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并茂)或许你已经看过很多次,却不知道名字。今天和⼤家⼀起来看看,那些⽣长在路边的中草药。「
中草药
中国⼈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前,各地使⽤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形成的⽅剂,更是数不胜数。
中药应⽤理论⽐较独特。中药有四⽓五味。四⽓⼜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酸、⽢、苦、咸。中草药的⽓、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不过是药三分毒,没有专业医师指导,⼤家千万不要⾃⼰去尝试,以免出现问题。在专业医⽣的指导下,才能发挥草药的神奇功⼒!⼀起来看看⾝边的中草药吧!
车前草
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间⽥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味⽢,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祛痰的功效。
主治⼩便不通、淋浊、带下、尿⾎、黄疸、⽔肿、热痢、泄泻、⿐衄、⽬⾚肿痛、喉痹、咳嗽、⽪肤溃疡等。
⾦银花
⾦银花,三⽉开花,五出,微⾹,蒂带红⾊,花初开则⾊⽩,经⼀、⼆⽇则⾊黄,故名⾦银花。⼜因为⼀蒂⼆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银花⾃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寒⽓芳⾹,⽢寒清热⽽不伤胃,芳⾹透达⼜可祛邪。⾦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毒,⽤于各种热性病,如⾝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草本植物。种⼦上有⽩⾊冠⽑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孕育新⽣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
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质、脂肪、碳⽔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吃、炒⾷、做汤,是药⾷兼⽤的植物。
鸭跖草
别名兰花草、⽵叶草等,有不常见的蓝⾊⼩花。夏、秋⼆季采收,晒⼲。
⽤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垂盆草
垂盆草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有降低⾕丙转氨酶的功效,但脾胃虚寒者慎服垂盆草,垂盆草治烫⽕伤、痈肿恶疮、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疖等,⼀般采集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换2次,数⽇即愈。
酸浆
酸浆名字⾮常的多,灯笼草、酢浆、灯笼草、苦耽、⾦灯草、姑娘菜、灯笼⼉、挂⾦灯、红姑娘、天泡草等等,各地叫法都不⼀样。
具有清热利湿,祛痰⽌咳,软坚散结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苍⽿
苍⽿是⼤家都很熟悉的植物,它是有毒的,⽽且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实的毒性最⼤,种仁和种⼦叶含毒蛋⽩、毒甙等可能是主要的有毒成分,可损害⼼、肝、肾及引起出⾎。
祛风散热,解毒杀⾍。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肤瘙痒。
马兰头
也是⼀种常见的野菜。⼜名:马兰、阶前菊、鸡⼉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全草。性凉,味⾟。⼊⼿太阴肺、⾜厥阴肝经。凉⾎,清热,利湿,解毒。
荠菜
⼜名:护⽣草、⾹⽥荠、揽⿎菜等。⼗字花科荠菜属。药⽤全草。性平,味⽢。⼊⼿少阴、太阴、⾜厥阴三经。和脾,利⽔,⽌⾎,明⽬。治痢疾,⽔肿,淋病,乳糜尿,吐⾎,便⾎,⾎崩,⽉经过多,⽬⾚疼痛。
⼩蓟
⼜名:刺⼉菜、猫蓟、刺萝⼘、⼑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全草或根。性凉,味⽢。⼊肝、脾⼆经。凉⾎,祛瘀。⽌⾎。治吐⾎,衄⾎,尿⾎,⾎淋,便⾎,⾎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疔疮,痈毒。
⽔芹菜
伞形科⽔芹菜属。药⽤全草。性凉,味⾟。平肝,解表,透疹。治⿇疹初起,⾼⾎压,失眠。如⾃⼰采摘,须注意另有⼀种毒芹,植株粗壮,⼀般⽣长分散,⽽⽔芹菜则在⽔边或湿地成⽚⽣长。
中草药的名称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全草。性寒,味苦⾟。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痢疾,淋病,⼩便不利,⽬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全草。性寒,味酸。⼊⼿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带下,⿇疹,吐⾎,衄⾎,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伤。
婆婆指甲菜
婆婆指甲菜,别名:⽠⼦草,⾼脚⿏⽿草。⽯⽵科卷⽿属。药⽤全草。味⽢。清⼩便热症。
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科漆姑草属。药⽤全草。性凉,味苦⾟。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乳积,跌打内伤。
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淋草、脓泡药。⽞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毒。药⽤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草,别名:灯笼草、波斯⽔苦荬。⽞参科婆婆纳属。
性平,味⾟苦、咸。药⽤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泽漆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痒。⽤于腹⽔、⽔肿、、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狗尾巴草
别名:尾草、⾕莠⼦、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眼。
旋复花
根及叶治⼑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花是健胃祛痰药,也治胸中丕闷、胃部膨胀、暖⽓、咳嗽、呕逆等。叶⼦和野菊花有很⼤差异,⽽且⽓味也不同。
黄花菜
黄花菜是⼀种多年⽣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质、维⽣素C、钙、脂肪、胡萝⼘素、氨基酸等⼈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素甚⾄超过西红柿的⼏倍。黄花菜性味⽢凉,有⽌⾎、消炎、清热、利湿、消⾷、明⽬、安神等功效,对吐⾎、⼤便带⾎、⼩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飞蓬
⼩飞蓬,别名⼩蓬草、加拿⼤蓬、⼩⽩酒草、祁州⼀枝蒿。为菊科植物⼩⽩酒草的全草或鲜
叶,为越年⽣或⼀年⽣草本植物。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功效。我国⼤部分地区有分布。⼩飞蓬其实算是外来⼊侵物种,繁殖能⼒特别强,对农业危害⽐较⼤。
⾦线草
蓼科⾦线草属植物,药⽤部分为全草,⽣长期皆可采收,鲜⽤或晒⼲备⽤。
鸭⾆草
鸭⾆草⾷疗作⽤:鸭⾆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于急性⽀⽓管炎和百⽇咳。
兰花参
鸭⾆草⾷疗作⽤:鸭⾆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于急性⽀⽓管炎和百⽇咳。
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滞,胸肋胀痛,脱肛,⼦宫脱落,⽉经不调。
麦冬
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津,润肺清⼼。⽤于肺燥⼲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渴,内热消渴,⼼烦失眠,肠燥便秘。
蛇莓
全草供药⽤,有清热解毒、活⾎散瘀、收敛⽌⾎作⽤,⼜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于杀灭蝇蛆。
经常会有花友讨论蛇莓到底能不能吃,其实蛇莓有轻微毒性,少量吃不会有事,⽽且⼝感⽐较差。
⽟⽵
养阴,润燥,除烦,⽌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易饥,⼩便频数。
桑⽩⽪
桑⽩⽪是桑树根的⽪,性味归经:⽢寒,⼊肺经。功⽤:泻肺平喘,利⽔消肿。⽤于肺热咳喘,⾯⽬浮肿,⼩便不利等症。
曼陀罗
有毒,为镇静∵药,可松弛肌⾁,古代⿇沸散和云南⽩药保险⼦主要成分,民间花、⼦、叶、根各有不同⽤法,分治不同疾病,⼦⼗粒嚼服可失眠。
⿁针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
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药⾷兼具多年⽣草本植物。药名叫败酱草,异名⼥郎花、⿅肠马草。
有清热,凉⾎,解毒,明⽬,和胃,⽌咳。治痢疾,黄疸,⾎淋,痔瘘,疔肿,蛇咬伤,咳嗽,⽀⽓管炎,疳积的作⽤。
葵菜
有野⽣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部分地区不知道⾷⽤。上图中为野⽣种,可通利五脏,根⽤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疮肿外敷有效。
荨⿇
其刺⽣时接触汗⽑有刺痛感,不少⼈碰了会感觉刺痛。民间⽤来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可⼩⼉风咳,风⽕⽛痛等症。
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野菜之⼀,有保肝、健胃、明⽬之功。
蒺藜
⼜名屈⼈。全国各地有分布。⽣于沙地、荒地、⼭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药能平肝明⽬,散风⾏⾎。果刺易粘附家畜⽑间,有损⽪⽑质量。
何⾸乌
制⽤补养⽓⾎,⽓味平和,可常⾷⽤,⽣⽤解毒通便⽽不伤阴。苗有安神润⾎之功。
野薄荷
味道和作⽤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解鱼虾毒。
棕榈
棕⽑、花、根⼊药,性收涩,可以⽌⾎,但妇科⽩带⽤之更为对症。
夏枯草
⼤家喜欢喝的凉茶,⾥⾯有不少中草药,如⾦银花、菊花等,夏枯草即是经常使⽤的材料。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