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时间 | 授课内容 |
2’ | 导入: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提问让同学们回顾以往我们经历的革命历程,并且带着疑问:中国在什么样的政治环境下要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23’ | 1、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七一五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持。 1、宁汉合流 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1928年1月,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 2、二次北伐与济南惨案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党自称这次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之称。 国民党军的北伐,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出兵山东。5月3日,公然武装进攻济南,对济南居民和进驻济南的北伐军进行大肆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案例一:济南惨案中遭杀害的蔡公时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 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待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何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据济南惨案被难家属联合会调查:“济案”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2957万元。 面对日本的武装干涉,蒋介石妥协退让,命令部队撤离济南,绕道北进。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反而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1929年3月28日双方签订《议定书》,宣称“中日两国所受之损害问题”俟双方“实地调查决定”,后亦无结果。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实行的“不抵抗”政策在处理“济南惨案”中已露出端倪。而日军在以后全面侵华中的残暴野蛮行径在“济南惨案”中也已暴露无遗。 3、东北易帜 案例二:皇姑屯事件 1928年5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抵挡不住国民党新军阀的“北伐”,只得通电求和,被迫放弃北京回东北老家。而此时,原来张作霖的后台日本却对他日益不满,原因是日本帮助张作霖消灭了对手,可张作霖却不愿满足日本在东北得到的权益。这次张作霖回东北,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胁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张作霖却仗着自己手里还有几十万军队,不肯松口。于是,日本关东军决定在张作霖回东北的路上除掉这个眼中钉。 “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识记) 北洋军阀不在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4、国民党政府建立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措施(运用)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实行“训政” 1928年10月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片面的假借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说:军政→→训政→→宪政。其实质是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实行一党专政。 (2)、建立庞大的军队 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中央军(嫡系)→黄埔军人为骨干,地方军(杂牌)→各地军阀武装,民团和保安队(非正规)→保卫地方治安。 目的:是将人民严密的监视和控制起来。 (3)、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陈果夫、陈立夫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央俱乐部” “军统” →贺衷寒、戴笠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华民族复兴社” 目的:、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 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 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案例三:白毛女 白毛女”的原型名叫罗昌秀,1923年出生在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先后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6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老林,过了17年野人般的生活。1956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33岁的她贷款买房子“重返人间”时已经是满头白发。 1958年,被政府救下山的白毛女与小河社联合生产队队长文树云结婚,第二年就生了儿子。为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怀,白毛女给儿子取名文关怀。 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识记) 代表人物,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等四大家族。案例四:法币政策 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行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蒋介石)、中国(宋子文)、交通三银行(孔祥熙)(后加中国农民银行陈果夫,陈立夫)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洗衣机哪个品牌最耐用质量好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结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急剧上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②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 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 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 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 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当一部分的民族资本家前身是官僚、地主,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 |
5’ | 2、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一)、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会) (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 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会,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左派,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而建立的政党。以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继承了孙中山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和支持下,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
10’ | 3、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建立 (1)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1、革命阵线缩小 大革命高潮时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的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蒋介石,一部分上层小资产阶级也产生动摇脱离了革命阵营。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个时期里,革命力量只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2、革命力量被摧残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甚至叛党。 案例五:顾顺章叛党 顾顺章被捕后即叛变,并供出所知一切中共机密。顾顺章被押解到南京的第二天,就向特务机关指认了中共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其时,恽代英正被关押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化名王作霖,身份尚未暴露)。结果,在恽代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眼看即将出狱脱险之际,却被敌人杀害在南京雨花台。 顾顺章一面千方百计破坏中共在各地的组织和机关,搜捕其人员,一面为中统对付共产党献计策,并为其培训特务。曾为顾当过贴身保镖的林金生称:“在中统特务疯狂破坏中共地下组织过程中,顾顺章经常亲往策划、指挥。”突出的一例即是1931年6月,顾顺章带领特务捕获中共另一领导人蔡和森,终致蔡惨死狱中。 3、革命运动较冷清 城市工人斗争:进攻转入防御, 多是经济斗争,胜利极少 农民斗争:此起彼落,处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 工会成员由300万人锐减至3万人。 (2)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1、八七会议 (识记)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党内的陈独秀右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复兴中国革命。 2、三大起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领会)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树立了坚持革命 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的开始。 案例六:朱德、贺龙等都曾经是国民党的高官,为什么要加入到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中? 贺龙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朱德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 思想上倾向于共产党,认为共产党的主张是正确的。不满当时国民党专制和军阀混战,心雄志高,以天下为已任。看不惯,瞧不起国民党军队的所作所为,想寻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2)秋收起义1927年立定跳远技巧9月9日 (识记)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创 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广州起义1928年12月11日 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 气慨 ;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城市中心论”的错误。 |
15’ |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实践: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案例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优势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境,属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势可以极大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主要物产有粮食,还有竹木、花生、药材等。井冈山周围各县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 井冈山地处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段,可以两江作为天然屏障,对御敌和保存自己有利。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领会) 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冰箱发热2、理论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运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 基本内容→土地革命 主要依托→农村根据地 (1)、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政权建立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 (2)、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有良好的众基础; ③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1930年1月,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识记)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创立和成功实践的启示? ①“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27——1930年,革命根据地有15块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3、土地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农村革命。 1928年12月,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1929年4月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东南方有哪些城市识记) 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领会)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930年后,逐渐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 |
15’ | 5、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是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的?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当选为政府主席,从此,被称为“”。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哪三个国家级政权? 国民政府(南京),中共红政权(瑞金),伪满洲国(沈阳)。 3、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加强了各根据地的统一领导,有利于红军和根据地的联合、团结和发展。 ①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 ②工商业发展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 ③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④文化教育有很大提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民族压迫、没有封建剥削的自由光明的天地。 (2)“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三次“左”倾错误 第一次,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城市中心起义失败; 第二次,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白区的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第三次,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严重 )被迫撤离根据地 。 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此次会议对取消了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识记) 案例八: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识记) 罗明路线指193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认为,闽西根据地边缘地区条件困难,党的政策应不同于巩固地区。当时党内“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这说成是“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因而发生了反“罗明路线”事件。 1933年5 月26日,洛甫(即张闻天)发表《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号召开展乡村中的阶级斗争,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号召必须开展查田运动,把分得了土地的地主和分得了好田的富农统统查出来。为了大造声势,排除障碍,中央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在福建发动了反对“罗明路线”,在江西开展了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 2、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领会)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3、反“围剿”斗争的的失利与长征 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蒋介石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
10’ | 六、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识记)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长征。 在长征初期,博古等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内人士通过与前几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比较,产生了对错误领导的怀疑和不满。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也改变态度,转而支持为代表的正确主张。 1934年市场调研方法12月,蒋介石准备围歼向湘西方向转移的中央红军,在关键时刻,提议放弃原来的进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
10’ | 七、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胜利结束胜利 红一方面军在2.5万里的长征中,先后渡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岷山、六盘山,雪山行程2700里,沼泽草地行程600里; 红二方面军在2万里的长征途中,渡乌江、金沙江、陇江、翻雪山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1.5万千里的长征途中,由于受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折腾而更加艰辛,除渡江过河,翻雪山外,还往返草地3次。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识记) (二)、长征的伟大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众,同人民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