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宋建芝 张勇
一、把握课题研究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于 8月被立项为中央电化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研究目标为:通过研究,建立校园信息网络系统,营造全新的信息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中,寻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合理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运用的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2.学科:主要是指目前小学在课堂教学中所开设的课程。
3.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堂教学主要指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特定环境下的各学科具体教学过程。
理论依据:教育部 9月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二、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升研究工作的实效。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学理论及纲领性文件、法规做导向、做支撑。自课题立项以来,在准备阶段我们紧抓学习不松手,以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深化课题思想与认识,促使课题研究有序展开。以学习为先导的主要做法是: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在集中培训方面:为进一步明确课题实验的意义用任务,增强全体实验成员的课题意识,由教科室主任组织全体学习了“ 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使每位教师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
2.强化管理,提高研究效益。
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强化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每学期都要进行总结述职,总结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
验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3.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在实验中,我们一方面定期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相互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定期组织上研究课、交流课并经常组织论文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研究共识。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要做到四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作一次全面总结。
4.开展活动,突出研究重点。
课题研讨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自课题开展以来,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研究课、同课异教答辩课、汇报课、专题报告、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5.及时总结,校正研究方向。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不同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做好各项记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校正课题研究的方向。
三、从研究过程中吸取经验,在研究成果里看到成功。
1.学生方面。
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去学习,主要成效体现在:
(1)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
(2)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教师方面。
(1)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全体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化教育实验的理论知识,吸取了一批最新的教育成果,把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转变了教育观念。
(2)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各种电教设备,并且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适合自己教学的计算机平台,并能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3)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校一批老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均获市区奖励,另外有多名老师的论文、课件、案例获得省、市、 区奖励。
3.研究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得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
四、从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 指导继续研究的正确方向。
1.本课题问题思考
学校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教学活动,就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目标出发。经过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1)虽然“信息技术与学习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还未真正普及。这其中有硬件建设的因素、也有理论上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的实践者的观念转变问题,所以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2)由于在教育理论界对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还没有定论,必然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课题研究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3)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但我们申报的是全校性的研究课题,象有一些学科,如体育、音乐如何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还有即使是语、数等学科中,有一些内容也不是太适合采用或非得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有哪些?
2.下阶段研究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