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复制与删除文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及教材内容分析
所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所处地位: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的关键教学环节。
课标要求:(1)能够复制文件与文件夹
(2)能够删除文件与文件夹
(3)学会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与文件夹
2、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领域:能够文件与文件夹以及它们的名称,学会识别它们属于文件的类型。
2、动作技能领域:学会自己建立文件夹并命名字,学会将文件保存到文件夹中。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同学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
能够复制文件与文件夹,能够删除文件与文件夹。
4、教学难点
学会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与文件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不久,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又有些神奇。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兴趣比较浓厚,但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有些好动,喜欢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教法
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启发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
1、探究学习
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联想到新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探究所学的知识,从而主动地了解相关的只是概念。
2、小组讨论
将全班同学按4个人一组分为若干个组,讨论如何利用“回收站”将不小心删掉的文件回来,然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随后教师进行评价。
五、教学策略
1、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
2、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与教师的辅助性
文件不能删除怎么办
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与学习过程
(1)进入课堂,学习知识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建立自己的文件与文件夹,并且学会了如何将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如何复制与删除文件”,计算机里有许多文件,有的文件可以保留,有的文件则需丢掉?那么怎样才能复制一些自己喜欢的文件呢?又怎样才能删除一些多余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文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运用PPT演示)(2)操作步骤,指明方向
首先,我们要到我们想要“复制或删除的文件”,然后操作如下步骤:“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本地磁盘D:”→到要“复制或删除的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到要“复制或删除的文件”;要“复制的文件”执行以下步骤:“编辑”菜单→“复制”命令→再到需要放置的地方→“编辑”菜单→“粘贴”命令,这样就复制好了我们所需要的文件到指定的文件夹中了;要删除的文件的步骤与此类似,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哟!好了吗?大家看一看老师做的对不对?(PPT演示)
(3)出现问题,学习继续
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复制与删除文件,那如果我们一不小心删错了,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像生活中一样从垃圾桶里把它回来呢?哦,是可以的,我们桌面上有一个图标名字叫作“回收站”,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呀?(PPT)它就是起回收作用的!那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回收站”看看吧,看能不能回我们刚才删掉的文件!(实际操作)
(4)步步精心,进入下一阶段
回文件的步骤如下:桌面→“回收站”→打开“回收站”后→到我们想要到的文件→右击该文件→“还原”命令,这样我们的文件就回来了。(用PPT巩固一下)好了,同学们自己练习一下吧!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5)知识回顾,乐趣无穷
(用PPT)同学们,做得都很好。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复制或删除文件”,如何回不小心删除的文件。学会了这些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计算机很乱了,因为我们可以复制或删除它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都会了吗?不会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同学讨论一下,或者直接问老师,我会很乐意帮助你们哟!
七、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反思: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如何?课堂气氛是否良好?同学们学习的兴致如何?
2、自我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合适?PPT课件制作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学过程是否自然得体?
八、板书设计
第六课复制与删除文件
1、能够复制文件与文件夹
2、能够删除文件与文件夹
3、学会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与文件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