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挑”11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5.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情感。
资 料 库
课前搜集:有关杜牧、苏轼、叶绍翁的资料(生平、故事、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单元整体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语: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与秋季有关的。秋季,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赠刘景文)。
(二)资料分享
1.杜牧的生平及作品;2.苏轼的生平及作品。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标注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寒山、石径、霜叶、雨盖、菊残、橙黄、橘绿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图,表达了诗人
之情。
《赠刘景文》的前两句 ,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
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 ,揭示赠诗的目的。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诗意。
5.(1)读诗,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各抒己见)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几户人家。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林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大胆想象)
(3)风景这么美,诗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方法: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4)从《赠刘景文》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荷花与菊花有什么不同?
(5)荷花已经枯萎了,菊花也只剩花枝,为什么作者还要写荷花与菊花?(出示“荷尽”图,“菊残”图,理解“尽”“残”)
(6)秋风中,菊花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7)读“橙黄橘绿”这几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8)苏轼看到的秋天的景物只有这些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9)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径:声调是四声,不是一声;
赠:声母是z,不是zh;
残:声母是c,不是ch。
点拨:利用形近字识字法,学习“径、犹、傲”;联系生活,学习“橙、橘”。
预设山行描写了哪四种景物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径、赠、残、橙”都属于“左窄右宽”;
(2)“斜”左右要宽窄相当;
(3)“霜、盖、菊”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是上下比例不一样。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残、寒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纠正、指导。
预设4在思考“荷花与菊花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时,只要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参考答案如下:
荷花已完全枯萎,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预设5重点语句的体会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处的寒山;近处的石径;飘动的白云;寂静的人家;这是远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傍晚的枫林;红的霜叶;这是近景。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红白相间,彩艳丽,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图。
(2)“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秋景胜春景,彩更鲜艳,生命力更强盛,更耐寒,体现了秋景的生机勃勃,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山行》的前两句客观描述远景,后两句却渗透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份敬畏;“正是橙黄橘绿时”:累累的果实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预设6有感情地朗读
(1)“荷尽/已无//擎雨/盖,”读此句时要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冬景的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与下句的“犹有”形成对比。
(2)“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句的声音稍高,注意强调“犹有”。重读“傲霜”,读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3)“一年/好景//君须/记,”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
(4)“最是/橙黄//橘绿/时。”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要慢,四个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要读出作者对深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自学的效果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自测一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 ) 犹有( ) 傲霜枝( )
菊残( ) 橘绿( ) 橙黄( )
2.把诗句补充完整。
山行
远上( ),白云( )。
( )枫林晚,( )二月花。
赠刘景文
( )擎雨盖,( )傲霜枝。
一年好景( ),最是( )橘绿时。
3.《山行》的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4.《赠刘景文》是描写( )的景,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
五、本课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学生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