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
1.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记叙文1500字左右)】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霎时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精确 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究,我们有方法减轻地震所形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阔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把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引见如下:地震发生的缘由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月里,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裂开,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自然 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自然 地震次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霎时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精确 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究,我们有方法减轻地震所形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阔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把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引见如下:地震发生的缘由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月里,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裂开,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自然 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自然 地震次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
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地震是常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形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形成巨大灾难的地震约十几次.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裂开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全都,岩石交替遭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衰减快;后者传播速度慢,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三四千米,且强度大、衰减慢.因而,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震级与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依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要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有感地震 feltearthquake 震中四周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级≤震级。
2. 求
一、指点思想:根据“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扬训练手段,在校内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发动广阔师生共同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内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学问宣扬训练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学问,把握应对地震灾难发生时应实行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难形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力量。为防震减灾工作制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训练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训练真正成为一种盲目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支配:在2008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支配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加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内”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内宣
2. 求
一、指点思想:根据“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扬训练手段,在校内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发动广阔师生共同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内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学问宣扬训练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学问,把握应对地震灾难发生时应实行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难形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力量。为防震减灾工作制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训练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训练真正成为一种盲目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支配:在2008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支配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加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内”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内宣
扬活动,实行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扬地震科普学问,进一步加高校校防震减灾宣扬力度,仔细开展校舍抗震平安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加广阔师生应急自救自护力量。 1、加强宣扬训练,提高防备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训练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学问训练(利用班会训练课和图文材料展现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阅历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平安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学问专栏,组织同学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扬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扬挂图,分发《地震学问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样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扬普及应急学问,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难发生的缘由、灾难发生前的防备方法、灾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4、组织疏散演练,增加应急力量。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平安可行,我们对这次演练的详细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留意事项作了逐个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当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挨次和留意事项。活动中,全校师生都能听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平安地进行疏散。同学反应很快,都弯腰、抱头、有次序地按指定路线快速撤离至目的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拥堵推攘现象发生。同学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大约20秒,平安撤离后,各班清点人数,报告总
指挥。演练活动结束,各班有次序地回到教室,班主任就本班参与这次演练活动马上进行分析、小结,再训练。全校师生在领导的指挥下,精彩的完成了防震减灾疏散演练,达到提高防震减灾学问,增加自救的力量的目的。 5、结合组织“防震减灾”宣扬周活动,加强老师职业道德责任感,评比平安防护示范班。 各位领导,组织演练应留意: 演练前成立领导小组,仔细做好部署,做好分工。演练时,学校领导要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当进行,又要通过演练来提高同学的自救自护力量。 1、向同学讲解清晰演练的目的,以免家长和社会中发生“我县将发生地震”等误传。 2、正式演练前一天:通过广播进行最终动员部署,并提出留意事项。 平安方面应强调: ①在教室内的同学,应马上就近躲避,身体采纳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不要靠近窗口,以避开身体被砸。听到第一次警报响,要快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留意爱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 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平安、有序、快速”,而首先要保证“平安、有序”。同学在撤离过程中,特殊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急、严厉 ,不准喧哗、嬉闹。 ④疏散准绳: (1)以班级(楼层)为单位,疏散; (2)以班为单位,靠近楼梯的班先疏散,接着再疏散相邻的班。各班教室的前后门必需放开(平常上课也不准关),①靠近门的同学先疏散,②前4排同学从前门依次疏散,后4排同学从后门依次疏散,疏散时要有序,
动作要快速,且不得慌乱、拥堵,避开踩踏大事的发生。班主任在前带领,随堂老师断后。
麻烦接受,感谢!
3. 2021年防震减灾主题是什么
2021年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范文集锦一览-范文汇编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怎样做比较好?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年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范文集锦一览,盼望能满意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内容对你有关心。具体内容引见请看全文。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一】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宣扬活动,在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扬周活动期间,拟于5月10日至1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宣扬周活动。为做好“防震减灾”日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
时间:5月10日-16日
二、活动重点
麻烦接受,感谢!
3. 2021年防震减灾主题是什么
2021年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范文集锦一览-范文汇编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怎样做比较好?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年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范文集锦一览,盼望能满意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内容对你有关心。具体内容引见请看全文。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一】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宣扬活动,在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扬周活动期间,拟于5月10日至1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宣扬周活动。为做好“防震减灾”日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
时间:5月10日-16日
二、活动重点
广泛宣扬防震减灾工作的严重意义;宣扬贯彻《防震减灾
法》;宣扬普及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科技学问、自救互救基本技能;鼓舞众乐观参加政府防震减灾行动。
三、活动内容
1、向XX有线电视台、《吴航乡情》报供应宣扬标语、活动信息、地震宣扬材料进行播报。在XX政务网站设置宣扬标语,准时登载宣扬活动信息,供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学问下载等。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向全市众发送防震减灾公益广告。
2、有效利用防震减灾固定宣扬栏载体,在城区市标、源安超市环岛等次要路口悬挂宣扬横幅,内容为“仔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强化宣扬氛围。
3、乐观协作训练部门做好学校的地震科普学问训练,供应有关的地震科普学问材料,向校内同学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扬品。
4、5月10-16日,联合市训练部门在全市中学校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5、5月10-16日宣扬活动期间,向民众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家庭防震减灾常识》、《家庭应对地震策略》、《城市防震措施》等地震科普材料。
6、防震减灾科普学问专题讲座。
法》;宣扬普及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科技学问、自救互救基本技能;鼓舞众乐观参加政府防震减灾行动。
三、活动内容
1、向XX有线电视台、《吴航乡情》报供应宣扬标语、活动信息、地震宣扬材料进行播报。在XX政务网站设置宣扬标语,准时登载宣扬活动信息,供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学问下载等。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向全市众发送防震减灾公益广告。
2、有效利用防震减灾固定宣扬栏载体,在城区市标、源安超市环岛等次要路口悬挂宣扬横幅,内容为“仔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强化宣扬氛围。
3、乐观协作训练部门做好学校的地震科普学问训练,供应有关的地震科普学问材料,向校内同学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扬品。
4、5月10-16日,联合市训练部门在全市中学校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5、5月10-16日宣扬活动期间,向民众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家庭防震减灾常识》、《家庭应对地震策略》、《城市防震措施》等地震科普材料。
6、防震减灾科普学问专题讲座。
7、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特点,要充分发挥广播、宣扬栏等媒体宣扬训练作用,印制过街横幅或宣扬版面进行展出,深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扬训练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养。
四、工作要求
1、本着节俭办事,开展防震减灾宣扬,做到精打细算,并确保宣扬到位。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进展的高度,把做好“防震减灾宣扬周”活动作为维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注重,加强领导,细心组织。
3、抓好落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新宣扬形式和手段,制定工作方案,实行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
效,组织落实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各项宣扬活动。
4、加强
4. 急~~~~ 关于地震科普学问的材料整理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地震科普学问材料 地震局地震科普学问宣扬材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要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全部的地震都能形成破
四、工作要求
1、本着节俭办事,开展防震减灾宣扬,做到精打细算,并确保宣扬到位。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进展的高度,把做好“防震减灾宣扬周”活动作为维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注重,加强领导,细心组织。
3、抓好落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新宣扬形式和手段,制定工作方案,实行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
效,组织落实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各项宣扬活动。
4、加强
4. 急~~~~ 关于地震科普学问的材料整理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地震科普学问材料 地震局地震科普学问宣扬材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要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全部的地震都能形成破
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品种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引见。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学问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特别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裂开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裂开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品种型呢? 自然 地震次要有三品种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形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学问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特别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裂开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裂开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品种型呢? 自然 地震次要有三品种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形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
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逼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峻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要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形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备形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峻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力量。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形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摆。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峻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要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形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备形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峻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力量。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形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摆。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
地震波次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形成巨大的摇摆,给地表建筑带来严峻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
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峻,烈度最高。
从震中向四周集中,烈度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要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匀称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肯定规律性的,次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难严峻的国家。
从我国次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晓得,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次要地震带。 其次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消失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特别有微观特别和宏观特别。 微观特别如地形变、地电磁特别等,次要靠高精度
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峻,烈度最高。
从震中向四周集中,烈度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要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匀称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肯定规律性的,次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难严峻的国家。
从我国次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晓得,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次要地震带。 其次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消失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特别有微观特别和宏观特别。 微观特别如地形变、地电磁特别等,次要靠高精度
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特别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特别,次要有地下水特别、动植物特别和地声、地光等特别。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特别反映。当然,许多缘由都能引起地下水的特别,地下水也可能遭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物特别 历史上许多大地震前,很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特别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看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特别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摆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许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肯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除了蓝白也有其它颜的。
一般状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特别突出。假如此时能够快速坚
宏观特别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特别,次要有地下水特别、动植物特别和地声、地光等特别。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特别反映。当然,许多缘由都能引起地下水的特别,地下水也可能遭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物特别 历史上许多大地震前,很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特别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看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特别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摆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许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肯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除了蓝白也有其它颜的。
一般状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特别突出。假如此时能够快速坚
决地实行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难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