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早期居民(公元前500年——公元前55年) 不列颠原本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700年前的冰川时代结束时,冰川融化淹没了低地,形成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不列颠因此变成了岛屿。 1. 伊比亚特人 人们所知的英国最早的居民是古伊比利亚人。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些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头脸长长的人们来到英国,很可能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即现在的西班牙。他们是一些饲养动物、种植庄稼的农民。在威尔特郡和多塞特郡的白垩地带发现的狭长古墓多数是他们的公共墓冢。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圆形石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威尔特郡发现的圆柱石林。圆柱石林建于公元前2000年,准确的修建原因无从了解,但肯定具有宗教和政治意义。尽管流传神话总把巫师们与圆柱石林联系起来,但巫师们却是后来才到的凯尔特人祭司。 2. 宽口陶器人 约公元前2000年,从现在的荷兰和莱茵兰地区来了宽口陶器人。这一种族得名于他们所用的特殊铃形宽口饮酒容器,这种陶器是陪葬品,分别埋在单个墓穴,墓的主人呈蹲伏姿势。他们还带来了制陶工艺、制造青铜工具的技术及单个安葬的习俗。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农耕社会并在山上建筑堡垒。这些堡垒成为小型的城堡。多塞特郡的梅登城堡就是最好的实例之一。 3.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比先抵达的种族身材要高,头发更加金黄,他们于公元前700年迁入,此后不断迁居到此岛,直至罗马人入侵。最初他们可能来自东欧及中欧,即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南部。他们的入侵有三次浪潮。 第一次入侵浪潮是约公元前600年盖尔人的来临。第二次入侵浪潮是公元前400年始布立吞(不列颠)人的抵达。然后是约公元前150年比利其人的到达。凯尔特人并未杀绝伊比利亚人,而是把其中一些赶到北部和西部,将其余的人用作奴隶。最后,两个种族在这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有了程度不同的混合。 比利其人是凯尔特部落中最勤奋、最精力充沛的。最有势力的酋长之一是卡西弗洛诺斯——卡诺比利诺斯的叔叔,即莎士比亚剧本《辛白林》中的主人公原型。他统治了泰晤士河北部的大片地区,在现在的哈福德郡、伯金翰郡和伯克郡。 凯尔特人是技艺熟练的农民。他们会从沼泽地里排水,并用木头和树条修建房屋,房屋里带有抗风化的泥层。他们还是铁匠。凯尔特人是高地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他们的语言是威尔士语和盖尔语的基础。 凯尔特人的宗教为德鲁伊德教。德鲁伊德(智者、占星家和占卜者)在月光下的林子里举行祭祀仪式并拜神。有证据表明,他们把人作为祭品献给神,有时是单个人作祭品,有时是把一人放在大柳条笼里当牺牲品。 Ⅱ. 罗马人统治时期的英国(公元前55年——公元后410年) 有记载的英国历史是从罗马人入侵开始的。 伟大的罗马将军裘力斯·恺撒,于公元前55年第一次入侵英国。这次入侵部分原因是为获取有关当时这个外界知之甚少岛国的信息,另一部分原因是要惩罚比利其人。因为比利其人在高卢,即现在的法国,曾帮助其同胞部落抵抗入侵的罗马人。恺撒带着数千士兵在肯特登陆,但由于遭遇抵抗及恶劣的天气,他决定撤退。次年,他再次入侵。其军队远征至赫尔福德郡的威姆普斯特,这是卡西弗洛诺斯的城堡。激战以后恺撒俘获卡西弗洛诺斯,随后他带着人质和俘虏撤退。直至一个世纪之后的公元43年,克劳狄皇帝才成功地占领了不列颠。 在近400年里,英国处于罗马人的占领之下,但这并非是完全的占领。原因有二点:首先,这个国家的一些地区进行了抵抗。例如,在公元61年,东英吉利爱西尼人的博阿迪西亚女王曾试图把罗马人赶出不列颠。战败前她成功地摧毁了罗马人的首都——伦敦。其次,罗马军队经常撤离不列颠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作战。罗马将军兼不列颠总督(公元77-84年)阿格里科拉不能彻底征服相当于现代英国的所有地区。苏格兰部落尤其勇猛。罗马人不久就意识到他们不能征服那里的人们。公元2世纪,罗马人从北部撤军并修筑了两条长城,试图将皮克特人挡在长城之外。皮克特人因其涂有彩的脸而得名。这两条长城一条是从卡莱尔到纽卡斯尔的哈德良长城,另一条是连接福斯河口和克莱德河口的安东尼长城。罗马人在不列颠还面临三大问题,其一是皮克特人不时的袭击;其二是撒克逊海盗在东南部的侵扰;其三是只有在埃克塞郡到蒂斯河这片东南地区罗马人的统治才有效。 罗马人修建了城镇网络,多数是有城墙的。许多城镇修建在克尔特人的定居地或罗马人自己的军营上。英语地名如Lancaster、 Winchester里的后缀-caster或-chester都源于castra,这是拉丁语“营地”的意思。罗马人的首府是伦敦。约克被建成北方要塞,而巴斯城因是水城而发展迅速。罗马人在较大城镇间修造了主要的或附属的道路网,这些道路并不总向过去的那样笔直,但特别坚固。在布莱克斯通埃和利通巴路这些地方还有当时修的道路从沼泽地穿过。以伦敦为中心的道路延伸到全国各地,大部分道路至今依然被用作现代交通要道。沿瓦特林大街和埃明大街可到达北方,沿科尔切斯特大道可抵达东部,沿斯坦街可到南部的奇切斯特,沿着通过西尔切斯特、瑟伦西斯特(科里尼)和格洛斯特的道路可抵达西部。 罗马人很好地利用了英国的自然资源,开发铅矿、铁矿和锡矿,并生产陶器。他们修建了澡堂、庙宇、露天圆形剧场和漂亮的别墅。 罗马人还把基督教这一新型宗教带到不列颠。最初很可能是由商人和士兵间接传入的。公元306年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正式登位之前,基督教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罗马人统治不列颠将近400年。但由于东欧的野蛮人在罗马城门外的侵扰;由于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从爱尔兰北部入侵的“纹身人”)的袭击,以及罗马需要在东海岸建立新的军事前线来阻挡德国撒克逊部落从欧洲的入侵,罗马人于公元410年撤离不列颠。 尽管不列颠曾是包括整个地中海地区并且又有高度发展水平的大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令人惊奇的是,罗马对不列颠人的影响却极其有限。这是因为罗马人常常把不列颠人当作奴隶阶级的属民来对待,在400年中,罗马人从未与不列颠人通婚。罗马人也没影响普通不列颠人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其他一些远不发达的种族入侵对不列颠的影响却要深远得多。 Ⅲ. 盎格鲁—撒克逊人(公元446-871年) 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开始入侵不列颠。这是三支条顿族部落。朱特人首先到达不列颠,他们居住在朱特兰岛(现丹麦南部)上打鱼农耕。根据威尔士传说,肯特郡的不列颠国王伏泰根邀请两位分别叫亨基斯特和霍塞的朱特酋长帮助他驱赶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他们帮助了他,但在驱逐了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之后,他们就转而攻击伏泰根并在多次交战后打败了伏泰根。公元449年,亨基斯特成了肯特郡国王。后来,来自德国北部的使用短剑的撒克逊人在塞克斯、苏塞克斯和威塞克斯建立了王国(几乎包括西部的大部分),并从5世纪末到6世纪后半叶一直在此统治。6世纪后半叶,同样来自德国北部的盎格鲁人在东盎格利亚、麦西亚以及诺森伯利亚定居(东盎格利亚和麦西亚包括中部及威尔士边境),而诺森伯利亚可延伸至苏格兰边境。正是盎格鲁人把自己的名字给了英国人。当时建立的七个王国分别为: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东盎格利亚、麦西亚和诺森伯利亚。这一时期被称作“七王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之间不断交战,彼此都想赢得上风,因此王国总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到8世纪末,麦西亚国王奥法(公元757-797年)沿着西部边界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事——奥法堤,以抵御威尔士人的入侵。实际上奥法统治了整个英格兰中部、西部和东南部很长一段时间。在他死后,威塞克斯成了最有势力的王国,它统治了德文郡和康瓦尔郡以及南部和东撒克逊地区。公元9世纪初,在国王埃格伯特的率领下,西撒克逊人打败了麦西亚人。公元829年,诺森伯利亚向他投降并承认他为首领后,实际上埃格伯特成了整个英国的最高君主。 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了日耳曼宗教。在他们的众神中有Tiu—战神,Woden—主神,Thor—雷神和Freya—和平女神。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些名称就源于这些天神。 除了在康沃尔、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克尔特人中还有些人信奉基督教外,基督教很快就衰落了。公元563年,在苏格兰西海岸以外的爱奥那岛上,一位名叫哥伦巴的修道士建了一所修道院。北方皈依基督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座修道院的功劳。在其影响下,诺森伯利亚的林迪斯发恩和爱尔兰的科尔斯各建了一所修道院,许多规模更小的修道院遍布整个克尔特人的地区。尽管如此,基督教仍是次要的宗教信仰。 公元597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将罗马圣安德鲁修道院的副院长圣奥古斯丁派往英格兰,要把异教徒的英国人变为基督教徒。此前,教皇曾在罗马奴隶市场上看到一些漂亮的英格兰男孩被陈列出卖,他为他们清秀的脸庞所吸引,因此决定派遣一队传教士去帮助英国人。肯特国王埃瑟伯特自己很快被转变为基督教徒。他为圣奥古斯丁在坎特伯雷的信徒们提供了一幢房子。公元579年圣奥古斯丁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就如何做好国王和贵族皈依基督教,奥古斯丁特别成功。但是普通人的皈依很大程度归功于北部修士们的传教活动。修道院遍及全国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罗马传教士与克尔特传教士之间存在分歧。罗马天主教认为教皇权威是至高无上的,而克尔特传教士却认为基督教信仰并不需要最终的尘世主宰。公元664年,这两个派别在约克郡的威特比举行会议。在这次宗教会议上,罗马天主教占了优势。 尽管盎格鲁—撒克逊人是野蛮民族,争吵不休,但他们为英国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他们把国家划分成郡,后来的诺曼人称郡为县。郡法庭和郡长官、或行政司法长官负责执法,执法范围的广泛性如同中世纪初一样。他们设计的狭长、三田轮作制一直沿用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他们还建立起采邑制度,根据该制度领主收租并组织当地军队。他们还创立了议会(贤人会议或议会),为国王提供咨询,这是现存枢密院的基础。 Ⅳ. 北欧海盗和丹麦人的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挪威海盗和丹麦人就不断袭击英格兰的各个地方。到9世纪,尤其是公元835-878年间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他们甚至占领了约克郡,公元867年时的基督教中心。到9世纪中叶,北欧海盗和丹麦人威胁到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王国的安全,此王国在温切斯特建都。威塞克斯国王亚尔弗雷德(公元871-899年)非常强大,打败了丹麦人,并于公元879年与他们达成了非常友好的协议。协议规定丹麦人控制英格兰的北部和西部(丹落区),而阿尔弗雷德统治其他地区。阿尔弗雷德还说服他们的首领古斯鲁姆和几个主要的勇士头目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阿尔弗雷德被称为“英国海军之父”,因为他建立的强大舰队先是在海战中打败了丹麦人,而后又保护了海岸并促进了贸易。他还改建了“弗尔德”(撒克逊军队),使之更具战斗力。据说阿尔弗雷德在40岁时自学了拉丁语,并把比德的《英国人民教会史》翻译成英语。他不仅自身学识渊博,还鼓励向他人求知并修建学校,并且制订了法律制度。这些成就再加上他为组建英国陆军和海军所做的工作,使他无愧于“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称号。 阿尔弗雷德死后,纷争又起。他的继任者们重新征服了丹落区。但公元980年北欧海盗再度进犯。“未竟者”埃塞尔雷德国王(公元978-1016年)向人民征收“丹麦税”进贡给丹麦人,以免被侵袭。令他失望的是,丹麦人不但没有离去反而更加贪婪。 由于埃塞尔雷德死后没有留下有实力的撒克逊继承人,于是贤人会议于公元1016年挑选丹麦首领卡纽特为国王。卡纽特使英格兰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帝国的一部分,此帝国还包括挪威和丹麦。事实证明,卡纽特是个英明的统治者。他在丹麦人与撒克逊人之间划分权力,为了保护北部边疆的安全,他迫使苏格兰国王马尔考姆二世承认他是最高统治者。公元1035年卡纽特死后,他的儿子哈罗德和哈迪卡纽特先后统治王国。哈迪卡纽特死后,王位传给了“未竟者”埃塞尔德雷的儿子“忠信王”爱德华,爱德华在北欧海盗定居的法国诺曼底度过了他的大半生。 Ⅳ. 诺曼征服(公元1066年) 爱德华国王(公元1042-1066)因其对宗教的虔诚被封为“忠信王”。他对国事的关心远不及他更关心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修建。他更像诺曼人而不像撒克逊人,他岳父对他大为不满,因为他的王宫里到处充满了“外国”亲信宠臣,他还任命一位诺曼教士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并传说他还承诺要把英格兰王位传给诺曼底公爵威廉。 爱德华弥留之际,有4个人宣称英格兰王位应归其所有:挪威国王、诺曼底公爵以及爱德华的皇后爱迪丝的两个兄弟。其中一个是已被废黜的诺桑利比亚伯爵托斯蒂格,当时在弗兰德斯过着流浪生活。另一个是哈罗德·戈得温森,他是威塞克斯的世袭统治者,因此又被称作威塞克斯伯爵。爱得华死后,贤人会议推选哈罗德为国王。 不久哈罗德的兄弟托斯蒂格投靠挪威哈罗德·哈德拉达,企图重新获得他已失去的诺桑比利亚的伯爵领地。得此消息时,哈罗德国王正在南部准备抵抗诺曼人的进攻。他匆忙北上,在取得辉煌胜利,在斯坦福桥托斯蒂格和哈德拉达双双战败身亡。然后哈罗德把筋疲力尽的军队拉回到苏塞克斯的开阔地应战诺曼底公爵的军队,此时,他的骑士军已经在庇文塞登路。公元1066年10月14日,两支军队在哈斯丁斯附近的森拉克战场激烈交锋。威廉的骑兵部队是欧洲最好的作战骑兵,而哈罗德的士兵缺乏作战经验。天黑之际,哈罗德因右眼被箭射穿而战死。随着哈罗德的死亡,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的英格兰消失了。圣诞节临近时,威廉率军挺进伦敦。圣诞节那天,约克大主教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威廉为英格兰国王。什么是丁克一族 在南部的撒克逊人陷入混乱之中,而北方人却难以征服。诺桑比利亚和麦西亚伯爵都拒绝投降。他们撤退到北方,试图宣布爱德华国王的年轻侄子埃德加为哈罗德国王的继承人。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都支持这一做法,便宣布埃德加为哈罗德的合法继承人。 面对北方撒克逊人的起义,威廉在所谓的“扫平北方”战役中快捷而残酷地摧毁了方圆几百英里的乡村,并摧毁了约克这座罗马城的大部分。随后他修建了一系列的防御城堡以确保对整个国家实施军事控制。 公元1066年的诺曼征服或许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征服者”威廉没收了几乎所有的土地来酬劳他的诺曼跟随者。他用强大的诺曼政府取代了软弱的撒克逊人统治。这样,封建制度在英格兰得以完全确立。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得到开放,文明与商业得到发展。诺曼-法国文化、语言、举止和建筑得到引入。教会与罗马的联系更为紧密,教会法庭与世俗法庭从此分离。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