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具有系统、坚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现代应用经济学理论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本专业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
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创新经济
2.企业经济
3.城市经济
4.流域经济
5.行政区经济
6.区域治理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最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学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
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 8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 5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 6 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 2 学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应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1-2门本科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完成重要文献的阅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修环节,但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以导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
学术活动包括专业学术会议、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所有硕士研究生须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习内容包括为本科生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实习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参加学术活动次数、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社会实践时间由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做出详细规定。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要环节,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需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中英文名称 | 学分 | 开课时间 | 任课教师 |
学位公共课 (必修) |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第一学期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 1 | 第一学期 | ||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 4 | 第一学年 | ||
学位基础课(必修) | 区域经济学前沿 Trends of Regional Economy | 2 | 第二学期 | 谷人旭等 |
区域科学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f Regional Research | 2 | 第一学期 | 谷人旭等 | |
区域经济学原理 Regional Economy | 2 | 第二学期 | 司月芳孙燕铭 | |
城市地理与经济分析 geographic Economic Analysis on Urban | 3 | 第一学期 | 宁越敏 | |
经济地理前沿 Advanced Economic Geography | 3 | 第二学期 | 杜德斌 | |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Policy | 2 | 第一学期 | 孙斌栋 | |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 | 第一学期 | 孔 翔 | |
地理建模方法 Geographic Modeling Methods | 2 | 第一学期 | 徐建华 | |
学位专业课(必修) | 区域规划理论与现代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Regional Planning | 2 | 第一学期 | 曾 刚 |
企业空间组织与管理 Enterprises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 2 | 第一学期 | 谷人旭 | |
国庆双节日的祝福语全球化与地方发展 Globaliza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 2 | 第一学期 | 孔 翔 | |
海洋发展与城市管理 Oce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governance | 2 | 第一学期 | 林 拓 | |
创新经济学 Innovation Economics | 2 | 第二学期如何放生 | 滕堂伟 | |
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全球视角 Global perspective on China Economy Development | 2 | 第二学期 | 黄 丽 | |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Regional Economic Policy and Practice | 2 | 第二学期 | 殷为华 | |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English | 1 | 第三学期 | 各导师 | |
学位专业课(选修) | 工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 | 2 | 第二学期 | 谷人旭 |
城市交通地理 Urban Transportation Geography | 2 | 第一学期 | 孙斌栋 | |
行政区划重大专题研究 Major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祝自己母亲节快乐 | 2 | 第一学期 | 林 拓 | |
文化空间研究 Culture and Space | 2 | 第二学期 | 孔 翔 | |
区域治理与空间规划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 2 | 第二学期 | 殷为华 | |
城市空间组织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 3 | 第二学期 | 汪明峰 | |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发展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 2 | 第二学期 | 何 丹 | |
关系经济地理学 The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 2 | 第一学期 | 滕堂伟 | |
现代都市管理 Modern Urban Governance | 2 | 第一学期 | 黄 丽 | |
环境与能源经济学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conomics | 2 | 第一学期 | 龚利、孙燕铭 | |
产业管制经济学 Industry Regulation Economics | 2 | 第一学期 | 孙燕铭 | |
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Academic essay writing and publish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2 | 第一学期 | 张维阳、崔璨 | |
经济地理数学方法 Economic Geography Mathematical Method | 2 | 第一学期 | 王俊松 | |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 | 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 |||
公共选修课I | “公共选修课I”指 “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 |||
五、科研成果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将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在其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将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
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包括中期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
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含扩展版)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同学生第一作者。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六、中期考核
除了研究生院规定的考核内容外,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两个方面:①科研能力考核,以导师与培养小组的共同评价为准;②开题报告审核,以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评价为准。
以培养小组为基本考核单位,考核结果由院长审核并报送学部与研究生院备案。
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选拔政治思想品德优秀、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毕业。
经全面考核较差者,如政治思想品德不良、学业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建议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要求
(1)开题报告要求
清楚地表达选题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比较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研究方案设计;研究阶段与工作计划;研究的创新点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难点、疑点和存在问题等;主要参考资料。
(2)论文资格要求
破案片电视剧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未发现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未发现发表有严重错误的论文;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含扩展版)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同学生第一作者。
(3)论文内容要求
选题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前沿与研究动态;能反映作者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
(4)学术规范要求
尊重他人成果,严肃对待参考文献;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有严格的逻辑结构,能对问题作完整和系统的论述;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语言精炼,关键词得当;摘要与正文相符,并能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关键性成果。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曾刚.技术扩散与高技术企业区位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曾刚等.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基础与谋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4. 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 孙斌栋.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林拓等.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刘君德等.中国行政区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2. 孙久文,福建核电站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 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3.
14. 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
15. 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6. 彼得·尼茨坎普.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卷·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7. 埃德温·S·米尔斯.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8. G.L.克拉克等.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
19. Bathelt.H &Johannes G. The Relational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20. Dicken.P. Global Shift: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Guiford Press,200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