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增刊2020年12月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41 S
Dec. 2020
文章编号:1673-8411 (2020) S-0021-03
“鹦鹉”台风(2002)对来宾市风雨影响分析
赵 林,潘田凤,韦江红
(来宾市气象局.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图像和柳州雷达产品等资料.对“鹦鹉”台风(2002)路径、强度及对来宾市风雨影 响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鹦鹉”进入广两后迅速减弱为低斥环流.其木体的降水及充足的水汽补充
是造成来宾市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受“鹦鹉”残余低涡影响、副高边缘的动力抬升及午后的热力抬升作用.午后 产生热对流形成胞线.是造成此次广西中东部大范围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鹦鹉;暴雨;大风;预报效果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1天气实况
2020年第2号台风“鹦鹉”于6月14日上午以
热带风暴级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
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 m • s 」),中心最低气压 为990hPa 。“鹦鹉”登陆后于6月14日下午进入广 西,14 FI 17时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6月14
日20时对其停止编号;
受“鹦鹉”减弱的低压环流影响,6月14日8时
到15日8时,来宾市大部出现了大雨到暴雨,局部 大暴雨,强降雨区主要集中在忻城、兴宾区及武宣一 带,象州、金秀等地以小到中雨为主,其中雨量
100mm 以上有6站(占全市自动站5%),最大降雨
为良江(109.9毫米),50~99.9mm 的有30站(占全市 自动站24%),25~49.9mm 的有45站(占全市自
动站
36%),雨量10~24.9mm 的有24站(占全市自动站 19%)0
此外“鹦鹉"减弱后的低压环流,还造成来宾市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大风天气:6月15日下午
13到15时,来宾市自西南向东北出现大风天气,大
风分别出现在兴宾区、象州、金秀等地,最大为8级
阵风,为金秀县三江乡18.5m ・s-'。
2移动路径分析
台风移动路径是在台风内力和环境场的共同作
用下的结果“鹦鹉”台风的移动路径比较稳定.从生 成到登陆以西北行为主,移动路径与500hPa 的环流 形势及其周围的天气系统密切相关。从中高层天气
形势上分析.热带系统特征十分明显,500hPa (图I )
14日08时“鹦鹉”环流位于广东西部沿海即将登
陆,强度为热带风暴.副高十分强盛呈带状分布,588
线一直控在西太平洋到南海东部,脊线位于26呗
附近,“鹦鹉”位于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引导之下, 向西北移动。由于副高极其强大,“鹦鹉”向北的分量
图1 2020年6月14 B 500hPa 形势分析
(a )08 时;(b )20 时
收稿日期:2020-09-27
作者简介:赵林(198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预报工作 E-mail : pooozsu@l
台风鹦鹉多少级63
22气象研究与应用增刊
会因为副高的阻扌肖而逐渐减弱,加上副高逐渐西伸加强,因此“鹦鹉”在登陆后偏北分量减小,偏西分量加强,所以在进入广西以后转为以偏西行为主,到14日20时,副高依然十分强盛.并且强度略冇加强西伸,500hPa上“鹦鹉”环流已经大大减弱,同时由于副高加强,其环流迅速西移,500hPa广西大部受东南气流控制。
3台风强度和结构特征分析
3.1台风强度
“鹦鹉”6月12日20时在菲律宾以西南海海面生成,强度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为181H-S-',中心气压998hPa,—直到14日08时登陆期间强度变化不大,都维持在热带风暴级别登陆后,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副高与台风中心之间保持较大的气圧梯度,同时有西南季风卷入.能量和水汽输送充足.因此登陆后7~8h内,“鹦鹉”仍维持热带风暴强度,直到进入广西后,摩擦损耗大,减弱为热带低压
3.2台风结构特征
“鹦鹉”结构上下层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但从云图分析,“鹦鹉”属于结构不对称型的台风.云系偏向西南一侧:从台风生成开始,跟踪其云系发生发展显示,“鹦鹉”生成初期云系个头不大,形状比较规则近似圆盘状,直径在300~400km.北侧云系边缘十分光滑,并且中心密闭玄区结构紧密,但螺旋结构不够清晰,云系不完全对称,无眼区。台风云系北侧有零星对流云发展,南侧冇云系与台风主体云系相连,从总体结构来看台风云型呈“9”字形在“鹦鹉”登陆之前,台风云系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云系结构开始松散,个头变小,边界变得模糊,南部云系与主体开始逐渐脱离。
分析表明,在整个过程中台风云系范围较小,台风本身强度不强,没有出现台风眼.其发展呈现出不对称结构,南侧与热带辐合带不完全脱离,前期有较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供应,对流发展旺盛,是其强度比较稳定的原因。
3.3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分析
水平垂直风切变越小,越有利于波动稳定.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和台风暖心结构的形成,从而发展成为台风分析高层(150~300hPa)平均风场与低层(7()()~925h Pa)平均风场之间的垂直风切变可以看出:广东西部的垂直风切变较小为2~4m-s-',而广东东部的垂直风切变大,达到10m・s"以上「对流层弱的垂直风切变是台风云系偏向其西侧一边的原因之一
4强对流大风潜势分析
4.1天气形势分析
6月15日()8时.副高十分强盛,广西整体受副高外围偏南气流控制,副高脊线位于25°N附近,588线在控制在广西中部一带,在海南岛北部出现气旋性环流特征,850hPa受偏南气流控制由于副高边缘恰好位于广西上空,受“鹦鹉”残余低涡影响、副高边缘的动力抬升及午后的热力抬升作用,午后产生热对流的可能仍非常大
4.2对流参数分析
温度对数斥力图(略)显示,桂林站15日08时呈现出上干下湿的喇叭口层结,K指数在39左右, SWEAT指数为279,具备不稳定能量条件梧州站同样也是上干下湿层结,K指数37T,相对于广西东部的上干下湿层结,位于广西西部的河池与南宁站的湿度则比较厚,没有上十下湿的喇叭口曲线,但是能量和水汽都非常充分。
4.3雷达回波分析
柳州雷达冋波显示影响来宾的人风过程发生在15日下午13时到15时之间,其间有魁线生成。此次胞线移速快.影响范围广,强度较强13点21分,可以看到从忻城东部到兴宾区到武宣一线出现一条明显的窄带冋波,回波前沿反射率因子梯度很大,即将影响象州县,13点45分,移入象州的一段开始明显加强.并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最强中心可以达到55dBZ,14时14分,胞线开始减弱。
5台风“鹦鹉”预报效果检验
从此次预报效果分析,广西气象台与欧洲中心预报较好,广西气象台预报量级和范围稍偏大,而欧洲中心预报把握更好,其他的数值预报如华东和华南模式预报都不理想,强降雨区范围过小,预报量级也偏小
6结论
(1)2002号台风“鹦鹉”在生成之后到登陆期间移动路径和强度都比较稳定,其移动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强度则是由于海上水汽补充及较小的垂直风切变得到维持
(2)台风“鹦鹉”进入广西后迅速减弱为低压环流,其本体的降水及充足的水汽补充是造成此次暴
第41卷赵林,潘田凤,韦江红:“鹦鹉”台风(2002)对来宾市风雨影响分析23
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3)受“鹦鹉”残余低涡影响、副高边缘的动力抬升及午后的热力抬升作用,午后产生热对流形成魁线,是造成此次广西中东部大范围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
(4)此次预报过程,欧洲中心预报效果较好,而华东及华南模式预报量级和范围明显偏小。参考文献:
[1]朱佳蓉.0908号台风“莫拉克”天气分析及预报效果检
验[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10(2):15-27.
[2]施素芬.8909号台风的后期路径和产生暴雨的初步分
析[J].浙江气象科技.2011,11(3):4-6.
[3]陈见.高安宁,罗建英,等.0814号台风“黑格比”快速移
动及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
2010,27(1):1-6.
(上接第20页)
雨的出现十分有利,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大值中心与暴雨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9se锋区的移动和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方狮,毛冬艳,张小雯,等.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
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特征初步分析[J].气象.2012,38
(10):1278-127&
[2]陈炳洪,林良勋,张维,等.5.23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
及数值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5):738-744.
[3]薛纪善.1994年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M].北京:北京
出版社,1999.
[4]刘国忠,丁治英,贾显锋,等.影响华南地区西南涡及致
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J].气象,2007,33(1):45-50.
[5]陈见,高安宁,陈剑飞.广西超大范围锋面暴雨发生特征
及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1):7-12.
[6]胡勇林.洪展,陈利东.一次中尺度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21-23.[7]周能,李生燕.08.06广西连续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和物理
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4):23-26. [8]黄翠银.陈剑飞.2013年12月广西一次暴雨落区变化
原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1):30-35. [9]陈国连.2012年6月23-24日桂林南部连续暴雨过程
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19-21. [10]李勇,覃武,钟利华.广西2012年前汛期3次暴雨过程
环流和中尺度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2):31-35.
:11]苏贵睦,蒙熠臻,陈向东,等.2009年7月一次锋前暖区暴雨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26-30. [12]李菁,祁丽燕,黄治逢.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4):8-11.
[13]廖慕科.唐乔义,伍静,等.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
暴雨天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4):21-22.
[14]张劲梅.莫伟强,鄢俊一.西南季风爆发背景下东莞两轮
强降水的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4,36(1):38-46.
[15]蔡蕊,江梦天,赵肠咳I,等.2011年10月13-140广州
罕见暴雨特征和成因分析[J].广东气象,2012,34(1):
10-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