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和范蠡的故事
《管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相公管仲(公元前275年至公元前645年)事迹的书,全书以齐桓公问政,管仲解答的形式写成。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国多财而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轻重篇》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介绍了管子的经济思想。管仲当时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便是废除井田制,鼓励发展商业,鼓励自由竞争,但政府垄断着(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盐、铁批发生意。通过大力发展商业,齐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库充实,得到周天子的赏识。管仲还通过发动贸易战争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子—轻重戊》对齐国征服鲁国和梁国所采取的贸易战争手段有详细的记载。
齐桓公和管仲商量拿下鲁国的办法,管仲建议先大量进口鲁梁的纺织品,鼓励鲁梁人大力发展纺织业,直至放弃农业。鲁梁人通过向齐国出售纺织品打转其钱,果真弃农业而不顾,一年后,管仲发现拿下鲁梁的时机到了。于是,齐国决定不在进口鲁梁纺织品,并断绝与鲁梁的贸易关系,又过了十个月,鲁梁人陷入粮食危机,鲁梁政府决定放弃纺织业,
恢复农业,但为时已晚,市场上粮价暴涨,是齐国粮价的数十倍。第24个月,鲁梁人有一半以上投奔了齐国。到了第三年,鲁梁政府就被齐国征服了。母亲的眼睛作文
6s管理内容>茴香菜《管子—轻重戊》还介绍管仲通过提高茈价颠覆莱、莒,提高鹿价颠覆楚,提高白狐价颠覆代,提高器械价以颠覆衡山等与征服鲁梁类似的贸易战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在本国大量囤积粮食的同时,诱使这些国家集中全力来追逐那些特产的暴力而放弃农业生产,最后出现粮荒,不得不归顺齐国。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国际贸易中的敏感程度,以及“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
管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自己的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对他绝对信任。但他之后同样能力极高,成就巨大的范蠡(公元前536年到前448年)就不怎么幸运,在后世的地位极具争议性。范蠡是管仲之后春秋末年人,与孔子同属一个时代比孔子小15岁。要说本领,范蠡似乎不比管仲逊,两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都在发展商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两人的区别在于,管仲是官商,主要为国家发财;范蠡是私商,主要为自己发财。
别在我的伤口上撒盐简单小制作范蠡,字少伯,出生于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世说新语》记载,范蠡25岁和他的朋
友文种到了越国,两人在范蠡42岁时双双被兵败吴国的越王勾践所重用,君臣韬光养晦,勾践卧薪尝胆,谦卑与吴王的淫威下,范蠡54岁时,越国向齐国开战,经过近十年的征战,终于在越勾践24年灭了吴国,范蠡时年63岁,吴越之战奠定了范蠡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他的待机而动,坚壁清野,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着后人灭吴后的越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范蠡帮助勾践二十余年成就霸业,被尊为上将军。此后,勾践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成为春秋后期最后的霸主,被周天子封为东方之伯。范蠡看到大事不妙,以68岁高龄,悄悄离开越国。他临行前还不忘给自己的朋友写了一封信说,越王这人共患难可以,同享乐不行,我们现在没用了,我先走了,你要不走的话,可能会遭到不测。文种不听范蠡的话,最后被勾践所逼自杀。范蠡给文种的信中描述当时的形势是“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此一忠告后来广为流传。刘邦夺取政权后,大将军韩信被杀,临行前发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帝国破,谋臣亡”的感叹。
范蠡离开越国时带走了绝世美人西施。这位美女是范蠡落实其兴越灭吴所制定的九术之一“美人计”,亲自跋山涉水到的。当时西施只有13岁,经过严格的训练后,15岁被派往吴国,做了吴王的宫女。28岁时与范蠡里应外合灭吴,胜利后回到越国。5年后35岁的西
施跟随68岁的范蠡离开越国。范蠡离开越国时改名鸱夷子皮(盛酒的一种皮袋子),自嘲为酒囊饭袋。《吴越春秋》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应该说的就是这件事。
环保小知识《史记—越王勾践》记载,范蠡他们离开越国后,北上到了管仲曾经治理过的齐国。一行人中,除了范蠡和西施,还应有范蠡的两个儿子。他们现在海边安顿下来,父子辛勤劳作,自食其力,很快又通过做贸易成为千万富翁,范蠡发财后,曾被齐王做相国。离开越国三年后,勾践去世。范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举家迁到了与齐、鲁、赵、晋四国交界最理想的经商之地、号称“天下之中”的陶邑继续经商。范蠡感叹当官不过高高在上,但不实惠,经商却能发大财。到了陶邑之后,发了财的范蠡不再叫鸱夷子皮,给自己取了一本正经的名字,叫陶朱公。
70多岁的老人,不但生意继续发达,还和西施生了个小儿子,大富豪范蠡以后的故事还很多,史书记载了他因二儿子在他的老家楚国被判死刑后派大儿子前去行贿的事。《史记》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司马迁还详细记载了他和妻子(应为西施,《史记》未明指就派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去打通关节一事而发生分歧。范蠡主张小儿子去,妻子却坚持大儿子去。范蠡最后“不得已而遣长子”。结果大儿子舍不得花钱,二儿子被楚国处决。范蠡笑说
他早知如此。也许花花公子小儿子去,不知道财产来得不易,所以一定舍得花钱,没准还能救二儿子一命。《世说新语》对这件事有详细记载。
公元前448年,范蠡去世,享年88岁。后世评价范蠡为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但他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辅佐勾践有始无终,算不得忠;弃官从商,舍本逐末,投机取巧,为正统所诟病;他离开越国还带走情人西施,为儒家所不齿。后世崇拜范蠡的主要是商人,把他尊称为文财神货商圣,还给他戴上了“经商鼻祖”、“商家圣星”等美名,甚至还和孔子(文圣)、关羽(武圣)、孙武(兵圣)并列,尊其为商圣。后人还传说范蠡是酱的发明者、造缸能手,陶器制作技术的改进者,写过《养鱼经》等。后人把他的致富经验总结为《陶朱公生意经》、《陶朱公商经》或《陶朱公商训》,具体还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等。他三次致富拥有千金,有三次散尽家财,更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先河。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我们从身边的一些成功商人身上,似乎经常能看到范蠡的影子,他们本领超强,既保养情人,也贿赂官员,不一而足,有的人品还远不如范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