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 ...
第16章教育与文化
16.1 复习笔记
一、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
1.文化概念的演变与文化的构成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2)文化的构成
①文化特质与文化模式
文化常常可以划分为“文化特质”的基本单位来考察。一种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风俗,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是一种观念。一组相关的文化特质称为“文化模式”。
②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是指由特定社会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稳定和发展既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破坏作用。
③显形文化与隐形文化
显形文化是指寓于文学、事件和人的行为之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身临其境的观察和聆听能够直接描述出来的文化特质或文化式样。隐形文化是指隐含在人们的意识中,只能用抽象和推理的方式概括出来的某个体或民族所共有的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
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又称为观念文化,处于文化体中的核心位置。精神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知识系统等,其中价值取向、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更具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也更为人们和社会所关注。
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分别处于文化体的中间层次和外部层次,是精神文化在社会组织制度和物质形态上的凝聚和体现。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教育几乎与文化体内所有部分都发生直接联系,任何一种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如果不借助于教育的传递和深化,都将影响它存在的质量或缩短它存在的历史长度。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变化与发展的一面。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
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二、学校文化
1.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
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观念等等。
2.使理念成为共同追求
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但理念停留在文件上或少数人的头脑中还不能形成学校文化,重要的是要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认识和追求。要使广大的教师认同先进的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发动教师、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活动,在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理念。
3.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教师文化
1.教师的文化类型
教师文化是教师体的价值取向、集体风气、人际关系、角特点的总体特征。教师角的特点和风格是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教师文化不仅是教师个人特点的体现,而且是教师体、价值取向、教育理念的体现。教师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划分,划分标准不同,所展示的类型也就各异。
(1)根据教师的学生观和管理特点划分
著名教育学者哈格里夫斯把教师在教室中的角分为三种类型:驯狮型、娱乐型、浪漫型。
①驯狮型。对于驯狮型教师来说,教育是教化学生的进程,而学生则被看作野性的未驯化的“动物”。教师认为对学生有益的事就是“驱使”他们学习。教师是他所教学科的专家,他要维护这门学科的标准并把学生提高到所需的水平。学生的角就是吸收摆在他面前的知
识。纪律必须严格,考试应经常进行。
②娱乐型。娱乐型教师认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使教材有趣味,因而喜欢用精心设计的所谓“发现法”之类的有趣方法进行教学,并常常使用各种音像技术,他用很多时间来巡视教室,看学生是否在按主题专心学习。
③浪漫型。浪漫型教师从另一观点出发,认为学生天生乐意学习,学习是人的本能,教师的角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应能够自由选择他们所希望学习的内容,课程应由学生与教师共同选择,而不是由教师预先设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以信任为基础,分数是靠不住的,因为对学生最为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2)根据教师体的自我发展观划分
根据教师体的自我发展观,可把教师文化划分为消耗型和发展型。
①消耗型。消耗型教师体认为,教师之于学生是知之较多者,是道德训导者,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把自己已知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②发展型。发展型教师体能够强烈感受社会的迅速变化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互动关系,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形成了有组织的或非组织的讨论、研究
氛围,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
2.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及行为方式是课堂气氛及师生相互作用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不同文化特征和活动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教师文化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如下:(1)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的自我概念与对学生的了解、期望相结合,产生了课堂纪律、组织和内容等,形成了特定的课堂情境。
(2)学生也有其自我概念和对教师的了解,这些因素产生了学生对教师要求和期望的反应。
(3)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进行解释、评价,形成对学生经验性的了解。这种新的了解和认识,可能使教师修改他对学生的某些要求和期望,并能改变教师的自我概念。
教师与学生间的这种互动,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逐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双方彼此对对方做出一定的反应。
四、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学生文化的成因
学生文化的产生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体的影响
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体,在这种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3)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
式不同,学生的反应也就随之各异。不同的师生互动模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气氛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难免打上深深的所属家庭的烙印,他们是带着不同的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社会文化特征走进学校的,并且会在学校中或维持、强化这种特征,或经由体间的交互作用改变、调整这种特征。
(5)社区的影响
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
(6)学校外部各文化形态的影响
学校外部除社区文化之外,还受着其他一些文化形态的影响。
2.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3.学生亚文化的类型分析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波拉德对中学女生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学生可以分成界线分明的三类人。第一类可称为“好孩子型”,第二类可称为“玩笑者型”,第三类可称为“坏孩子型”。
(1)“好孩子型”的学生能力中等,不擅长体育,认为自己有一个友好的小团体,她们对教师的态度恭敬,喜爱安静的活动,尽量不惹教师生气,避免惹是生非,所以对较为枯燥无味的学习也能忍受,喜欢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课堂。
(2)“玩笑者型”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愿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喜欢体育;她们愿意和教师建立起良好
的关系,但也喜欢与教师开玩笑,当教师所讲的课枯燥乏味时,她们往往想把课堂变得更有意思些,她们的乐趣不外乎在上课时传纸条之类的小把戏,她们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