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失业”的优秀侦查员
作者:卢劲杉 陈益俊
来源:《检察风云》2008年第22期
作者:卢劲杉 陈益俊
来源:《检察风云》2008年第22期
黄荣国,2008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他说,要做检察官的愿望,最早源于当年一度风靡的日本电影《追捕》,片中智勇双全、一身正气的检察官杜丘给黄荣国留下深刻印象。凭着青春时期的憧憬与好奇,1985年,黄荣国考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被分配到当时的经济检察科,从经检科到贪检科及后来的反贪局,黄荣国在反贪战线上走过23个春秋……
23年间,黄荣国先后荣立上海市检察系统个人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两次,此外还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和记功嘉奖十次。2008年,他又荣获了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称号。如今经黄荣国协办、主办到组织指挥侦办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累计500余件,追回、挽回国家经济损失上亿元人民币。
初见黄荣国,一副眼镜、一脸斯文,颇像一名儒雅学者,很难将其与杜丘高大冷傲、桀骜不驯的硬汉形象联系到一起。他的办公室内悬挂的匾额上写着:“业精于勤”,书架上满满当当
排列着各门类图书,书架一侧张贴的日历一角,草写着他的若干条“加班偶得”。
黄荣国告诉记者,在获得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称号后,无意间他又重温了电影《追捕》,回首23年的历程,如今他对反贪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要给线索充值,实现增值”
2000年前后,各级反贪部门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随着被举报人的犯罪手段越来越高明,注重自我保护,而且往往单兵作战,举报人的知情权出现降低趋势,举报信的数量开始回落。收到的举报信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多是不满情绪的宣泄或者对现状的抱怨。举报信的含金量有所减弱,线索已经成为制约反贪工作开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情况,黄荣国意识到,破案线索不能仅仅围绕被举报的事情进行,要从事件中跳出来,重点针对事件中提到的关键人物,由此他总结出“线索培育”的理念,即:摆脱以往就事查事的传统做法,把被查举报人作为破案的主攻方向,做好事先评估,根据被举报人的职务特点,所处行业特点以及本人职权范围、业务工作环节等,积累涉案人的线索资料,从中寻可能的犯罪方向。
用黄荣国的话讲,就是“要学会给线索充值,实现增值”。谈到刚刚贯彻这一理念时的工作开展,黄荣国仍清晰记得一个被举报人——某汽贸公司依维柯经销部的经理阮某。在当时,该汽贸公司是华东地区汽车贸易的龙头老大,但到1999年,公司竟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此间,局里接到举报说,阮某利用职权,销售的车款迟迟不回笼。
接到举报,黄荣国等人立即到该公司的上级单位了解情况,上级部门的答复是:阮某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售车货款不能及时回笼是因为当时该款车在市场上滞销,交一部分钱款就可以提车,这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公司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
如此看来,阮某似乎秉公守法,并无瑕疵。可是举报信仍纷至沓来,凭借多年经验,黄荣国认为:如此多的人举报,问题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而如果只是围绕着是否违反常规操作这件事,意义恐怕不大。
又经排查了解,当时售车市场惯用的促销手段之一即给车辆买主一定量的现金作为奖励,而依维柯的车在一段时间里确实滞销,采用促销手段也应说无可非议,事情再度陷入了僵局。顺藤摸瓜,继续沿着促销的线索往下追,黄荣国与同事们尝试从购车的客户入手展开调查,相继走访了在该汽贸公司购车的部队、银行等。在某部队购车经办人那里,案情终于有所突破。原来,阮某在交易前和客户谈过,购买的每辆车都有相应的现金回报,但对方当时就表示不能接受,后来也确实没有见到这笔钱。与此同时,黄荣国又调查了阮某及其家人的收入及存款状况,发现年薪不过几万元的阮某,其存款额已经达到数百万。在进一步的调查中,黄荣国发现,虽然购车的客户没有收到这笔钱,但阮某却一分没少地从公司提出了这笔款项。事情至此终于水落石出。
另有一次,局里多次接到匿名举报信,称市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原党委书记、副处长马某有贪污受贿行为。举报信内容简单,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马某是单位的害之马,请速来查办。
凭借这些线索,黄荣国经初查了解到,马某所在的管理部门负责上海市的道路、货物运输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和跨省市公路运输及长途线路等行业管理,权力非常大。
经评估,这条线索的附加值高,犯罪条件充裕。于是,黄荣国带领同事们着手对线索“充值”,通过排摸得知:马某和一些申请“货的”的个体户关系火热,彼此称兄道弟;又经查,市公安局签证中心的出境记录表明,马某多次到泰国等地旅游,单位和上级领导却对此一无所知……种种迹象表明,马某很可能有问题。但他到底和哪些人之间存在不正当交易,谁陪马某出国就显得很重要。相继走访了十几家旅行社后,黄荣国等人发现,某汽车服务公司的张某曾多次陪同马某出国。顺藤摸瓜,从行贿人张某处入手,马某最终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除了培植已有的线索,还要给线索充值。在面馆吃面、在联谊会上,黄荣国不经意间也会钓到“大鱼”。一次,在单位后门的面馆吃面,偶尔听到信鸽爱好者聊天。一个说:“信鸽协
会的某部门领导周某身为官员,信鸽比赛中是裁判,还拿自己的鸽子出来比赛。”另一个说:“他利用职务之便,到西班牙买种鸽,用的还都是公款。”虽是一些闲话,一向警觉的黄荣国却听者有心,不动声地吃好饭,马上组织同事们对此线索进行初查。首先确认,周某确实是信鸽协会的部门领导,而且是市某管理部门办公室副主任。确认主体符合后,又进一步从外事管理部门了解到,周某曾多次因公出国到西班牙、法国等地。于是黄荣国又带领干警们到市某管理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原来,周某曾为购买放信鸽的车辆到西班牙公出,并因看到自己喜欢的种鸽而用公款买入……
“只要沿着河流走,总能看见大海”
根据现行刑诉法,侦查员一旦接触职务犯罪嫌疑人,就面临12小时的传讯时限,12小时届满后,如果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手段,侦查工作回旋空间就较小。根据犯罪心理学原理,犯罪嫌疑人从接受讯问到交代问题,一般要经过抵触、试探、动摇、交代4个阶段,
要在12小时内完成这4个阶段,不太符合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12小时,充分激发、控制对方的情感情绪,这需要工作技巧。
针对这一情况,黄荣国在工作中逐渐摸索总结了“时段循序突破法”。初查阶段尽可能多地搜集证据材料,同时了解清楚调查对象的生活工作经历、家庭背景资料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时段循序讯问计划,根据对方的心理特征,通过“建立关系——深入工作——彻底交代”三步,或直接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使其对侦查员心服口服;或建立良好关系,使对象引你为知己;或直接向对方“亮剑”,让他彻底丧失顽抗的心理。
凭借这套方法,当案件陷入僵局,在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究竟是冒险将其刑拘还是“放虎归山”的关键时刻,黄荣国经常临危受命。2001年至今,他的“临门一脚”帮助同事们突破了30多起类似案件。甚至有些单位纪委还闻风送来“老大难”线索。
曾经,某局纪委向兄弟检察院指控过下属公司副总经理张某贪污,但由于张某早已将账册藏匿,仅存账目也篡改不全,查案无从下手,只得不了了之。得知黄荣国在侦破职务犯罪案件方面的特长后,该局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特地把张某调到位于虹口区的一个分公司工作,之后向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举报。黄荣国带着干警们通过银行内查外调,尽一切
努力恢复被毁弃的原始账目。最终,查获并固定了张某的犯罪证据,突破了这一案件。
某国有房地产(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某受贿案也是黄荣国曾经打过的一场漂亮仗。一段时间里,关于王某的举报一直不断。在详细了解情况后,黄荣国把目标锁定在“包工头”陈某身上。此人原来是一个小包工头,王某给他几个工程后,生意越做越大,买了宝马(车)买奔驰(车),也曾被检察机关去谈过话,但当时他始终没有承认,事情只好不了了之。当黄荣国到他时,他还是以为“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来到检察院,一句话都不说。
蔡国权简介黄荣国决定采取迂回战术,黄荣国等人先是以该房地产公司工程部的经理徐某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并发现此人经济上的确有问题。于是,在审讯陈某时,黄荣国故意安排法警押着徐某从房间外经过,并让陈某看见。此法果然见效,很快,陈某对行贿徐某一事供认不讳。然而,总经理王某有无受贿仍然不得而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