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虾宣传文案
21年前,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在抛荒的低湖田中投下一把虾苗。这一投,投出了潜江市产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潜心耕耘小龙虾特产业二十余载,潜江市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虾-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2万人脱贫致富。
一片片稻田稻丰虾肥,一家家农户致富增收,一个个产业蓬勃发展,“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逐步成为现实。近日,记者前往熊口镇赵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等地,探寻潜江小龙虾实力“出圈”背后的故事,感受产业发展给农民众带来的生活新变化。
宜城大虾的做法“虾稻共作”拓展增收空间
盛夏时节,赵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中一片生机盎然。碧绿的农田中,棵棵水稻长迎着阳光,长势正盛,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态画卷。波光粼粼的水田中,小龙虾已潜到水底,不见踪影,偶有冒出的片片涟漪彰显着活泼又旺盛的生命力。
“虾稻共作”模式,是潜江农民创造力的体现,更是一笔宝贵的智慧财富。据统计,“虾稻共作”模式亩平收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益的五倍多,既大幅提升了种田种粮收益,又有效提升了粮食产品品质。
与此同时,虾与稻共生共长,水稻秸秆腐烂产生的腐殖质可被小龙虾直接利用,腐烂培养的浮游生物是虾苗的开口饵料,剩余的有机质直接还田,小龙虾产生的粪便增加稻田肥力,既保证了生态安全,又保证了食品安全,释放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站在瞭望台上,俯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禾苗,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十几年前。“我们这里地势比较低,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成本高,一开始也曾经尝试种水稻,但效益不好,收入微薄。”赵常洪回忆道。
2013年,赵脑村迎来了转折点。“当时村里将土地流转给当地的龙头企业华山公司,公司将实施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土地规模更大,改造成标准虾稻共作单元后,再反租给农户。”赵常洪说,就这样,赵脑村发展“虾稻共作”产业的大门就此打开。
而赵常洪所说的,则是当地著名的“华山模式”,华山公司以每平方米1元的价格租赁赵脑村农
户土地经营权,整村流转科学规划整治。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建设“虾稻共作”养殖单元260个,每个养殖单元为40亩,再反租倒包给农户,农户成为二级经营主体。农户养殖的小龙虾由公司收购,并设定产品保护价,种养殖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