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
2021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1 页,共78 页
目录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16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33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49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64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2 页,共78 页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
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必备精品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决定论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己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班集体
班集体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共同活动中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在外力(包括学校、教师等)组织下建立班级,确定目标;②建立学生组织领导核心;③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果发生作用,是实现教育目
的的力量与手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真诚的爱以及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关怀和信任。②陶冶教育法是渐进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一经发生作用,成为心理定势稳定下来,就不易发生改变,而成为深刻而持久的人格特征。陶冶教育法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这种情境必须具体、生动、形象、直观,而且要强烈的吸引着学生。这种情境从表面看是“无求的”、“自发的”,而实际上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渐渐地达到陶情冶性的目的。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3 页,共78 页4.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
划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特点包括:①实践性。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其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②技术性。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卫生教育围绕生产技术教育而进行。③教育性。在生产物质产品过程中重视育人。劳动技术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②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③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创造物质财富,增加劳动收益,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
5.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校本管理强调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等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以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校本管理的首要特征就是学校在财政、
人事、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校本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共同决策,强调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策力、共同参与有关的校本管理活动,包括经费使用、人员聘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等。
6.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亦称“过程评价”或“学习中评定”。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教学的结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评价时应努力搜集各种有用的证据,寻求减弱伴随评价产生的消极情感的各种方法。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为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单元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和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段进行,指出每一部分或每一步有必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在实施中再出现类似问题,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7.德育
德育是指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西方,德育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是历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有密切的联系,对受教育者各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