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问答题重点
西安石油大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期末复习问答题重点
1、长输管道由哪两部分组成? P2
答:输油站和线路
2、长输管道分为哪两类? P2
答: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
3、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哪三个阶段? P13
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4、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分别处于哪个流态?
答: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水力光滑区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混合摩擦区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层流区
5、旁接油罐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P42
答:(1)各泵站的排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不相等;(2)各泵站的进出口压力在短时间内相互没有直接影响。课件:●每个泵站与其相应的站间管路各自构成独立的水力系统; ●上下游站输量可以不等(由旁接罐调节); ●各站的进出站压力没有直接联系; ●站间输量的求法与一个泵站的管道相同:
6、密闭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P43
答:(1)各站的输油量必然相等;(2)各站的进、出站压力相互直接影响。
课件:●全线为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全线各站流量相同;●输量由全线所有泵站和全线管路总特性决定;
7、管道纵断面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P46
答:横坐标表示管道的实际长度,常用的比例为1:10 000~1:100 000。
纵坐标为线路的海拔高程,常用的比例为1:500~1:1 000。
8、管道起点与翻越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管道的计算长度 。不存在翻越点时,管线计算长度等于管线全长。
存在翻越点时,计算长度为起点到翻越点的距离,计算高差为翻越点高程与起点高程之差。P48
9、当长输管道某中间站突然停运时,管道运行参数如何变化?P68(P70)
答:在较短时间内,全线运行参数随时间剧烈变化,属于不稳定流动。(间站停运后流量减少;停运站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上升;停运站后面各站的进、出压力均下降。)
课件:① c 站停运后,其前面一站(c-1站)的进站压力上升。停运站愈靠近末站( c 越大),其前面一站的进站压力变化愈大。
②c站停运后,其前面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上升。距停运站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③停运站前面各站的出站压力均升高,距停运站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④c 站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下降, 且停运站愈靠近首站(c越小),其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变化
愈大。
⑤c站停运后,c站后面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下降,且距停运站愈远,其变化幅度愈小。
⑥停运站后面一站的出站压力下降。同理可得出停运站后各站的出站压力均下降,且变化趋势与进站压力相同
全线水力坡降线的变化
① 某站停运后,输量下降,因而水力坡降变小,水力坡降线变平,但停运站前后水力坡降仍然相同,即水力坡降线平行。
② 停运站前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升高,因而停运站前各站的水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高(且出站压力升高幅度比进站压力大),且距停运站越近,高得越多。
③ 停运站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下降,因此停运站后各站间的水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低(且出站压力下降幅度比进站压力小) ,且距停运站越近,低得越多。
10、当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时,管道运行参数如何变化?P72
答:漏油后,漏点后面的各站的进出站压力都下降。漏油后全线工况变化情况如图2-27所示。
课件:漏油后,漏点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距漏点越远的站变化幅度越小。漏点距首站越远,漏点前面一站的进出站压力变化愈大。即: 也就是说漏点前面一站的出站压力也下降。漏点后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漏点距首站愈近, 其后面一站的变化幅度愈大。
总之,管道漏油后,漏点前的流量增大,漏点后流量减小,全线各站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距漏点越近的站进出站压力下降幅度愈大。漏点距首站愈远,漏点前一站的压力变化愈大,反之漏点后面一站的进出站压力变化愈大。
11、长输管道输量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答:(1)改变泵站特性:①改变运行的泵站数②改变运行的泵机组数③改变泵的转速④改变多级泵的级数⑤切削叶轮(2)改变管路特性:改变管路特性主要是节流调节。节流调节是人为地调节泵站出口阀门的开度,增加阀门的阻力来改变管路特性以降低管道的输量
12、长输管道稳定性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答:①改变泵机组转速②回流调节。回流就是通过回流管路让泵出口的油流一部分流回入口③节流调节。节流是人为地造成油流的压能损失,降低节流调节机构后面的压力,它比回流调节节省能量
13、影响等温输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P46
答:主要因素:流量、粘度、管径
14、热油管不同于等温管的特点。P76
答:在于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
课件:① 沿程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两部分。② 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互相联系,且热能损失起主导作用。③ 沿程油温不同,油流粘度不同,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i≠const。一个加热站间,距加热站越远,油温越低,粘度越大,水力坡降越大
15、轴向温降公式的应用?P81
答:(看课本) ①设计时确定加热站间距(加热站数)②运行中计算沿程温降, 特别是计算为保持要求的进站温度TZ 所必须的加热站出站温度TR③校核站间允许的最小输量④运行中反算总传热系数K 值
16、热油管道摩阻计算方法有哪几种?P101
答:有两种。一种是按平均油温的粘度作计算粘度,按此粘度计算摩阻;第二种是根据粘温关系式,计入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课件:①平均温度计算法②分段计算法③基于粘温关系的方法)
17、热油管道的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P105
答: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过程是首先进行热力计算,得出全线所需加热站数。按加热站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根据全线所需压头计算所需泵站数。在线路纵断面图上布置加热站、泵站并进行调整,根据布站结果再核算热力与水力工况。
课件:(1)热力计算①确定热力计算所需要的参数:TR、TZ、T0、K ②按最小设计输量计算加热站间距LR ③计算加热站数nR 并化整,重新计算加热站间距和出站油温TR ④计算加热
站热负荷,选加热炉
(2)水力计算①翻越点的确定:一般用作图法②计算最大输量下各加热站间的摩阻hR ③计算全线所需总压头④选择泵型号及其组合方式,计算泵站扬程⑤确定泵站数并化整
(3)确定最优管径方案。方法与等温管相同,只是能耗费用包括动力费用和热能费用两部分。
(4)站址的确定①按最小设计输量布置热站,最大输量布置泵站,兼顾最大最小输量要求,尽量使热站和泵站合并。②给出若干输量下的热站和泵站的允许组合。
(5)校核① TR、TZ ②Hs、Hd③动静水压力④原动机功率及加热炉热负荷⑤Gmin
18、热泵站上先炉后泵流程的优点?
答:进泵油温高,泵效率高;站内油温高,管内结蜡较轻,站内阻力小;加热炉受压较低,投资小,危险性也小。在旁接灌流程下,若采用先炉后泵,则进站压力较低,加热炉受上一站的控制。目前我国有些管道已经将先泵后炉的流程改为先炉后泵流程。新设计的管线,不论是采用“泵到泵”输送还是采用“旁接灌”输送,都应设计为先炉后泵流程,但进站压力一定要满足加热炉工作压力的需要。
19、间接加热的优缺点?P329
答:(看课本329页)课件:间接加热的优点:① 运行安全可靠②原油在热媒原油换热器中走壳程,压力损失为50~ 100kPa,与直接加热相比,压力损失可减少1/2以上③热效率高且效率基本上不随热负荷变化,因而对输量和热负荷的适应性强④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实现加热炉系统的轻型化和预制化。间接加热的缺点: ① 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② 要求的自控水平和操作水平高;③ 热媒为一种低毒有机化合物,当热媒温度高于60℃时,热媒与大气接触发生氧化,所以必须用氮气密封。
20、热油管道投产程序一般包括哪些?P222
答:(1)成立投产指挥机构,等;(2)制定《投产方案》,等;(3)生产准备;(4)投产试压;(5)投产试运;(6)投产检查;(7)干线清扫。(详细看课本222~223页)
课件:①各站单体及整体冷热水试运。单体试运包括:⑴油罐试水⑵加热炉和锅炉的烘炉及试烧⑶电机和主泵试运站内整体试运分冷水试运和热水试运,采用站内循环流程
②冲洗清扫站间管路。
③预热管路:一般采用热水预热。长距离管道一般采用正反输交替预热,短管道一般采用单向预热。
④通油投产,管线预热达到要求并全面检查合格后便可投油。
21、热油管道的启动方法有?P214
答:热油管道启动投产方式有三种:(1)冷管直接启动;(2)预热启动;(3)原油加稀释剂或降凝剂启动。(详细看课本214页)
课件:①冷管直接启动。只有当管道距离短,投油时地温高,并能保证大排量输送情况下,才能采用冷管直接启动。对于长输管道,当地温接近凝固点时,也可采用冷管直接启动
②加稀释剂或降粘剂启动。在原油中加入化学添加剂或稀油,降凝降粘后直接输入冷管
道,这种方法要受降粘剂或稀油的限制
③预热启动对于大多数输送易凝原油的长输管道,均采用此方法启动。即在输送原油前先在管道中输送热水,往土壤中蓄入部分热量,建立一定的温度场后再输油。预热的方法可以是
单向预热(即一直从首站往末站输送热水),也可以是正反输交替预热。对于较长的管道,为了节约水和燃料,并避免排放大量热水污染环境,常采用正反输交替预热
22、投油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课件:①尽可能加大输油量,一般应大于预热输水量的一倍。
②在油头前(即油水界面处)连续放入2~3个隔离器(清管器)。
③首站油源和末站转运要衔接,投油后不得中途停输。
④中间站尽可能采用压力越站流程。必须启泵时要在混油段(含隔离器)过站后再启泵。
⑤混油段进入末站后,要进专门的混油罐,混油罐的容量视情况而不同。放置隔离器时,可取混油罐容量为管道总容积的5%,未放置隔离器时,混油罐的容量为管道总容积的40%。混油进罐后,加温脱水,待含水合格后方允许外销。
23、管壁结蜡的机理 P228
目前到西安需要隔离吗 答:可以归纳为分子扩散、剪切弥散、布朗扩散和重力沉降四种机理
24、影响管壁结蜡强度的因素P231~233
答:油温、原油与管壁的温差、流速、原油组成、管壁材质、蜡沉积层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六种因素
课件:①油温的影响②油壁温差的影响③流速的影响(流速对管壁结蜡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随着流速的增大,管壁结蜡强度减弱)④原油组成的影响⑤管壁材质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