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蚱蜢学跳高教案
小蚱蜢学跳高教案
小蚱蜢学跳高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在秋天活动的昆虫的各种特征。
  2、感受小蚱蜢骄傲自大带来的危害。
  3、会朗诵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小蚱蜢的整个活动过程,动作表情到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秋天聚会》。
  2、儿歌中的情景图片4张,小蚱蜢的表情图片4张,小蚱蜢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秋天聚会》,让幼儿说说在秋天活动的几种昆虫的特征。
  小蜜蜂:会飞,辛勤采花粉。
  小蜻蜓:会飞,捉害虫。
  小蚱蜢:也叫蚂蚱,会飞,会爬。
  螳 螂:会飞,会爬。
  七星瓢虫:会飞,会爬.
  小蚂蚁:会爬,辛勤地筑巢、储备粮食。
  2、请幼儿出图上的小蚱蜢。我们请小蚱蜢出来玩玩好吗?(出示小蚱蜢图片)
  3、教师:小蚱蜢有什么本领?(它很少走路,经常在草丛里蹦来蹦去)
  二、学习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1、有一天,小蚱蜢在草丛里玩,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听教师念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2、幼儿逐句跟教师学儿歌。(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小蚱蜢跳上狗尾草了吗?它的心情怎样?(出示相应图片)
  4、教师:小蚱蜢正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相应图片)
  5、教师:小蚱蜢为什么会摔跤呢?结果怎样呢?(出示相应图片)
  6、教师小结:小蚱蜢光顾着跳高,太开心了,加上它还有点骄傲,却没有注意到草尖又软又滑,容易摔下来。我们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不爬到危险的地方,不要从高高的地方跳下来,更不能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起来。
  三、表演游戏
  1、根据儿歌内容,幼儿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表现出小蚱蜢的得意、惊讶、痛苦的表情。
  2、与小朋友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生动地表现小蚱蜢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活动出现了____;幼儿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儿歌。但幼儿在情感上能否接受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的情绪,这还得在今后活动中多灌输。
小蚱蜢学跳高教案2
  幼儿园大班儿歌教学:
  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
  脚一跷,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
  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面对传统儿歌,我们有时会有思维定势,那就是学懂、学会是首要任务,其次是创编,教学设计都围绕于此。学懂,即能理解意思,感受主题情感;学会,即能比较熟练地朗诵;创编和仿编,则发展创造性语言能力。但有些儿歌短小且看似简单,主题不特别明显,情感不
突出,创编没空间,有点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当我选择《小蚱蜢》这首儿歌时,尝试这样开展教学。
  审题与选材,以作者的视角把握作品、提取要素。《小蚱蜢》这首儿歌语言精练,节奏琅琅上口,蕴涵着韵律美;透过儿歌能感受到一只既调皮又有些骄傲的小蚱蜢的拟人化形象。这是我想挖掘的作品的两大素材。
拍一拍后缀怎么加
  组材与环节预设,步步深入去达成目标。为了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我尝试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注入新鲜的不同方式——对歌、加后缀词、加乐器等,有递进地反复深入内容,感受节奏,到朗诵的快乐。而通过看指偶、听儿歌、尝试表演、模仿小蚱蜢语气神态“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等,让幼儿感受小蚂蚱的形象——作者不是以批判为主,传递的还是那个有点调皮和骄傲,且由此吃了一点苦头的小蚱蜢,让孩子在快乐中体味。
  这样的儿歌教学,让幼儿感受到儿歌可以来表演,儿歌可以有节奏地念,儿歌还能用不同的方法念。由此他们会感到学儿歌是件有趣的事,并将这种喜爱的情感延展到学习状态中去,以这种喜爱的情感激活内心创想。
  活动目标
  1.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好听的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