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 分析了导致棉花早衰的诸多原因,包括病害、营养失衡、生育期载负过重、耕作方式不当等,并介绍了诸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耕作、加强肥水管理、做好药剂调控等棉花早衰的防治措施,从而指导当地棉花生产。
关键词 棉花;早衰;原因;防治
棉花生产是我团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团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团棉花生产步入了以稳定面积、优化品种区域布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效益的发展阶段。各单位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狠抓了针对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始终牢牢把握棉田管理的主动权,促使全团棉花生产总体态势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不仅取得了大面积高产攻关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实现了生产总量、单位面积产量与生产效益的同步增长。但是近几年有个别单位出现棉花早衰的情况,需要认真解决。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病害
棉花病害以黄、枯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发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枯萎病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高峰较枯萎病晚,气温25时发病率高,28以上时病情缓解,这一时期,如果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病情将迅速蔓延。
1.2营养失衡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耕作习惯的改变,卫生田大量出现,忽视有机肥,只靠施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土地后劲不足,抗灾能力明显下降。一般于78月份因营养失衡导致早衰。
1.3生育期载负过重
棉花开花现蕾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结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跟不上,植株抗性降低。而这一时期又正是黄、枯萎病高发期,从而导致早衰。
1.4耕作栽培不当
由于产棉区大面积种植棉花,导致轮作困难,重茬现象严重。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影响植株根系的正常发育,缺少必要的营养元素,滞缓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的板结也会影响根系下扎及向四周的延展,从而影响了养分、水分的吸收传导,抗生菌数量较少,病菌积累严重。
2防治措施
2.1选用抗病品种
选种时要选用经有关机构审定的多抗品种,严禁从重病区调入未经检疫合格的种子,种子最好要脱绒包衣处理。
2.2合理轮作与深耕
棉花最宜生茬、间隔45a内未种植过棉花的田块种植,可通过深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治早衰。
2.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2.3.1水分管理。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以利于微生物、抗生菌生长。灌溉以后,土壤易板结,要结合中耕培土。
2.3.2肥料管理。各生育期施肥原则:施足基肥,不施或轻施蕾肥,进入初花期后坚持一水一肥,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增施棉铃膨大肥,确保棉株上、中、下成铃均匀。基肥施农家肥15t/hm2或油饼1.5t/hm2,纯磷172.5kg/hm2,纯氮90kg/hm2,纯钾27.6kg/hm2,锌肥1530kg/hm2
各生育期具体施肥量(以皮棉单产200kg为例):蕾期。根据苗情不施肥或轻施蕾肥,促进营养生长,并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正常转化;初花期(625日至71)。施全期氮肥的5%10%,随水滴施;花铃期(7130日)。施全期氮肥的50%55%和钾肥的70%,硼肥7.5kg/hm2,随水滴施。前期氮肥施用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旺长和坐桃不稳。磷在土壤中流动性差,利用率低下。因此,磷肥施用对防治棉花早衰也极其重要,如果底肥施用磷酸二铵,那么棉花整个生育期状况将明显改善。另外,加施硼锌、微肥,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防治棉花早衰,都有很好的效果。
2.4药剂调控
针对棉花的各个生育期要适时化学调控,使植株向健壮、高产的方向发展。超高产棉田化调必须坚持早、轻、勤、全期调控的原则,调节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塑造理想株型。
各生育期具体的化调措施:子叶期至二叶期,用缩节胺34.5g/hm2四至五叶期。用缩节胺7.512g/hm2七至八叶期(现蕾期),用缩节胺1215g/hm2十至十一叶期(盛蕾期),缩节胺用量1522.5g/hm2十三至十五叶期(初花期),缩节胺用量3037.5g/hm2盛花期,缩节胺用量45棉花事件怎么回事~52.5g/hm2。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71日开始,710日结束,打顶最早不可超过625日,否则易造成倒三角现象,即上部果枝过长,中下部结铃少。打顶质量要求打净顶,漏打率低于3‰。打顶后1周,顶部果枝伸长到810cm,用缩节胺7590g/hm2,控制无效花蕾和顶部果枝的继续生长,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对于贪青晚熟棉田,8月上旬再化调1次,用缩节胺120150g/hm2,控制赘芽的生长,促进早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