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3.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特性。
总之,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文化,即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长期形成的共通的语言、知识、价值、信仰、习俗及其成员的行为范式、生活样式等;但文化概念主要包括文化观念和文化模式两个方面。
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②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③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鉴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当代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②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④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亦称生态环境。现代教育的生态功能要求:
①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②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③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③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概述
①含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对个人、社会以及教育自身都有着重要意义。
②分类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
a.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
中作水平的流动,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在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b.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只能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个较小的范围中进行。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愈显重要。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教育日益成为激励社会成员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成员的职业岗位与社会地位从决定于政治权力、物质财富,逐步转移到决定于个人素质的提高,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在当代,教育能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生死攸关的问题。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
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教育已成为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②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③教育深刻影响社会公平
应当指出,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自身的素质,也有赖于社会条件,有赖于社会给予人的就业机会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机制和空间。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历史发展也有其独特连续性和继承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依据和主要体现。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促进下一代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社会化和个性化,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效推进社会的
发展。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
人具有特殊的身心发展和成熟的规律。教育、教学等活动不仅要遵循和合理运用人的这些规律和特点,而且要重视前人在这一方面总结的宝贵经验,形成系统的科学原理,才能卓有成效的培育人才。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由于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与特有的社会功能,它一经产生、发展便将形成和强化其相对独立性。我们不管是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还是进行教育改革,都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改进、稳步向前,万万不可忽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健康稳固发展。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和现代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意味着肯定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人是目的,社会的发展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人是主体,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
在现代社会,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走向和所面对的国际环境,紧紧抓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智、德、美、体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成长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善于适应生活,审视生活,选择生活,不断创造适合民族、
人类生存的新世界,也就抓住了教育的主旨,既凸显了教育的特点,又把握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意味着肯定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教育必须尊重人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然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教育的基础性,实质上是指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
②教育的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在工业化后期,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要求转变为“先教育,后经济”。
③教育的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国兴科技,关键在国兴教育,教育为本。
(1)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
①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因此,恢复高考以及后
来的高校扩招,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一项奠基工程。
应当承认,目前的高考虽已经过某些改革,却仍存在不少弊端,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高考的改革主要在于厘清质量要求和妥善地把握对质量的评价。这对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