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篇组织
第三篇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组织设计的概念?
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个体劳动者和作坊式手工业组织——不存在组织设计的问题
2、现代化的大型组织——需要进行细致的组织设计
a:管理者由于能力和精力的有限性,根本无法直接安排组b:织内部所有的活动
管理者无法安排组织中每一个人的每一项具体工作
组织设计的目的?
1、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
2、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
3、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
4、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a)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
b) 职务说明书简单而明确地指出: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该职务在组织中与其他职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职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管理能力等基本条件。
2)组织设计的原则
a) 专业化分工原则
b) 统一指挥原则
c) 控制幅度原则
d) 权责对等原则
e) 柔性经济原则
16、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四个:
(1)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组织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原则性方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2)战略的影响
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数量扩大阶段——单一组织结构;
地区开拓阶段——建立职能部门;纵向联合发展阶段——建立职能结构;产品多样化阶段——建立产品型组织结构。
梅尔斯和斯诺进一步考虑到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类型:
a) 防御者型——高度
的集权和专业化分工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作业活动
b) 探险者型——柔性、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c) 分析者型——一方面需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构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d) 反应者型——这种战略很明显是低效率的,组织往往面临强大的变革压力
(3)技术的影响
根据制造业技术的复杂程度把技术划分为三类: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技术。
不同的技术类型和公司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且组织的绩效与技术和结构之间的“适应度”密切相关
(4)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上的区别:规范化程度、集权化程度、复杂化程度、人员结构比率
组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
a) 创业阶段:小规模、非官僚制和非规范化
b) 集合阶段:偏重于集权制、欠规范
c) 规范化阶段:呈现官僚制特征
d) 精细阶段:僵化、衰退
组织设计任务的实质?
按照劳动分工的原则将组织中的活动专业化,而劳动分工又要求组织活动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性。
组织的部门化?
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组织部门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17、 组织部门化的几种基本形式比较分析?
(1)职能部门化
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优点:
? 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 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 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
? 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
? 可能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
? 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 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优点:
?
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
? 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
? 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
? 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
缺点:
? 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
理各个产品部门
? 各个部门同样有可能存在本位主义倾向,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 部门中某些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总部对“多面手”级人才的监督成本
(3)地域部门化,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优点:
? 可以把责权下放到地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和经营
? 地区管理者可以直接面对本地市场的需求灵活决策
? 通过在当地招募职能部门人员,既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争取宽松的经营环境,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进行市场开拓,同时减少了许多外派成本,也减小了不确定性风险
缺点:
? 企业所需的能够派赴各个区域的地区主管比较稀缺,且比较难控制
? 各地区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4)顾客部门化
概念: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5)流程部门化
概念: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6)矩阵型结构
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 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有多重指挥线
? 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7)动态网络型结构
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组织层级化的概念?
指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的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
18、 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对比分析
(锥型式组织结构和扁平型式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
管理幅度是,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管理层级,即组织层级,是由于组织任务存在的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的一种层次。
组织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组织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呈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人员越多,则组织层级也就越多;在组织规模确定的条件下,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呈反比,即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越多,组织层级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另一种是锥型
式的组织结构形态。
1)扁平式组织结构
优点: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快,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提升机会。
2)锥型式组织结构
优点:能对下属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层级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有利于工作的衔接,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缺点:信息的传递速度慢,失真度高,增加了管理层之间的沟通难度和沟通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工作能力:主管的能力、下属的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非管理事务多少
3、工作条件: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手段配备情况、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工作环境:稳定的环境、多变的环境
权力的性质与特征?
性质:职权是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特征: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职位紧密相关,跟个人特质无关
职权的三种形式?
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
管理中职权的来源?
1、在层级组织中居于某一特殊职位所拥有的命令指挥权
2、由于个人具备某些核心专长或高级技术知识而拥有的技术能力职权
3、由于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领导和影响他人而拥有的管理能力职权
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种?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
3、员工数量和基本素质
4、组织的可控性
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19、 集权、分权和授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
? 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它包含三层意思: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或职权、明确责任
授权与分权的区别:
a) 分权是授权的一个基本方面
b) 授权是上级把权力授予下级,分权是上级把决策权力分配给下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
? 集权和分权是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相反的权利分配方式
a)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b)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c) 集权和分权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d) 管理实践中不存在绝对的集权或是绝对的分权。
e) 将集权和分权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组织既保持目标统一性又具有柔性灵活性的基本要求。
有效授权的要素?
信息共享
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
充分放权
奖励绩效
授权的原则?
重要性原则
适度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级差制授权原则
第9章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编制和实施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使组织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相匹配,确保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2、选配合适的人员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人力资源计划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1、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2、招聘员工
3、选用员工
4、职前引导
5、培调员工
6、职业生涯发展
前三个步骤“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员工、选用”目的是要发掘有能力的人才并加以选用
后三个步骤“职前引导、培训、职业生涯发展”是为了确保组织既能留住人才,又能使员工技能得以更新
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包括三个具体步骤?
1、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2、评估未来的人力资源状况
3、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原则一: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原则二:既要能促进员工现期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
员工招聘的标准?
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组织需要招聘员工的原因:
新设立一个组织
组织扩张
调整不合理的人员结构
员工因故离职而出现的职位空缺等
招聘对管理 人员的一般要求:
管理的愿望
良好的品德
勇于创新的精神
较高的决策能力
员工招聘的渠道:
广告应聘者
员工或关联人员推荐
职业介绍机构推荐
其他来源
试比较管理人员内部晋升与外部招聘的优点和局限性?
1)外部招聘,就是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
优势: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劣势: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2)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优势: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劣势:
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