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__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试题.
第二部分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试题
一、填空
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
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4.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陆机和左思。
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
10.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2.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13.“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骈文文体的要求是调声、敷藻、裁对、隶事。
18.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19.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新体诗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萧纲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
21.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笔。
22.吴歌产生于以南京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歌行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6.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27.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庾信。
28.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庾信。
29.《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30.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31.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3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
3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37.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38.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3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0.志人小说内容包括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41.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咏荆轲》。
42.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43.“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44.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曹操。
45.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
46.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4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郭璞。
48《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49.“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鲍照。
50.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大人先生传》。51.“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谢朓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52.谢脁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
53.“大人先生”的原型是孙登。
54.《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颜延之的诗歌。
55.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陶渊明的评价。56.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谢灵运的创作特。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白马篇》中的名句。
58.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芜城赋》。
59《玉台新咏》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60.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61.初唐前50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诗风的代表。
62.初唐诗人“沈宋”齐名,所谓“沈宋”即沈约与宋之问。
63.“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
6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颈联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5.初唐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市井,反映了当时首都长安的现实生活。
6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
67.初唐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
68.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感遇诗》38首。
69.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高歌“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71.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颔联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2.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尾联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7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
75.《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别情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6.高适《燕歌行》抨击军中苦乐悬殊的名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7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一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8.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7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8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蔑视权贵的著名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1.杜甫《咏怀五百字》中抒写思想和怀抱的名句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82.杜甫在《咏怀五百字》中揭露封建社会尖锐对立的名句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8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8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来的。
8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与“嘈嘈切切错杂弹,”紧连的下一句是大珠小珠落玉盘。”86.孟郊《游子吟》表达游子深情的两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7.韩愈在《调张籍》中高度赞誉李白、杜甫的名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8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的颈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晚唐诗人贾岛的名句。
90.“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是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概念。
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进学解》一文中的名句。92.韩愈的杂文《马说》以千里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
9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是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的句子。
94.杜牧《山行》的后两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5.“,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96.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后两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
98.温庭筠是唐代第一个努力作词的词人,后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99.李煜《虞美人》与“小楼昨夜又东风,”紧接的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0.李煜《虞美人》抒写愁情的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0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102.清代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曹寅编纂而成的《全唐诗》,收录了作家23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
103.《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殷璠。
104.杜甫诗集的名子是《杜工部集》。
105.李白诗集的名子是《李太白集》。
106.白居易诗集的名子是《白氏长庆集》。
107.王维诗集的名子是《王右丞集》。
108.李商隐诗集的名子是《李义山诗集》。
109.王维由于诗歌多佛家彩,后人称之为“诗佛”,李白被称作诗仙。
110.杜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
111.李贺被称作“诗鬼”,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112.中唐时期出现了“韩孟诗派”,“韩”是指韩愈,“孟”则是指孟郊。
113.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以文为诗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
114.众所周知,所谓“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则是指李商隐、杜牧。115.温庭筠词的风格一般可概括为香软绵密秾丽。
116.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韦庄。
117.“花间派”是因赵崇祚的《花间集》而得名。
118.在南唐词人中,除李璟、李煜外,还有冯延巳。
119.清代嘉庆年间,由董浩等人编纂而成的《全唐文》,收录了作家3035人,作品20025篇。
120.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二、名词解释
孤篇压倒全唐的作品是1.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
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3.太康诗风
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4.《诗品》
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5.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6.《文心雕龙》
成书于南梁,作者刘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7.《玉台新咏》
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8.《搜神记》
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今本二十卷。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众的善良愿望。(1分)《搜神记》,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9.“魏晋风度”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10.《典论·论文》
中国文论史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曹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范畴。
11.《后汉书》
南朝范晔所撰,全书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范晔其人不满现实,不肯媚事权贵这在其著
中表现为“贵德义、抑权势”的进步倾向。书中首列《文苑列传》,记录后汉作家事迹。他最自负的是书中序论,骈文体式,笔势纵横,整齐密丽,后多为《文选》收入。
12.宫体诗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13.《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4.玄言诗
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15.“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16.“诗赋欲丽”
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此论文乃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的审美规则。
17.《文选》
是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以萧统的文学观为指导,并在其实际主持下完成。共三十卷,以文
体和体裁分类,共分三十七体,收录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514篇(一题数篇按一篇计)。《文选》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起到保存和流布的作用,而且提供了文学范本,对于推动文学沿着自身的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骈文
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19.上官体
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20.文章四友
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具体是指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都以律诗见长。其中,杜审言诗才最高,李峤存诗最多,苏味道与崔融乃文章大手,好诗不多。21.吴中四士
初唐开元时期吴中的四位作家,即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成就最大,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