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过现场视频、越洋连线,第一时间记录了刘丹蕻等人四个昼夜不停歇,运送“钻石公主号”中国港澳同胞的全过程,展现了海外侨胞手足情深、守望相助,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担当。
1.3.2 实时互动
直播评论,以“即时弹幕”的方式,既满足了受众的发言欲望,又加强了直播过程中的可看性,网友从观看直播场景到分享个人观点,加强了自身与新闻事件的关系,让新闻事件与“己”有关,观看新闻的同时,自身满足也能得以实现。互动不仅体现在直播间讨论,出镜记者与网友的互动,也时常让报道变得更加生动,接地气。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十足的表现需要和观看需求。
1.3.3 直播带来的沉浸观感
视频直播通过多机位或者VR直播的方式,给受众参与到新闻场景中的观感。2020年9月,福建莆田、泉州、厦门等地相继出现疫情,由于实施严格防控措施,部分莆田白血病患儿无法到福州救治或购买药品。9月14日,东南网总站、莆田站两地记者与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当地公安部门、志愿者、患儿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多机直播的方式,用镜头记录人们陪伴药品在转运“生命线”上奔跑的全过程,让网友的心时刻与事件进展揪在一起。这场全网独家直播《莆田仙游白血病患儿药品将尽多方联动紧急送药—
疫情之下爱的接力》,在中国警察网、莆田警方在线、今日头条、视频号等20多个平台上同步分发,累计播放量超300万。
1.3.4 东南网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
东南网早早地认识到新闻类网络直播的潜力,因此在其发展历程中积极投入了资源和精力。自2010年代初,东南网开始尝试进行网络直播,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相对较为有限,但这一尝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增加,东南网的网络直播逐渐走向成熟。其报道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每日定时推出新闻直播节目,提供全面的新闻报道和深度解析。东南网网络直播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及时的新闻报道,还在于其互动性和专业性。观众可以通过弹幕、互动评论等方式与主持人和嘉宾互动,提问问题并获得即时回应。此外,东南网的网络直播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新闻从业者组成,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1-4]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东南网网络新闻直播的主要模式。
1.3.4.1 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从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始,连续五届,东南网都会推出《主播带你畅游“数字中国”峰会》,通过主播实地探馆,体验黑科技,让网友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展现中国在信息技术、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最新成就。此外,在两会时间,东南网特别策划新闻直播节目——《两会时刻》,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来报道两会盛况,邀请代表委员做客直播间,全程记录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情况。2023年9月28日,全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铁路,开通当天,东南网联合“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南昌铁路、东南沿海铁路同步直播,通过多媒体展示高铁运行体验,深入探秘福厦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沿途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经济、文旅经济等,为观众呈现一个全面、生动的福厦高速铁路之旅。 同时,直播当天,包括《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央广网、中工网等线上超过50家主流媒体平台,对这场直播进行联合发布,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600万。1.3.4.2 慢直播:营造出互联网传播新景观
“慢直播”虽然展示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内容,但通过这种方式,给观众营造出全过程、整体性的感官体验。在2022年国庆期间,东南网联合全国国家主流媒体推出《国庆假期云瞰中国!》系列慢直播。在“喜迎党的二十大 20地·一览中国红”全国联动慢直播上线的7天时间里,从晨光初露到明月朗照,从暴雨倾盆到晴空万里,全国20余家媒体带网友们跟着直播镜头一览中国红,见证每一个昼与夜,感受不同城市的动与静。磅礴的壶口瀑布、美丽的那拉提空中草原、奔腾的怒江第一湾、璀璨的外滩夜景……跨越空间和距离,沉浸式感受万千姿态的大美中国。
1.3.4.3 带货直播:经济性报道与主题性报道的融合
东方甄选直播间中,董宇辉等一众主播走红网络。相比于一味卖货的主播,新东方的主播在卖货的同时,还给观众带来知识和情怀,带来了“诗和远方”。实际上,早在2020年,东南网就做了类似的尝试。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东南网通过举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通过组织“直播带货行”,深入福建全省70个老区苏区,针对当地的特产业,以“主播+当地名人”的方式,进行“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直播带货行”,除了介绍当地产品,更多的是与广大网友共同解锁脱贫致富故事和挖掘内涵,全方位推介福建老区苏区的旅游资源,通过这种主题策划,让政府形象深入人心,既卖了货,更传播了好声音。
在2020年“五一”节,东南网在福州古厝上下杭举办了“播在上下杭,台江我‘挺’你”带货直播活动,打造了以“古厝+文旅”为代表性的沉浸式带货直播。近10个小时观看量超187万,在线观看最高峰值近21万人,累计评论1.6万条。在疫情背景下,东
90
南网在全省各地开启的“媒体+直播带货”新模式,着重介绍当地人文及产业发展历史,助推了当地经济复苏。
1.3.4.4 联动直播:降本增效 让传播效果翻番厦门旅游资源
对大型主题策划类直播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受限于空间,加上记者对当地风土人情不熟悉,因此无法频繁开展,传播效果也有限。近年来,各地各单位纷纷建立融媒体中心,技术更加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化。东南网抓住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的媒体联动,共同策划参与多场省内省外的大型主题直播报道,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1年4月,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联合省内10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发起“寻红记忆 见证我的城”环闽动车融媒体联动直播活动,此次直播分为山线红记忆和海线幸福生活两个篇章,搭乘从福州南开往福州南环闽动车,连线直播沿途红主题展馆、历史文化景区等,在行走中重温百年党史故事,当日累计播放量超161万。此次的直播采取融媒体聚合传播、多渠道分发等方式,滚动发布相关内容产品,既在短时间内积聚了较高的关注度,又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实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023年6月,在海峡论坛举办期间,由东南网策划并发起的《时代·理想·家——两岸青年同心逐梦联动直播》正式上线。澎湃新闻、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极目新闻、正观新闻、新黄河客户端、华龙网等省市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直播,分别派记者走进上海、深圳、武汉、郑州、济南、重庆等地采访了十余位台胞,共同完成了这场两个多小时的直播。直播展现了大陆各地为台胞创造的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以及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追逐梦想的故事。该直播活动还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环球时报》《中国能源报》等多家央媒同步分发,全网近50家主流媒体助力宣传推广,全网观看量突破3000万人次。
2.融媒体是新时代主流媒体的立足之本
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主流媒体在权威性、导向性、信源的可靠性、内容的专业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路径经历了革命性的变革,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赶上信息传播的快速节奏,媒体机构需要制定有效的报道策略。
2.1 主题选择与策划
2.1.1 选题方法与原则
主题报道的成功始于选题的明智选择。融媒时代,在主题选择上,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重大报道的专业性与准确性。选题应根据以下方法和原则进行:选题应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和关键问题,以满足观众的需求;报道主题应多元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寻独特的、尚未被其他媒体广泛报道的主题,提供新颖的观点和信息。[5]东南网在选题筛选方面,往往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社会热点展开。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东南网策划了《向总书记报告》系列视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展开,从“实业”“三创”“两岸融合”“老区苏区”“党建”等关键词出发,展现了八闽大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再上新台阶的恢宏画卷。
2.1.2 重视策划流程与团队协作
对主题报道来说,策划是关键环节,应谨防记者重执行而轻策划,导致报道做得不全面或不深入。每个主题策划都需要清晰的流程和具体的分工协作。策划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明确报道的目标和受众,制定策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分配人力、技术和财务资源,确保报道的顺利进行;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确保报道按计划推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应协同工作,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2 多媒体融合直播报道
2.2.1 文字直播报道
文字报道仍然是主题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融媒时代,文字报道应具备以下特点:文字报道应简明扼要,同时提供深度分析和背景信息;适应不同受众,包括新闻、特写、评论等不同类型的报道。2019年,东南网以文字直播的形式呈现了福建福州国际马拉松。因为马拉松赛事具有赛道范围广、临时交通管制时间长的特点,通过文字直播报道形式呈现直播,可以让网友更加及时、全面、快速地了解比赛的情况。
2.2.2 图片与视频直播报道
图片和视频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元素。多媒体报道应包括: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能够生动地呈现事件,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实时视频报道和编辑好的视频剪辑可以在报道中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6-9]从2020年
开始,连续三届的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东南网都以图片+视频直播形式,展现了福建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言商,以茶传道,以茶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福文化”对外传播。
2.2.3 连线直播报道
融媒时代要求新闻机构具备即时报道的能力。实时直播和快讯发布是实现即时性报道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实现;社交媒体是与观众互动的关键平台。新闻机构应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交流、回应问题和评论,增强互动性。2023年9月24日,由东南网联合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发起,《大道同行 繁荣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联动直播,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线索,采取“内外联动”的方式,通过小切口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的对外辐射成就。直播中,还连线了在
91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中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同讲述他们在基础建设、能源经济、经贸运输、文化艺术、电子商务、自由贸易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贡献的成就性报道,获得了海内外网友的好评。
2.2.4 互动性报道
互动性报道鼓励观众参与,通过在线问答、评论、投稿等方式实现。这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读者关系;在直播或在线讨论中,设置问答环节和投票互动引导观众积极参与,提供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同时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可见,融媒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路径需要综合考虑选题、多媒体报道、即时性报道和互动性报道等多个要素。新闻机构需要灵活应对这些要求,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并保持报道的质量和权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闻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的主题报道。
3.持续改进与创新
3.1 报道技术与工具的不断更新
技术一体化是东南网融合战略的重要一环。坚持“一个技术系统、一个技术标准、一套技术语言、一个技术思维”的原则,打破技术壁垒和信息孤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最新的直播技术,如高清摄像机、虚拟现实技术和实时数据传输,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网络直播。这将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增加报道的吸引力; 定制移动应用程序,使观众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新闻内容。这些应用程序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送通知,以满足观众的兴趣;利用VR 和AR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具沉浸感的新闻体验。通过虚拟现实,观众可以亲临新闻事件现场,增强他们的参与感。[10]
3.2 数据分析与用户调查的利用
研究受众,“对症下药”。数据分析和用户调查是持续改进报道的关键工具,利用数据分析来了解观众的兴趣和行为,以便调整报道策略。通过分析观众的点击率、观看时长和互动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主题受欢迎,哪些需要改进;定期进行用户调查,以获取观众的反馈和建议。这可以帮助新闻机构了解观众的期望,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收集关于报道质量、内容多样性和互动性的观点。
3.3 加强评论内容审核
互动性作为直播报道的一部分内容,要注意直播间网友发言的评论审核。应提前根据主题设置好屏蔽词,并且在环节中加强人工审核,审核内容不仅是针对发言内容,还应针对用户头像等各种传播信息的渠道,做好审核工作。最大化避免不和谐,故意捣乱的发言内容,对直播报道起到干扰,从而影响了主题报道的效果。
3.4 合作与联动的深度推进
合作和联动是推动创新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媒体机构、记者团队或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共同报道和深入调查重大主题。这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报道,丰富新闻内容;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与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专家和用户互动,促进新闻内容的分享和传播;在新闻机构内部,
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也至关重要。编辑、记者、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团队之间紧密协作可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广新闻内容。[11-12]
可见,持续改进与创新对于新闻机构在融媒时代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采用最新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和用户调查,以及积极参与合作和联动,新闻机构可以不断提高报道质量,满足观众需求,确保新闻报道的有效传播和影响力。这种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努力将有助于新闻业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立足并蓬勃发展。
结语
融媒时代为新闻报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南网的经验和实践为其他新闻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新闻行业能够继续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多元化的信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媒体融合进程中,需要更加集中精力打造新的良性闭环、新的发展生态和新的上升通道,解决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融合策略、融合模式、融合实践的落地实效问题,更好地承担起党媒的职责使命。新阶段,需要从有到优的深耕,需要深入媒体融合“魂”的构筑。
[13]
参考文献
[1]孙丛丛.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破圈”实践[J].全媒
体探索,2022(6):19-20.
[2]李必辉.发挥融媒传播优势唱响礼赞新中国主旋律:以《飞
越广东》为例分析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和创新[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6):164-165. [3]彭世宏.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路径探析[J].中国地市
报人,2020(11):103-104.
[4]陈霞.有魂,共情,创新:融媒体时代无锡广播电视集团
重大主题报道的实践探索[J].视听,2021(11):183-184.
[5]许春初,邓国芳.同走新闻路:探寻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
报道精品化新路径[J].中国记者,2020(2):114-117.
(下转第99页)
99
线下针对性指导,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对学生思想价值体系、三观建设发展进行引导,有效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10]
4.4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与校园稳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严格把控。高校在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时,需从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现实需求及网络舆情环境现实状况出发,并以此为依托对舆情治理机制进行健全完善,对舆情治理工作各环节、具体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明确,将治理机制整理文件发给各部门,要求各部门在开展舆情治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文件执行。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对信息公开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在校园网络内及时有效上传关键性信息,借助年度报告、学期报告等形式,对招生信息、财务状况、学校发展规划等信息进行及时披露,以防止舆论的出现。另外,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高校可以制定集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预警与疏导为一体的网络舆情应对程序,建设开放性的舆情监测与应对管理机制。并对校园网络舆情范围进行科学合理制定。鼓励广大师生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及时上报校园网络内部所存在的不良言论,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网络舆论治理工作之中,促进校园网络舆情生态积极向上。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为我国发展建设培育综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大数据背景下,强化网络舆情协同治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要促进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水平,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坚实、正确的思想引导,继而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助力。参考文献
[1]刘泳诗.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J].思想
理论教育,2023(6):95-99.
[2]盛丽君.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佳木斯
职业学院学报,2023(4):46-48.
[3]孔德民.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法治化:问题检视、理
论逻辑及实践理路[J].财经高教研究,2022(2):209-222.
[4]余林星.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演进与实践转向——
2011-2020年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评述[J].新闻文化建设,2022(18):188-190.
[5]汤丽媛,宋甲丽.基于角机制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与
信息素养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29-33.
[6]谭妤晗,许雅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本质、价值及策略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22(2):31-35.
[7]孙悦.基于SFIC模型的高校网络舆情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1):125-129.
[8]崔彦琨,王鐘,蒋建华.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文本的内
容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6):102-107. [9]周子钰,胡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
决策探索(中),2021(3):94-95.
[10]王文彬.主体协作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研究[J].长
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2):19-26.
作者简介:林炯(1969-),男,吉林长春,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张晓婧)
[6]高祥.融媒体时代看重大主题报道如何“破圈”[J].传播
力研究,2021(23):11-12.
[7]杨俊雅,肖燕怜.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叙
事模式探究[J].喀什大学学报,2021(2):71-75.
[8]栾轶玫,徐雪莹.关系视角下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的变迁
与调适[J].新闻与写作,2020(9):90-95.
[9]栾轶玫,徐雪莹.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边控
[J].当代传播,2020(4):92-94.
[10]王珍.从人物角度做好重大主题报道[J].新闻传播,2019
(10):40-41.
[11]张磊.传统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以《中
国纪检监察报》相关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0(4):
32-34.
[12]刘佳慧,叶卫玲.试论地方电视台重大主题报道创新
——以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壮丽70年主题报道为例[J].
今传媒,2020(4):91-93.
[13]汤代禄. 寻媒体融合新阶段的解锁密码[J].中国传媒
科技,2023(8):159-160.
作者简介:江茗茗(1992-),女,福建宁德,编导,研究方向为新闻类网络直播。
(责任编辑:张晓婧)
(上接第91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