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篇一」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①。
题君山②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全无翠深。
疑是水仙③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①青螺:古代的一种发型。②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③水仙:相传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死后化作湘水神。
《望洞庭》阅读题目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的融和画面。
B.雍诗中“碧”是湖,“翠”是山,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没有君山倒影的颜浓重。
C.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17.两首诗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美丽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8.《鉴诫录》说道:“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号往往暗合。”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两位诗人的“诗才”是如何“暗合”的。(5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古人说“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之景给人的感受总是异常丰富的。当我们走进翠翠居住的茶题峒时,会对那“翠绿逼人”的竹林风光留恋不已,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 答百二十步,①_______ ,_______,如鸣佩环,心乐之。”;当我们将视线定格在孙少平从矿山再次 要回到黄原的那个场景时,他一定发出了与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一样的感慨:“②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可是与鲨鱼拼尽全力的桑地亚哥,
面对海洋,他一定不会理解苏轼不在《赤壁赋》中的心境:“寄蜉蝣于天地,③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鲁迅在《故内乡》中这样描绘船外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辛弃线疾却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边,这样思念故乡:“江晚正愁予,④__________。”
《望洞庭》阅读答案
16.A(3分)
17.D(3分)
18(5分)
【答案示例】
修辞角度:
望洞庭的古诗意思两位诗人都用了比喻的手法赞美洞庭。刘禹锡用古人的发髻—“青螺”比喻君山,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浑然天成,使诗作清新高逸,也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
映。而雍陶在与刘诗遥相呼应的同时,又有所突破,用“一螺青黛”喻洞庭中的君山,想象新颖,兼用典故,融合进古代神话传说—“水仙梳洗处”,在虚写上更近一层,别开生面,展现了诗人高超、灵动的诗才。
两位诗人被同样的景感染后,用同样高超的艺术才华,表现了对洞庭风光的无比热爱之情。
【评分标准】
从修辞、意境等角度解说都可以,一定要体现“诗才”与“暗合”的关系。
19(6分)
隔篁竹 闻水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山深闻鹧鸪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篇二」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一
(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出并简要分析。(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3)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参考答案
(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3)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是【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
二
(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