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的古诗意思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④前年嫁彭郎⑤。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搀:刺,直刺。③低昂:高低起伏不定。④小姑:指小孤山。⑤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勾勒了一幅山水苍茫、浩淼空阔的画面,高度概括了长江绝岛图的内容。
B.“崖崩”写出山的险峻,“搀”写出乔木的气势,两个词语都赋予了诗歌动态美。
C.画中的主体客舟也是诗歌的中心,一叶不知何处来的扁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秀美丽。
2.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形象鲜明、直观,这是诗歌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诗歌却可通过语言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绘画所不能相比的。试从诗中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答案】
1.C
2.①诗人写“猿鸟去”,仿佛亲眼看见猿鸟纷纷逃进了密林的过程,这是诗人无中生有的妙笔。②诗人把大小孤山比作美人,仿佛看见她们在照着镜子进行梳妆,还劝船上的商人不该轻佻,因为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了彭郎。饶有情趣。③“棹歌中流声抑扬”,诗人仿佛听到了江水声、棹歌声,那声音在耳边萦绕回荡。④“江平风软”,诗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徐徐微风。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画中的主体客舟也是诗歌的中心”错误,诗歌题目是《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说明这首诗重点是描写“长江绝岛”的风景,结合“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等句可知,画中的主体应是“山水”。
故选C。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语言又叫“诗家语”,为了表情达意、韵律和谐的需要,诗歌语言往往会出现倒装、省略、联想、象征等句子,需要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和句子本身仔细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诗歌后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中的句子,分析其描写、联想、抒情等方面的妙处。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意思是: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描写绝岛山势险峻,因此猿猴、飞鸟难以飞越,只好飞入参天乔木林中的情景。这种丰富的想象只需通过“绝”“去”“搀”就可以实现。“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意思是:山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在茫茫山水之中,在空旷的天地之间,大小孤山如同两位绝世美女,傲然耸立于江水之中,仿佛正对水梳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则用戏谑的语言劝告舟上商贾休要轻狂,因为小姑已经嫁于彭郎,“罗敷自有夫”,富有生活情趣。“棹歌中流声抑扬”意思是: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这句诗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官,读者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江水流逝,棹声袅袅,从听觉角度描写。“江平风软”用一个“软”字形容江风,风“软”即为风小,而“软”字却给人以轻风拂面的感觉。
【点睛】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