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舆情分析
2013年7月1日~7月31日教育舆情热点事件分析
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舆情分析
一、事件概述
715日,网友“凤凰牌蒸锅”发帖称,自己捡到的一个公文包中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单显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曾带领5名下属,以及在对外经贸大学教书的妻子窦某赴阿根廷巴西“考察”。该行程单显示,袁振国等人“考察”的时间为2011123日至13日,在11天行程中,只有约10个小时用于公务考察,其他时间里则游览了两国、五地的众多知名景点,包括游览赌船。这一帖子立即引来了网友的热议。
网曝部分行程单
面对舆论质疑,716日,袁振国做出了三点回应:一是网友曝光的行程单是旅行社曾经做过的方案,没有被采纳;二是教科院规定出国访问中,文化考察参观费用一律自费;三是妻子是英语教授,有自己的出访任务,同行目的是为节省中国教科院的英语翻译开支,且与教科院经费无关。这些回应,尤其是“携妻同行是为节省翻译开支”的说法,显然不能平复舆论,很多人都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展开调查。
717日,继网友曝出“教科院院长携妻‘公务出国游’行程单”后,有读者向新京报提供了两张20134月份的发票照片:9952元餐饮发票及3864元住宿发票。照片显示,两张发票上有手写“袁院长来成都住宿、招待”等字样,其中住宿发票上付款单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于两张发票上的内容,袁振国短信回应称,对于餐费发票不知情,“我也没有在那个饭店吃过饭。”他表示,他们正在了解发票上“是谁写的字”。
730日下午4时,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院大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袁振国不再担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职务的通知》。通知说,经有关部门了解,袁振国违反公费出国(境)管理有关规定,教科院出差财
务报销也存在不规范等问题,经729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会议决定,接受本人申请,同意袁振国不再担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等相关职务,由教科院党委书记徐长发主持工作。这一消息发出后,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图7  网友据袁振国辞职事件所做的漫画
二、全网关注度分析
自网友“凤凰牌蒸锅”在715日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一事公布网络,截至731日,此事件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并出现了两次关注高峰。
从媒体关注度角度出发,以“袁振国”为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中进行搜索,得出的数据显示媒体关注度在16日爆发,而后关注度直线跃升,18日媒体关注热度达到第一个关注高峰,百度涉此事件新闻量达到1040条。这期间媒体内容重在报道“中国教科院长被曝携妻公款出游”“院长携妻公务出国游回应称‘节省翻译费’”“国考察只为省翻译费高明旅游景点大全?”“袁振国携妻公款游续:9千元发票写‘招待院长’”等相关内容。19日至28日,媒体关注度逐渐降温,但又因袁振国辞职消息的公布,媒体关注度在29日又迅速攀升,31日达到第二个关注高峰。此段时间内,媒体重在报道“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辞职”“‘问题官员’不能把责任一起辞掉”“袁振国‘主动辞职’莫非是在‘舍X保X’?”等相关内容。事件并未因袁振国辞职而结束,相反媒体似乎对其辞职并不买账,同时开始质疑其辞职的“内幕”。
从用户(公众层面)关注度的视角看,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曝光,网络公众层(微博、论坛、博客等)随即响应,讨论热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要高于媒体层。
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媒体和用户关注度
图片指数:百度指数
三、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图9  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400条)
网友观点来源:新浪微博
质疑“携妻公费考察节省翻译费”一说
后笑堂主人:据18日新安晚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率团去阿根廷巴西考察,还带上妻子(理由是省个翻译)。游览了许多景点还上了赌船,敢问都考察些什么、与教育科学研究有关吗?眼下教育上乱象丛生考察研究了没有?八十年代曾流行上班磨洋工下班打冲锋,那是说厂矿工人业余时间去创收的。现在轮到教师啦。
今夜还有暴风雨4:有网友爆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携带妻子公款出国,10天行程只有10小时公务。袁振国回应称,和妻子一起出国是为了节省翻译开支。网友对此表示质疑,窦某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教师,而巴西、阿根廷均属拉丁语系国家,请英语教授当翻译的理由难以成立。
孔八拉:“你妻子的出访任务怎么就和你们的行程百分之百重合呢?”“去南美,要带翻译也得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翻译啊,带个英语翻译忽悠谁呢?”
感性的老咪:哈哈哈!自费??购物都不用自费吧
要求调查真相
飞的小龙女:如果确如袁振国院长所言妻子是自费担任翻译随行,在三公经费居高不下情况下,此种行为是否给予表彰?这种精神是否提倡和鼓励?请公布调查结果。
alzn2765sina:点名了!中国教科院院长带老婆公款出国旅游上赌船,10天行程仅10小时用于公务。网友曝光一张2011123-12日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单,教科院院长袁振国等人赴阿根廷、巴西考察,10天的考察期内,除10小时公务活动外,其余均为游览行程,考察团中还有袁振国的妻子窦某。北京市公安局你管不管?
浏阳陶功财:出了事辞职就一了百了?难怪歪风止不住。
个人理当站出来解释回应
魔力魔豆:有网友怀疑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子公款出国旅游。袁称已看到网帖,但回应须由记者先联系教育部。为什么公务出国要携妻子并安排大量旅游?作为纳税人供养的官员,面对质疑,个人理当站出来解释回应。这应是对纳税人负责的基本要求。
-了解侕分手:袁振国底气很足!记者必须先与教育部新闻办联系。作为政府官员要接受监督,对自己的行为给出解释。
质疑“否认高规格接待费”
丿咖啡甜甜的丶:感觉很对!你摊上大事了。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来头不小,一趟成都行,吃饭让接待方花掉9952元,住宿花3864元。北京的官不论大小,个个牛逼哄哄。
VK-江:把他儿子带去就可免掉请助手的费用了。
其他
家里的懒猫猫:。。这是愈发地刷新辩解的无耻的底线么。。。
四、媒体评论
拿什么打消携妻出游的质疑(山东商报/李玉伦)
拿此次事件来说,若最终认定未违纪,就应翔实公布该次中国教科院出国考察的全部行程资
料及费用花销数据,以及袁院长一行公款赴阿巴,到底考察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回来后做了何种报告,对现实工作起到了多大作用。如果删繁就简,只简单一句经调查无问题草草了事,只会让人浮想联翩。即便有了纪委部门的调查结论,也只会再度挫伤公信力。
“主要是旅游的公务考察如何出笼的(西安晚报/赵勇)
期待调查和追责之外,我其实对主要是旅游的公务考察如何出笼更感兴趣。过往的事例告诉我们,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务考察屡见不鲜,公务考察正成为公款旅游的最佳隐身衣。个案监督的意义在于促进机制的完善,虽然一些公款旅游的责任人在曝光后受到了处罚,但制度上杜绝公款旅游的改进却极少看到,篱笆扎得不紧,挂羊头卖狗肉的空间就还在,这也是各种名目公款旅游层出不穷的根源。
有多少监督形同虚设,就有多少公款旅游(红网/叶建明)
很可惜,在“教科院院长携妻公款出国旅游”的事件上,有关制度与监督完全形同虚设。试问,既然袁振国是带团出国公务“考察”,又怎么能携带不在同一单位的妻子呢?有关制度何在?有关监督何在?还有,这次7人考察团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安排,事前在单位都有详细的行程单,难道有关部门在审批时就看不出“10天考察仅10小时公务活动”是在公款旅游?
携妻公款考察背后的“权力自肥”(新华每日电讯/毕晓哲)
当然,公众和舆论有没有可能冤枉这位“携妻公务考察”的教科院院长?也有一定可能性, 但必须以事实证明, 仅靠“三言两语”的自我回应是不行的。这需要权威部门出来澄清和解释,也需要真正开诚布公地将考察前的路线审批、考察项目的审批公之于众。公众“死咬”这起所谓的“公务考察”不放,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曝光的“仅10小时公务,其余均为游览的行程单”,还在于时下公务考察实为“公费旅游”现象的“泛滥”。公务考察中的“李鬼”太多,“狼来了”喊得太多,公众不可能相信这名院长的自辩和“辟谣”。
袁院长主动辞职是见“私”不见“公”(东方网/张轶水)
公款旅游,且还是携妻子公款出国旅游,这是一种“顶风作案”,这是一种“变相贪污”,这是一种“严重违纪”。但,从这篇报道来看,相关部门对这种“严重违纪”的查处,既无“调查结果”,更无“处理结论”,既没有令这位“袁大院长”公开道歉,也没有追回赃款,也没有“记大过”,更没有“撤职”。治公款旅游,只有私人的“主动辞职”,而未见相关监督机关的纪律处分,这种见“私”不见“公”,是对邪恶的一种放纵,也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袁振国“主动辞职”莫非是在“舍XX”?(人民网/司马童)
院长主动辞职,监管失察清零?本以为能让网上热议随之熄火的高明安排,却还是引发了公众对失察问责的又一波质疑:既然网曝的考察行程单确存损公肥私之实,那么针对是谁批准了这种公费出国的团组,以及考察费用的审核报销,难道也能借着院长辞职,都统统清零不查与不究了么?倘若真有此番盘算,那院长辞职的最大价值,也许就不在于有过必究,而更像是在XX”了!
五、分析师点评
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携妻公款旅游”事件之所以形成一个关注度高的舆情事件,一方面,打着“开会”、“考察”、“学习”旗号游山玩水本就为公众舆论所诟病,此事件主角不仅“公款”而且“携妻”“出国旅游”,同时,此事未平息,超规格“住宿、招待”费又被迅速爆出,两个事件叠加不引起媒体及公众的视线都难。另一方面,从舆情应对角度看,事件发生后事件主角并未及时作出解释,而其首条让欲了解详情记者“先与教育部新闻办联系”的傲慢回复更是让公众不可接受,其后“携妻节省翻译费”的解释更是推动了舆情的高涨。再有,公众对事件主角“主动请辞”一辞了之式应对根本不买账,并引起了公众对“主动请辞”后的种种猜测。
不管如何,“携妻公款旅游”事件随着袁振国的辞职已告一段落,但事件本身不得不让人考虑,
要靠什么来监督、遏制一些官员隐藏在各种名目下的公款旅游现象?依靠公众的揭露是远远不够的,而目前国家对公款消费的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借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的话:“治理公款旅游需要综合性措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当前,国家严令禁止依然无法根本性改变的原因是,国家没有建立公务会计制度、办公资产管理和公务接待存在问题、决策缺乏科学理性等。特别是缺乏公务会计制度,目前政府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混同了对外服务、管理支出和自身消费支出,造成不完整的对外报告体系,不利于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希望监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促使公款消费的现象随之减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