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音乐初一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第三单元
《青春舞曲》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2•练声(见教材23页)
3、歌曲学唱
(1)了解新疆
(2)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
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4)播放录音,学生跟唱。
(5)重点指导
(6)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学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活动,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才。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运用了唱歌、表演、创造、欣赏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
《我的金阿勒泰》、《赛乃姆》
课题
我的金阿勒泰
赛乃姆
课型
综合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冬不拉乐器及冬不拉弹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歌曲体验少数民族的主要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能用身体的律动来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材分
《我的金阿勒泰》属于先颂歌曲,演唱形式为冬不拉弹唱。赛乃姆常用二拍子,有时加入了混合拍子,多用切分节奏,乐曲中用重复乐句或变化重复乐句。
学生心理分
初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它学科知识有所联系。更好理解把握作品。
重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风格,认识冬不拉乐器及冬不拉弹唱
难点
主要在旋律节奏上使用乐器上的不同
关键
充分利用身体律动来体会
教具
教材、钢琴、音响(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组织教学
 
 
 
 
二、
复习
 
 
 
 
 
三、导入
 
 
三、教授新课
 
 
 
 
 
 
 
 
 
 
 
 
 
 
 
 
 
 
 
 
 
 
 
 
 
 
四、
拓展实践
五、小结
随着教师弹奏《青春舞曲》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上行音阶:教师指挥手势起立
师节奏:x. x  x x
生节奏:xx xx  ox x
 
发声练习:
1 3  5-  5 3  1-
马兰   开放了
 
歌曲:《青春舞曲》
 
这节课我们继续天山之旅接触更多丰富多彩的新疆音乐文化,
先来听两首歌曲,知道它们分别是新疆地区哪个少数民族歌曲?
1、作品简介
我的金阿勒泰》是一首颂赞歌曲,歌曲由主歌,副歌构成。
2、《赛乃姆》是歌舞乐为一体,是综合表现形式。
 
3、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演唱者多自弹自唱,,分为歌唱性与说唱性两种。
4、思考题:(复听两首歌曲)
    两首歌曲旋律和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两首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
我的金阿勒泰》开始旋律上扬后出现拖腔,b7音的出现具有民族地方特。《赛乃姆》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中一种民间歌舞。曲调以3为中心,歌舞曲节奏多用附点、切分节奏及密集节奏,变化拍子多。旋律多用小跳音。
5、视唱某些特点旋律与拍打典型节奏
 
听《褐的鹅》感受冬不拉弹唱
目光巡视
 
 
 
 
 
 
 
 
声音位置,讲解要点
 
 
 
 
话语直接导入
引导发问
 
 
 
 
精讲
开门见山告知学习内容
 
 
 
 
 
 
 
 
 
引导启发提问
讲解
 
 
 
 
 
 
 
 
 
 
 
 
 
 
指导活动
简要点评
 
平定情绪
 
 
 
 
 
 
 
 
掌握基本要领
练习演唱
巩固
 
 
产生对新疆音乐文化深入学习的渴望
初次体验
聆听
 
 
对学习知识一目了
 
 
 
 
 
 
 
 
 
思考回答
聆听动口体验做初步的了解
带问题听增强学习的兴趣
倾听感受
讨论回答
 
 
 
 
 
 
 
 
 
 
参与活动
参与互评培养表演能力
1
 
 
 
 
 
 
 
 
5
 
 
 
 
30
 
 
 
 
 
 
 
 
 
 
 
 
 
 
 
 
 
 
 
 
 
 
 
 
 
 
 
 
 
 
 
 
9
我的金阿勒泰》是一首颂赞歌曲,歌曲由主歌,副歌构成。。
赛乃姆》以歌舞乐为一体,是综合表现形式。
 
 
《在那银的月光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的月光下》。
重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月光下》,学生用哼唱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月光下》。
教学反思:
《在银的月光下》是一首旋律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学生对这种音乐,唱法不是很喜欢,刚开始课堂氛围没有预期效果,但是要活跃气氛,就得加入他们喜欢的一些东西,如他们都喜欢的流行音乐,就把流行音乐加入到课堂中,与教材相结合,最终达到预想中的好效果。
《在银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速度偏慢,曲调柔美,但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的情绪不是很高,因此这首歌曲的学唱占用了这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好。《在银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难度相对于中学生有些高了,在音域以及歌曲的转调处,是教学的难点。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内容: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
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
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