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的含义——精选推荐
修辞的含义
⼀、修辞的含义:
1、“修辞”之得名。
修辞⽴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
“其旨远,其辞⽂,其⾔曲⽽中”。《系辞》
“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左·襄25》引孔⼦云:“⾔之不⽂,⾏⽽不远”。
⼆、2、古代修辞的内涵
郑奠、麦梅翘《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1)修辞⼀般理论;
(2)修辞的⼿法,
(3)有关风格的理论和描写。
(4)不同⽂体的修辞问题。
(5)修辞批评。
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语,使⽂字通顺流畅的⽅法。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修辞篇:
词的选择、句⼦的选择b等。
杨树达《汉⽂⾔修辞学》有改字句,增字句,删字句,颠倒句;词类活⽤,句式变化,都属于⼴义修辞。
.积极修辞:修辞两⼤⼿法之⼀。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各种表现⼿法﹐极尽语⾔⽂字的⼀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如唐杜甫《兵车⾏》
:"车辚辚﹐马萧萧﹐⾏⼈⼸箭各在腰。"不说车⾏﹑马嘶﹐⽽说"车辚辚﹐马萧萧"﹐就是运⽤了积极修辞的⼿法。修辞学上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法。
1、陈骙:⽂有疑词,如《诗·何彼秾矣》⽈:“平王之孙”;《檀⼸》⽈:“穷居鲁⼈也。”
盖平王疑为东迁之平王,鲁⼈疑为鲁国之⼈也。《⽂则》
2、宋代张南轩拭诗云:“卧听急⾬打芭蕉”。先⽣(朱熹)⽈:“此句不响”,⽈:
不如作“卧听急⾬到芭蕉”,选⽤⾳响和谐的字。
3、《滹南遗⽼集》:《史记·⾼祖本纪》:“⽗⽼乃率⼦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欲以为公。……诸⽗⽼皆⽈:‘平⽣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筮云莫如刘季最
吉’。乃⽴季为沛公。”王若虚云:“珍字不安,汉书改为‘奇’是矣。珍指宝器,
刘邦斩蛇,⽼媪夜哭等是奇怪,⽽不是珍怪。
3、前⼈对修辞研究
王充《论衡》;刘勰《⽂⼼雕龙》;刘知⼏《史通》;陈骙《⽂则》;宋以后的各种诗话、词话、曲话、⽂论等。清代:汪中《述学》,俞樾《古书疑⽂举例》。
近现代:唐钺《修辞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杨树达《汉⽂⽂⾔修辞学》,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李维琦《修辞学》等。
⼀、⽐喻
⽐合⼆事物来说明已意,使之具体明朗。
朱熹:以彼物喻此物也。
按照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可分为三类:A、明喻:
(1)背如泰⼭,翼若垂天之云。《庄⼦·逍遥游》
(2)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李煜《虞美⼈》
(3)肤如凝脂。《卫风·硕⼈》
(4)吾今⽇见⽼⼦,其犹龙耶?《史记·⽼庄申韩列传》
【本体喻体之间加⽐喻词“如、若、犹、似”,譬如、譬为、譬犹、譬之等。】
B、隐喻:不⽤⽐喻词,直接判断。
(1)如今⼈⽅为⼑俎,我为鱼⾁,何辞为?《鸿门宴》
(2)曹公,豺虎也。《⾚壁之战》
(3)朽⽊不可雕也,粪⼟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4)⽓,⽔也,⾔,浮物也。《答李⽴⽻书》
(5)君⼦之德,风也;⼩⼈之德,草也。
(6)⽔是眼波横,⼭是眉峰聚。《苏轼·⼘夏⼦》
(7)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千迭。⾟弃疾《念奴娇》
(8)车雷震⽽风厉,马⿅超⽽龙骧。张衡《南都赋》
(9)赌货⼭积,纤丽星繁。左思《蜀都赋》
(10)雄州雾列,俊彩星驰。《滕王阁序》
C、博喻:(推理性⽐喻)(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不可以
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秋⽔》(2)⼭林之畏崔,⼤⽊百围之窍⽳,似⿐,似⼝,似⽿,似⽊幵,似圈,似⾅;似洼者,似污者。《庄⼦·齐物论》
陈骙《⽂则》分为⼗类:
⼀⽈直喻,即明喻。
⼆⽈隐喻,其⽂虽晦,义则可寻。
三⽈类喻,取其⼀类,以次喻之:
四⽈诘喻,虽为喻⽂,似我诘难。
五⽈对喻,先⽐后证,上下相符。
六⽈博喻:所以为喻,不⼀⽽⾜。
七⽈简喻:其⽂虽略,其意甚明:⼋⽈详喻,须假多辞,然后义显
九⽈引喻:援取前⾔,以证其事。⼗⽈虚喻,既不指物,亦不指事。
⼆、引⽤(⽤典)
征引前代的⾔语、故事或⽂字印证⾃⼰的观点,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或抒发⾃⼰的情思,使⽂字典雅经济,简洁凝炼,读起来绕有风趣。
《⽂⼼雕龙》:“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A、引⾔:不见于书本的格⾔、俗语、谚语、歌谣等。
(1)迟任有⾔⽈:‘⼈惟求旧,器⾮求旧,惟新。《书·盘庚》
(2)周任有⾔⽈:‘陈⼒就列,不能者⽌。《论语》
(3)野语有之⽈:‘闻道,以为莫⼰若者,我之谓也。《庄⼦·秋⽔》
(4)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经注》
(5)“谚⽈:‘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
B、引事:引⽤历史故事。
(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同⼦参乘,袁丝变⾊;⾃古⽽耻之。《报任安书》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3)永忆江湖归⽩发,欲回天地⼊扁⾈。李商隐《城楼》
C、引⽂,引⽤典籍⽂字。
先秦引经为主:《诗经》——《孟⼦》引26次,【《诗》云“他⼈有⼼,予恃度之。”夫⼦之谓也。】《荀⼦》引70次。
汉代以后引⽂⾯⼴且繁:如《巫⼭·巫峡》引了郭仲产、郭景纯等⼈的话,⼜引了《地理志》、《⼭海经》、《⾼唐赋》。
明引和暗引。
A、明引:直接说出引⽂的出处,或书名、作者,使⼈⼀看即知。
B、暗引:不指明引⽂出处,甚⾄把引⽂和本⽂合在⼀起,使⼈分不清哪是引⽂,哪是本⽂,甚⾄不知道是引⽂。
(1)青青⼦衿,悠悠我⼼。但为君故,沉吟⾄今。呦呦⿅鸣,⾷野之苹。我有嘉宾,⿎瑟吹笙。明明如⽉,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
(2)⼀登龙门则声价⼗倍,所以龙蟠凤逸之⼠,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李⽩《与韩荆册书》【《后汉书·李膺传》】
(3)古之进⼈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韩愈《后⼗九⽇复上宰书》取于盗——《礼记·杂记下》;
举于管库——《礼记·檀⼸下》
(4)“中原初逐⿅,投笔事戎轩。”魏征《述怀》
逐⿅——《史记·淮阴候列传》
投笔——班超故事】
(5)“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与伯仲间。”
长城,见《南史·⽊云道济传》
镜中,见李⽩《秋浦歌》
出师⼀表,出师表。
伯仲,杜甫《咏怀古迹》
反引——引前⼈之句⽽反其意。
宋·黄彻《巩⽯溪诗话》:“⽼杜‘涂穷反遭俗眼⽩’本⽤阮籍事,……亦如‘⽔清反多鱼’;乃倒⽤‘⽔⾄清则⽆鱼’也。”
《鶡冠⼦·环流》:“物及则反”。⽽庾信《哀江南赋》“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楚辞.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李⽩《沐浴⼦》”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处世忌太洁,⾄⼈贵藏晖”。
三代称(借代):临时借⽤与该事物有某种关联的词语代指其他。
1、以⼈名代事或物。
(1)⼈怀盈尺,和⽒⽽⽆贵矣。曹植《与吴植书》
(2)虽⾮介胄⼠,畴昔览穰苴。《左思《咏史》》【⽥穰苴,齐国军事家,有兵书,故代兵书”。】
(3)蚩尤塞寒空,蹴踏崖⾕滑。(杜甫《⾃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蚩尤代“雾⽓”。
(4)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堕赋新诗【阮咸代“⽉琴”。刘⽩堕代“酒”】
(5)⽇⾼五丈睡正浓,将军打门惊周公。卢仝《⾛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周公代”梦”。】
(6)春⽹荐琴⾼。《黄庭坚《送舅⽒野夫之宣城》》【琴⾼代鲤鱼】
沈括《梦溪笔谈》:有⼀⼠⼈作书云:醋烫曹公⼀瓮,汤燖右军两只,聊备⼀馔”【曹
操曾望梅⽌渴,代“梅”。王右军养鹅,故以代鹅。】
2、以地名代事物以出⽣地代事物。
(1)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碗绿昌明。⽩居易《春尽⽇》【茶】
(2)欲写李成《骤⾬》;惜⽆六幅鹅溪。黄庭坚(诗)【画绢】
(3)⾷顷,有⼀⼈控⼤宛,汗流驰⾄。⽩⾏简《李娃传》【骏马】(4)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洲。陆游《花时遍游诸家花园⼗⾸》【乐曲】
3、代职业,⼯种,官名,地名。
(1)先民有⾔,询于刍荛。《⼤雅·板》【草野之⼈-职业】
(2)吴⼈伐楚,获俘焉,以为阍。《左·襄29》【⼯种】
(3)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孟⼦》【职业】
(4)及三闾桔诵,情采芬芳。《⽂⼼雕龙·颂赞》【官职】(5)英雄⽆⽤武之地,故豫州遁逃⾄此。《⾚壁之战》【地名】
(6)彭泽径归端为酒,轻车已⽼岂须侯?(陆游《后寓叹》)【地名】
(7)座铭漆园养⽣主,屏列柴桑归去来。陆游《春晚⽤对酒韵》【庄周曾做过蒙漆园吏。柴桑则是浔阳柴桑⼈。】
4、以事物特征代事物
(1)⾂本布⾐,躬耕于南阳。
(2)黄发垂髫,怡然⾃乐。(黄发指⽼⼈,垂髫指⼉童)
(3)皤然阡陌间,来往⼏鲐背。陆游:《若耶村⽼⼈》【⽩发⽼⼈】
(4)古之伐国,不杀黄⼝。《淮南⼦·礼论》【“黄⼝”原指雏鸟,此借指⼉童】(5)为寻真诀问黄冠。唐求《题青城⼭范贤观诗》【道⼠】
⼀物⼆代,应据上下⽂区别。
(6)红颜弃轩冕。李⽩《赠孟浩然》)【年青⼈】
(7)冲冠⼀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8)闻⼤王之卒,苍头⼆⼗余万。《战国策·魏策》【⼠卒】
(9)⾚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陆游《幽居初夏》【男仆】一怒为红颜什么意思
5、以事物的状态、属性代事物
(1)将军⾝被坚执锐。(属性:铠甲、兵器)
(2)载圆履⽅。《淮南⼦·本纪训》(状态:天,地)
(3)吹参差兮谁思。《九歌·湘君》(状态,箫)
(4)为肥⽢不⾜于⼝与?轻暖不⾜于体与?《孟⼦·梁惠王上》(属性:⾁,裘)(5)⽼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属性:狗,鹰】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属性:叶,花】
(7)林逋诗:⾏郭索,云⽊叫钩辀。【郭索:蟹⾏貌也。钩辀,鹧鸪声也。属性。】
6、⽤特称代泛称
(1)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九章·哀郢》【波浪】
(2)⾂闻地⼴者粟多,国⼤者⼈众。《谏逐客书》【粮⾷】
(3)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送别之地】
(4)区区之⼼,愿斩三⼈之头,竿之蒿街。胡诠《戊午上⾼宗封事》【虚指京城中外国⼈居住的地⽅。】(5)许史相经过,⾼门盈四牡。王维《偶然作》【贵戚】
(6)⼤雅久不作,吾意竟谁陈?李⽩《古风》【泛指优秀古诗】
(7)今之仲连,求之不难。曹植《与杨德祖书》【代辩⼠】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韩愈《杂说四》【代相马之⼈】
7、⽤泛称代特称
(1)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华佗传》【寄⽣⾍】
(2)擅⼭海之富。《王⼦坊》【特指⼭海出产物】
(3)晋国,天下莫强焉。《孟⼦·梁惠王上》【特指魏国】
(4)但知以声⾊、⼟⽊淫蛊上⼼⽿。《容斋逸史·⽅腊起义》【⾳乐、美⼥,房屋建筑】
8、部分代全体: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代“时”】
(2)朱门酒⾁臭,路有冻死⾻。杜诗【代⼈】
另外,还有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实数代虚数,详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
四、并提(分承,合叙),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个句⼦中表达,使句⼦紧凑,⽂辞简便。
(1)夫种蠡⽆⼀罪,⾝死亡。《史记》【⽂种⾃杀⾝死,范蠡逃亡】
(2)草⽊畅茂,禽兽繁殖,五⾕不登,禽兽逼⼈。《孟⼦·滕⽂公上》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禕、董允等,此皆良实。
(4)⽿⽬聪明。《华佗传》
(5)⾃⾮亭午夜分,不见曦⽉。
并提之法⽤不好,则以辞害义。
封故御史⼤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夫周昌⼦左东为安阳侯。《史记·孝景本记》
封故御史⼤夫周苛、周昌孙⼦为列侯。《汉书·景帝纪》
如不对照《史记》,则以为周苛、周昌⼆⼈的孙、⼦都封了列候。
古籍中,合叙法⽤得较⼴泛。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学⽽⼤遗。《师说》
(7)王有孽⼦不害,最长,王不爱,后太⼦皆不以为⼦兄数。
(8)风霜⾼洁,⽔落⽽不出者,⼭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9)兵⾰⾮不坚利也。《孟⼦》(10)夏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怪柏。
五、互⽂(亦互⽂见义,互见)
(唐)贾公彦《仪礼注疏》:“凡⾔互⽂者,是两物各举⼀边⽽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