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职校的口语交际训练还比较滞后,有的教师只重读写,轻视听说。张志公先生鲜明地提出:“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声传技术异常发达,国际间政治、财贸、科技、文化的交流异常频繁,忽视口语的痼疾再不加大力度纠正,危害之大就不仅仅对读写有不利影响而已”。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的高度,大力加强职校的口语交际教学,把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看做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必备的重要内容。鉴于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对职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然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首先,语文交际口语教学被忽视基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高考的指挥棒怎么指挥,下面的教学就怎么教,考什么教什么天经地义。那么教师不教,学生当然不学。考试的排名关系到学校的生源,更关系到教师的名声,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组织教学成了教师的唯一和终极追求。各级学校的录取是根据分数来定的。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并没有改变考试的模式和对分数的追求,职业学校也是一样的法则,并无例外。
其次,语文交际口语教学被忽视基于教师认识的误区。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说话教育是父母亲和小学老师的事,到了现在,学生已经会说话了,日常的对话都没有问题,不用再教。还有部分教师一直就认为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所以在其培养方面所下的功夫多,而口才主要是天生的,后天的培养没什么意义。
最后,语文交际口语教学被忽视基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有的学校领导只重视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而对基础课忽视,课时也最大限度的压缩,至于口语交际课程,如果有老师开这样的课,则排出这样的课程;如果没有老师开这样的课程,则只开语文课。
二、口语交际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
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他们的母语课程与教学目标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已成为国民的共识,他们的成人教育都开设的口语交际课程。比如美国,高等学校都开有口语交际课程作为必修课,中小学就不用说了。在德国口语交际课称之为“说话课”,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回答教授的问题并向教授提问,他们允许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和教授进行辩论,在笔者所用的教材里就有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学生和德国教授关于“一个中国”的精彩对话。我国口语交际课程开设是最近几年的事,然而并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口语交际教材体系。现行的几套教材中提到的“口语交际”,没有很明确的细化目标,严谨的实施步骤,渐进的训练程序,更不用说相应的评价体系了。目前职校的口语交际教学依赖于语文大纲和教材里的版块,随意性很大。这样的板块教学训练操作性偏低,有的老师干脆就不教,放任自流。
三、口语交际教学缺乏权威的可以实施的有效评价体系
考试(笔试)作为我国传统的测试方式一直沿袭至今,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用这种方式进行测试和选拔人才。欧洲历史
上,口试作为传统一直被保留着。古希腊为了选拔人才主要看他的演说能力;文艺复兴后一直沿用口试,直到1780年英国剑桥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增设了笔试的内容;1963年英国政府把口试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固定下来。从欧洲考试的发展来看,其最可取的就是考试形式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其实我国古代教育一样相当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就是最有力的例证;苏秦、张仪合众连横,封建社会的“士”靠三寸不烂之舌影响大局甚至改变天下的例子还少吗?诸葛亮舌战雄、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等等,不都是舌头的威力吗?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唐朝以前,学校考试中还有口试一项,真正让考试成为唯一标准和尺度是从隋朝的科举考试开始的,后来的八股文之风更是让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为笔是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近代,不少教育家又开始重新关注口语教学,庾冰最早提出“语言为文字之母——故教授文字莫不由语言人手”,叶圣陶先生也在建国之初就为中小学语文学科正式定名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还有吕叔湘先生、张志公先生、于漪先生等都对口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国际的竞争也促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得不面临改革和创新,如果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程要顺利进行,那么随之而来的评价体系也到了不得不创新和改革的时刻了。
语言栏没了
四、教师自身素质条件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瓶颈
打铁先要自身硬,假如有了一套可操作性的口语交际教材,敢问能够胜任的教师几何?中国教育界目前本来就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学识、道德、能力、心理等素质的综合体现,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师必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口语交际理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师可以把语文课教得炉火纯青,学生考试个个是顶尖高手,但是他是否就胜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呢?答案不言而喻。究其原因,理论匮乏,尤其是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准备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口语交际教学有效开展的制约性因素。
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研究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口语交际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年轻的学科,发展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教师也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理论的研究。很多教师对如何处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与应用的关系、教学活动的序列、如何处理学生辞不达意的现象、如何安排适当的能力测试活动等,都缺乏系统的组织和设计。此外,语文教师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低下,他们本身就不是口语交际的行家里手,并不是每个教学好的教师都是口语交际的能手。更何况一般而言,有关的语音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学知识及发展心理语言学等缺乏认识,亦导致他们设计口语教学课程有无从人手之感。再加之口语交际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出台,所以他们不知道怎样有序地设计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活动,更不知道怎样有效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科学评价,使得教师
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往往显得茫然、无所适从,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对口语交际的实践准备不足也是目前的困境。很多教师尽管意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又对口语交际教学缺乏课堂把握的能力。如何控制课堂,怎样把握好口语交际课堂的度,如何安排结构,怎样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教学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口语交际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是随意的而不是控制,是开放的而不是禁锢,是面对面的交谈,是交际双方的性格、心理、身分地位、文化素养、知识经验的碰撞。这些因素导致口语交际可变系数增大,因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就往往出现随机性增大,这就增加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这种驾驭能力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断积累、知识更新、与时俱进。
五、学生基础薄弱也是口语交际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的客观原因
职校的学生是中考甑别选拔后剩余的部分,这个特殊体结构复杂,文化基础薄弱,更重要的是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环境里他们是弱势体,缺乏信心,学习热情不够,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消极被动,逆反心理比较强。针对这样的学生上课已经是很难了,有的教师课堂纪律都成问题,更何况口语交际课堂比一般的理论课和实训课都难以驾驭,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望而却步的原因。谁愿意让别人评价自己的课堂纪律有问题?没有这个金刚钻就不敢揽这个瓷器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普通话都说不好,方音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