
全英文课程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20,7(12): 83-85.
[9]史海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全英
文课程教学策略探讨——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249-251.
[10]KIM E H.Study on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Courses
Taught in English on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Course Satisfaction:Study Based on Students Taking Cost Accounting in University A[J].Korea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6(4):157-17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